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雅萍《〈红楼梦〉中的谶言艺术》阅读答案及解析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12-05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本指古代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从先秦起,谶言在历史故事中已多有记载。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红楼梦》多以诗词的形式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即诗谶。小说中最大的一个谶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只是表达得十分含蓄,需要读者从后面的情节中去细品。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随意穿插。如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元妃从宫中差人送出一个灯谜来,猜着后大家再制一个送进去。迎春写的是“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宝钗写的是“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说的实际上是各自的性格和归宿,迎春遇上“中山狼”后,便离黄泉之路不远,灯谜中隐喻了她一生的遭际;宝钗则是夫妻分离后孤独守寡,日日煎熬。这一回的回目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将几个姑娘的命数暗藏在灯谜之中,安排十分巧妙。另外在第七十回也有类似的情节,姐妹们写咏絮词,探春写的是“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暗含探春远嫁的命运,跟第五回中的判词相呼应。《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图谶,即以图画配上含有诗词隐语式的文字来预测人物的命运,如十二钗的判词均配有图。也有单独以图作谶的,如宝钗的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文字图案。谶言在《红楼梦》中构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从内部推动情节的发展,对结局进行暗示和隐喻,以预言出现,以应验结尾。另一方面,亦是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如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都充满了美感,表现了曹雪芹对女儿的美的赞颂。谶言和诗营造出的艺术境界更是别具特色,假如没有谶的暗示,《葬花吟》的魅力便会大减,读者无法感知到其中的隐喻,语言便不再令人伤痛和动容,当“葬花”的凄凉和“埋香”的雅致与谶言合二为一时,《葬花吟》才显出它的生命力来,它的意境才是最独特的。《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如有以小说中的戏曲情节来暗示人物命运的,如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从脂砚斋批注看,《一捧雪》是伏了贾府的败落,《长生殿》是伏了元妃之死,《邯郸梦》是伏了甄宝玉的送玉,《牡丹亭》是伏了黛玉的死,可见小说中的每一个布局都有作者的用意。另外也有以环境和景物来作预示的,如七十九回紫菱洲的寥落之景,是以淡淡的笔触,带出一种模糊的凶兆,兆示着不仅迎春会离去,大观园中的每一个女儿都会离去,宝玉所感伤的是大观园失落的感伤,也是青春繁华失落的感伤。除此之外,《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如薛宝钗的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文字,但她的命运却是被抛弃,独守空闺,完全向着另一个的方向行进。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利用预言和结果的巨大反差所形成的冲击力,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而读者亦感觉更加有趣味性。作者选择反谶以反说正,更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力感。谶言本身给人虚空的感受,谶言在虚无之外留下模糊的指向性,似乎在冥冥之中已被命定,缓缓带出《红楼梦》“人生如梦”的主题。曹雪芹深深的宿命论覆盖到每一个人物身上,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祭奠女性美的凋零和毁灭的作品,表现生命由盛而衰的本质。而所有人不能理解和掌控的一切都被归咎于命运的齿轮,家族之哀也隐藏在家国之哀中,被洪流冲散了。事实上,《红楼梦》的主题自始至终都是通过家族的兴衰表现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到来,这是明清之际的社会性忧虑。曹雪芹处清朝乾隆时期,前期家族盛大,受皇恩庇护,见识了生命的最繁华。直至家族败落,又穷困潦倒到极致,看到了生命的最衰败。因此他得以更冷静地观察社会,透过浮华看到宿命的征兆。在小说中每一个谶的运用都有其道理所在,对情节的发展和整部作品的主旋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摘编自徐雅萍《〈红楼梦〉中的谶言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谶言源于古代巫文化,有预言的含义;从先秦起就被广泛运用于小说中,对逃避文字狱有特殊作用。

B.文学作品中谶言表达得十分含蓄,同时也是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暗含写作意图。

C.《红楼梦》中运用谶言这种方式,不仅与文本完美结合,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安排,而且在结构和主题方面也加以渗透。

D.反谶现象存在于《红楼梦》的叙事中,以预言和应验的反差,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赋予小说魅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悲剧结局。

B.《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谶言,典型的有诗谶、戏谶和谜谶等,可以推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C.曹雪芹对谶言独具匠心的运用,使《红楼梦》语言更能表现美的同时,也可以成为探佚之后情节或结局的重要材料。

D.薛宝钗的金锁上的文字、史湘云的判词、林黛玉自吟的《葬花吟》是人物悲剧命运的暗示,也充满了美感。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反谶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让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饮的酒是万艳同杯

