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一的随想

 新用户5345BAE7 2021-12-05

上小学的时候,六一是我们期盼的不多的几个节日之一。

一个是春节,自然不用说,有新衣,有压岁钱,把一年没有吃到的美食就在过年那几天吃个够,而且大人们也不再会时时训斥或者看管着我们,身心放飞,所以这是我们最向往的节日。一个是端午节,天气渐热,正是孩子们浑身轻松的时刻。端午有泡在水缸里的糯米粽子,随时可以拎起一只解解馋,早晨上学还有用网络兜着的咸鸭蛋,这也是到学校与伙伴们斗上几回的零食玩具。还有一个是中秋节,可以吃上月饼。突然发现,这几个节日都与吃有关,是不是那个时候只有这样的节日才能难得吃上一回好吃的,所以才令我印象深刻?而唯一令我期盼,竟然与吃无关的,就是六一节了。

六一算是节吗?现在的孩子可能觉得很淡漠,但我们那个时候可是名副其实的节。距离六一还有一两个星期,学校便开始布置庆六一的任务,或者是大合唱比赛,或者是讲故事,还有一次是拔河比赛。那个时候我们唱的歌,不知今天的孩子们还在唱吗?像《种太阳》《踏浪》《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小螺号》《歌声与微笑》,今天的耳畔似乎还有这些歌曲的旋律在回响。等到比赛那天,白球鞋、蓝裤子、白衬衫是标配,老师用脚踏手风琴为我们伴奏,我们站成一排排小白杨,声音响彻在操场上空,那精神头可真不简单。比赛后往往还是一个表彰会,全校同学席地而坐,表面上都在竖着耳杂听,实际上心思都不知跑哪儿去了。每次的表彰会都有一个保留节目,是给每个同学发一本练习薄、两支铅笔,还有几块水果糖。这些小奖品在今天看来多么微不足道,可当时拿到这份奖品的开心与喜悦,到今天还令我内心澎湃。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是那样贫乏,记得每次暑假后返回学校,我们所有老师、同学的任务但是为学校的操场除草,经过一个暑假的疯长,草都长有一人高,往往要除了一两天,才能除干净,而我们的手中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水泡,一定得疼上几天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正因这么的艰苦,所以六一节里的几块糖果也会令今天的我们回想起来这么甜吧?

每学期开学,我们上课用的凳子都是我们自己由家里扛到学校,可是有一年六一,不知怎么回事,学校接到镇里的通知,要我们去镇里的中心学校把学校的凳子运回到学校里来。至今想不明白的是,学校为什么不安排大人去统一运呢?是为了节省钱吗?只能是让我们三四年级的孩子去扛回来。学校离镇里大概有三四公里的路程,只比凳子高出一两个头的我们,要把一张又大又沉的凳子运这么远的路可太不容易了。一开始,大家还能排成队往回走,可没走几百米,队伍就七零八落了。平时不起眼的一条长凳,越往后就越有千斤重。可以说,这趟搬运一大半同学走到了天黑才回到学校完成任务,有个别学生更是一路哭着鼻子,想来这也留在了很多儿时伙伴的记忆之中了吧?这一个六一,令人难忘。还有一次更难忘了,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

那一回全镇要进行所有中小学的六一队列比赛。从接到这一个任务开始,我们的徐老师便开始从学校挑选出灵活一点的同学参与训练,虽然我那时个子很矮,但也有幸被选中。每天放学后要留在学校集训一小时。为了让我们的队列更出彩,老师还为我们加了道具,就是每人两根莲湘——竹子做成的,上面两端夹了铁片,撞击时便会发生“嚓嚓”的声响。既要注意队列的整齐,同时还要挥动莲湘,进行不同动作的组合与表演,这对于刚刚三四年级的我们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刻苦训练,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最后我们总算有些模样。等到正式表演的六一那天,是一个难得的大晴天,我们全镇有近二十所中小学,都集中在镇上的主干道上,我们的莲湘两头还绑上了红绸子,再加上我们统一的白衬衫,红白相映,表演之中倒也为我们挣得了不少的掌声。队列比赛就绕着镇上的中心街道进行,四周围上了不少看热闹的人,这更让难得见见世面的乡下孩子们严阵以待。所以,那一天所有学校的表演都像模像样,为自己的学校赢得了光彩。但如果要让我来评分的话,第一名当然应该是镇上中心学校的鼓号队,那统一购买的表演服,锣鼓震天、号声齐鸣的架势,让我第一次有了自愧不如的念头。如此隆重的六一,可能是今天坐在剧院里观看演出的孩子们无法体验到的快乐。直到今天,这一切仍然时时被我怀想。

时光如飞箭。一晃又有多少个六一转瞬即逝,可曾经那些朴素的六一,苦中作乐的六一,令人无比期盼的六一,都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有人说,一切因为怀念才显得美好,我却要说,正是因为美好才会让我如此怀念那消失在岁月年轮中的一切。

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一的梦是美美的。诗人说,浪起来了,在深沉的涛声里,我听到了你;万籁俱静,在我常去倾听大自然的幽林中,我也听到了你,我就在你的身旁,尽管你似乎在那遥远之处,你离我是那样的近。太阳落山了,一会儿群星就会向我闪烁。噢,你要是也在那儿,该多儿啊!还是让我们唱着甜甜的歌,走进今晚美美的梦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