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珍藏传世名作《大风堂名迹》绝版再现

 攸州刀郎 2021-12-05
图片


夫艺事之极,故与道通,衡鉴之微,惟以神遇。盖抉造化之玄奥,觇运会之降升,非学有所承,智周无外,何足以雕锼万象,扬推千古也哉!

余幼饫内训,冠侍通人,刻意丹青,穷源篆籀。临川衡阳二师所传,石涛渐江诸贤之作,上窥董巨,旁猎倪黄,莫不心摹手追,思通冥合。

薄负时誉,遂事壮游。举凡名山大川,幽岩绝壑,南北二京,东西两海,笠屐所至,洲舆所经,又无不接其胜流。睹其名迹,闻见既博,品藻斯严,宝墨偶遭,私意必获。性命托倚,魂梦萦缠,虽负巨逋,不易夙嗜。异萧翼之赚,类海狱之痴,结习难捐,弥自哂也。

其后,瞻摩画壁,西徒敦煌……晨抚暝写,裂肤堕指之余,秘发幽呈,敛魄荡精以赴。叹嗟妙笔,沦浚灵襟,益洞然于风会之迁流,宗尚之同异。……一触纸墨,便别宋元,间抚签,即区真赝。意之所向,因以目随,神之所驱,宁以迹论。斯盖料简之极诣,非诞夸之言。

世尝推吾画五百年来所无,抑知吾之精鉴,足使墨林推诚、清标却步、仪周敛手、虚斋降心,五百年间,又岂有第二人哉!独惜岩穴勤搜,球图等宝,其郑重编排,庋于吴门者,既毁于丁丑之交,而展转流徒,藏于蜀郡者,又劫于已丑之变。……爰发行箧所携,益以旅途所获,自唐讫清,精加别择,为家卅七,为帧卅八,付之子墨,留影人间。以视旧藏,百未逮一。

一九五四年甲午九月,蜀人张大千爰时客三巴之摩诘城

图片

图片

大凡研习书画,不外乎师法造化与师法古人,再脱离其中,绘制画者心中的世界。所谓「借古」与「开今」大抵如斯。

或因天纵奇才,或因缘际会,张大千依循此路径,成就其治艺与收藏之「集大成」。

从仿古而言,张大千从青年起便以开阔胸襟,广纳各家之长,加以吸收内化,呈现其敢于不同的创作企图。

从早期尚好四僧清润秀逸的文人笔墨,中期临摹明代沈周、唐寅、董其昌、陈洪绶、徐渭、程邃等人的作品, 并以此上溯,临摹学习赵孟頫、「元四家」、北宋李公麟、也偶仿董源、巨然等,再到入吸纳敦煌的雄伟精博。

明人的疏放、元人的秀逸、宋人的严谨、唐人的典雅, 他一一融会贯通。

张大千一路临古、集古与鉴古;一路技艺、眼界与气象,随之不断澶变,终至中国画史上在「借古」、「开今」两方面都登峰造极的画家。

这些来路与学养,正是《大风堂名迹》的缘起。

2017,诗婢家携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大风堂名迹》1955年日本便利堂版本为蓝本,诚心编撰,再版而成。原版再现,定价780元每套,现通过艺术野疯狂特惠书友藏家,特价338元。

图片

图片

《大风堂名迹》之起点(1917-1936)


图片

日本

张大千的集古之路,始于1917年东瀛游学。成熟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其线条、色彩、范式强烈吸引了张大千,故而收藏以作研摹。

上海

1919,张大千由日返沪,投入前清瀚林曾熙与李瑞清门下,研习诗文书画。李、曾两人,一位酷好八大山人,一位属意石涛,且富书画收藏,张大千追随左右,饱览名作。

张大千受两位老师熏染,以八大与石涛为临摹与研习。无论技艺,或精鉴,石涛对于张大千的深远影响,正是以此为起点。

以张大千的天分与悟性,不久就把石涛的笔墨凿痕模仿得惟妙惟肖, 甚至瞒过了黄宾虹、陈半丁以及罗振玉等人,在画坛引起不少骚动。

凭此,他获得了黄宾虹老先生的青睐,并与之鉴藏古画,论真伪,从画家的技法、布局,直至题款、钤印、纸张、墨色、颜料、装裱,一一考察。在黄老影响下,张大千进入鉴赏之奥堂。

张大千在上海滩,名声渐隆,财力趋丰,张大千开始留心仿古,搜求佳构。此间收藏大都以石涛与八大为主,旁列别家。

临古与仿古

鉴古、集古与临古并非张大千之目的,仅为广阔眼界,积累笔墨。大千先生每收进一件名迹,定会抚临一遍。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一是学习,二是留个副本,万一急用而必须卖出真本时,手头尚留的副本,可以随时打开观赏。

大风堂得名

1927至1928年间,张大千从画商偶获清人张风丹青,爱不释手。张风,字大风,其画路宽广,兼擅长人物、山水、花卉,亦工肖像、金石,兼长诗词,是个多面手。

图片

- - 明 张风《渊明嗅菊图存于故宫博物院  大风堂旧藏《大风堂名迹》收录

大千仰其名,又因与张大风同姓,名字与大千同一'大’字,乃用大风为堂名,曰“大风堂”。希望如张风一般,凭手中一枝笔,纵横画坛。

1928,张大千出版《大风堂藏画》,而后有出版了《大风堂原藏石涛和尚山水册》。

大风堂收藏业有轮廓。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大风堂之中期(1936-1945)


