分享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趣看《富春山居图》

 860277 2021-12-05
画中之兰亭

图片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此画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是国宝级文物,但它身首两段,一半名“剩山卷”,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一半名“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众号后台回复 富春山居图,获取高清资源链接(tif格式图片)

图片

黄公望

(1269—1354

图片
本姓陆,名坚,原籍江苏常熟,自号一峰,又号净墅、大痴、井西道人等。
中年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卖卜为生。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另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大痴道人集》诗卷等。

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时已经81岁了!图片

关于《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详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浅析《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

将《富春山居图》对比宽敞平坦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雄伟的桐庐江,可知,画卷中约80%的景色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约20%的景色为富阳的江景。

图片

今日富春江

(图片来自桐庐发布)

图片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富春江,位于浙江中部,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全长约110千米,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著称于世。

富阳市东洲街道庙山坞是黄公望结庐处,他晚年在这里隐居7年,创作了不朽之作《富春山居图》,现在,富阳市在庙山坞开辟了黄公望隐居地,建造了黄公望纪念馆,恢复了黄公望隐居时期环境面貌。

图片

黄公望隐居地 子久草堂

(图片来自杭州花港)

一分为二 隔海相望

清代,《富春山居图》辗转到了吴洪裕手中,在吴洪裕临终之际,他想焚画殉葬,此画在火盆中即将付之一炬,吴的侄子吴静庵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救画,此时,画卷的起首已烧毁,断为一长一短两部分,火痕斑斑。

图片

剩山卷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卷》。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无用师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用师卷

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先生,数次奔赴上海,终于说动当时收藏《剩山卷》的吴湖帆先生,将该卷赠与浙江省博物馆,现为该馆镇馆之宝;《无用师卷》于1948年被运至台湾,一直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在两岸积极主动促成下,两卷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假亦真时真亦假

1745年,乾隆帝偶然得到一卷《山居图》,认为,虽然少了“富春”二字,但它就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次年,乾隆帝又以两千两白银买下另一卷《富春山居图》(即《无用师卷》),辨认后,认为是赝品,但因“有古香清韵”,所以也留了下来。当时的梁诗正、沈德潜等几位大臣随之附和,将《无用师卷》编入《石渠宝笈》次等。

图片

梁诗正奉命所题

【……而此卷笔力苶弱,其为赝鼎无疑。惟画格秀润可喜。亦如双钩,下真迹一等,不妨并存……】

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之命编纂《石渠宝笈》三编,《无用师卷》才得以正名。而被乾隆帝鉴定为真迹的《子明卷》(因题款中说是为将归杭州的子明隐君绘此图赠别,故名),其实为明末文人临摹之作,乾隆帝常常诗兴大发,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逢人还邀诗题词。

从他的这些题诗中,可以看到,从乾隆十年起,皇帝北至吉林、辽宁盛京,六次南巡到杭州、苏州、绍兴,东临登泰山,西访巡五台,至承德避暑山庄狩猎,津门、田盘巡视,《子明卷》一直如影随身,携带在行笈之中。

图片

被题满了诗的子明卷(局部)

不知道乾隆帝是真没看出来

还是看出来了但碍于面子将错就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