北平

从30年代开始,张大千不愿自固江浙,偏居淮扬,从上海到北京发展。既已转至文化中心,张大千绘事、品藻丹青、集古与鉴古,也随之提升拓展。

张大千收购古画渠道颇多。北平琉璃厂的画商成为府中座上宾、还专程到天津张园,向废帝溥仪收购字画。

此际大千先生尽力求购古人墨宝,所得多为明清之作,特别是石涛八大之画,立轴、册页、手卷各各齐备。 

1936年,大千先生迁居北平,住琉璃厂桐梓胡同2号,春夏间,住颐和园听鹂馆作画,此时大千先生的古字画已达几十箱,可见其收藏之富。

此时,大风堂收藏已渐具体系与规模。

图片

- - [明]八大山人(朱耷)《荷花鸳鸯》

图片

- - [明]弘仁(渐江)《黄山蟠龙松》

图片

- - [明]石涛(道济)《长松老屋》

图片

- - [明]石溪(髡残)《黄山道中》

成都——敦煌——成都(1938-1943)


七七事变之后,张大千为避战乱,借道上海,将所收藏24箱画,托付一位德国朋友海斯乐波代为收藏。稍后,通过关系运回上海卡德路李家,接着又辗转运送,终于运回四川老家。

1941至1942年,张大千到敦煌与榆林临摹壁画200余幅,并购得多幅敦煌遗珠。虽经敦煌之艰辛,大风堂收藏层次得以丰富。

图片

- - [唐]莫高窟发现花供养菩萨

据说,张大千为敦煌之行,举债累累。为解破产之急,1943年,他命门生、子侄将收藏古书画立轴近二百件编为《大风堂书画录》,以便变卖。张大千收藏宏富,可见一斑。

《大风堂书画录》算是《大风堂名迹》的预演吧,因两者皆应了张大千那句“有聚必当有所散”无可奈何的宿命之感。

北平(1945-1949)


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了,大千先生重返北平,这时北平古画市场大为活跃,除了过去从王侯宅第散出外,又从长春散出了原故宫藏画。

大千先生凭着与琉璃厂肆良好的关系及其精到眼光,先后收得从长春散出的历代名画9卷,其中包括南唐董源《潇湘图》、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旷世名作。

图片

- - [五代]董源《潇湘图卷》

图片

- - [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图》

图片

- - [元]吴镇《渔父图卷》

图片

- - [元]王蒙《夏山隐居》

图片

- - [元]倪瓒《春藤古木》

图片

- - [明]石锐《番人秋狩图》

图片

- - [明]陈洪绶《梅花竹石》

《大风堂的名迹》首版与再版(1949-1978)


在1949年,大千先生匆匆去国,他从成都撤离时带出的重要收藏,也一直随他辗转流离。

1954年,张大千开始着手整理一生之中最为重要藏品。

1955年冬,日本东京便利堂出版《大风堂名迹》四辑共收录古代名画115件,其中四件是莫高窟佛教作品。

此套书,从造纸、印刷、制本、装帧等各方面体现了当时日本线装书籍的最高水平。用纸十分讲究,为张大千1954年委托日本厂家特造,背面有水印隶书暗纹“甲午年九月大风堂造”字样。

图片

缎锦书皮,封面有“大千之宝”篆印绣字,封底有“大风堂长物”隶书绣字。并请岛田修三郎(Shimada Hidemasa)(1907-1994)参与编撰与翻译。

1978年9月,由张大千组织,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影印再版。张大千重版时序中叹言'天府遗珍,世家故物,集吾寒斋,雄视宇内'。

图片
图片

- - 原书装帧1955年冬,日本东京便利堂出版《大风堂名迹》,仅发行200套,现市面已经基本绝迹;经1978年台湾再版的版本也已经成为国内重要拍卖市场的重要拍品。

图片

- - 原版价格

图片

- - 1978年版价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图片

《大风堂名迹》绝版再现


《大风堂名迹》是张大千作为“五百年精鉴第一人”的心血之作。如同,张大千于瀚海掬起的粒粒珍珠,他凭以一己之力,散尽万金,将其收纳于大风堂,然人世纷乱,聚散皆不由人,最终七零八落,散落天涯。

后辈同好或奔赴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瞥见大风堂昔日之煌煌,或从《大风堂名迹》中寻得中国绘画史的雪泥鸿爪。

图片

《大风堂名迹》是部非常值得研究的藏画集,许多作品有“往事”或“掌故”可追寻和讲述。

「它涉及到书画史、著录史、鉴藏史和交易价格等诸多内容,也是一份中国古代书画流失海外或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唯望皆其出版,将张大千治艺与精鉴之旅,展献于诸位同好 。

暌违一甲子,《大风堂名迹》即将重返故地,登陆中国大陆。

呼告周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