B.林黛玉所住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诗社建立时,黛玉取诗号为潇湘妃子

C.第五回《红楼梦曲》中元春的曲子是(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D.第六十三回占花名中,香菱掣了一根并蒂花,题着联春绕瑞,那面写着一句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5.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曲词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待出来。根据文章材料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从下列四幅图画中选择两幅,结合画面阐述预示了红楼梦中人怎样的命运结局?(四选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阅读答案:

1C

2A

3D

4.先总述谶言的使用,引入红楼谶。接着阐述谶言在《红楼梦》中的表现形式,有诗谶、图谶等,然后阐述曹雪芹对谶言的独创性使用,最后论述谶言对《红楼梦》主题的渗透。

5.示例:第一幅画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对应袭人之姓,则谐之音,暗含袭人姓名。鲜花漂亮,而破席卑贱,正如矛盾之中的袭人。袭人本性善良,但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她既要顺从和忍耐,又要圆滑讨巧。可理解为贾府没落,袭人顺势而为,也屈从了命运的安排,她最后与戏子蒋玉菡结为了夫妻,正所谓优伶有福公子无缘

第二幅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画面中桂花暗指夏金桂指英莲(香菱)。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暗示香菱生活在非常险恶的环境中,最后被夏金桂虐待而死。

第三幅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是对贾探春图画的描述。掩面哭泣的女子是探春,大海”“大船暗示探春日后远嫁海外,放风筝比喻探春远嫁,远离故土,犹如短线风筝,一去不回。

第四幅画着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恶狼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美女就是迎春。恶狼追扑”“欲啖美女,暗示贾迎春嫁给孙绍祖,不久就被折磨而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从先秦起它就被广泛运用于小说中错。根据原文到了明清时期,谶言被广泛运用于小说叙事中,它在文学创作中有逃避文字狱的特殊作用,是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可知,应该是明清时期

B文学作品中”“同时也是作者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的劝诫、警示和点化错误,范围扩大,不是所有文学作品的谶言都借助神的力量对世人进行警戒点化。

D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错误。根据文中反谶以出乎意料的力量……使小说的结构不落入俗套可知是以预言和现实的反差来形成小说独特的结构魅力,而不是形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直接预示了贾府众女眷的结局曲解文意,结合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类似整部《红楼梦》的结构框架,只是表达得十分含蓄”“小说中最大的一个谶是在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金陵十二钗图册和判词以及'红楼梦曲,大篇幅的谶词中暗藏了贾府中主要女性的悲剧结局以及这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兆示”“另外小篇幅的诗谶散落在各个回目之中,随意穿插等分析,原文只是说暗藏”“表达得十分含蓄等,不是直接预示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符合大观园中众女子的命运结局,不合题干要求。

B.林黛玉所住潇湘馆中以竹子最盛,黛玉取诗号为潇湘妃子,顺应常理,没有构成反差。不合题干要求。

C喜荣华正好,实指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得征凤鸾之瑞这件大荣华大富贵。恨无常又到,佛教人物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生成坏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绝无常住性,所以叫无常。旧时迷信,说人将死时,与勾摄生魂的使者来,叫人死亡,这使者也叫无常无常鬼。符合元春的个人经历。不合题干要求。

D.第六十三回占花名中,香菱所占花名是并蒂花,签名联春绕瑞也非常吉祥。这一切似乎预示香菱会有个美好结局,其实不然。香菱遇上薛蟠,并未得到幸福,遇上金桂,更是命丧黄泉。诗句出自宋代朱淑贞《落花》(一作《惜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香菱结局隐在后一句妒花风雨更相摧,指的是夏金桂因嫉妒香菱,将她活活折磨死。属于反谶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主要论述不同时期,谶言的使用。第二、三段讲《红楼梦》中谶词及诗谶等的使用。

第四段主要讲《红楼梦》中的谶除了主要以诗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图谶。

第五段主要讲红楼谶的独创性在于谶语不再仅仅作为悬念和伏线,而是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使每个人的谶语都成了一首美妙的诗作。强调独创性使用。

第六段写《红楼梦》中的谶多是隐蔽式、不明朗的暗谶。

第七段写《红楼梦》的叙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反谶现象,即预言和应验并不彼此相对,而是背道而驰。

第八、九段写谶言缓缓带出《红楼梦》人生如梦的主题。

根据分析,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表述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第一幅图需要注意床上的一张破席子以及席子上的鲜花。袭人的画,一簇花,象征着她的姓,姓花;一床破席,是说这幅画是暗示的袭人,可是为什么是破席子,可理解为贾府没落。

一床破席也可以指蒋玉菡。蒋玉菡是戏子身份,戏子是下九流,生活在社会底层。暗示袭人嫁给蒋玉菡,既非自觉自愿,也不称心如意。

第二幅画,所用意象比较丰富,有桂花、池沼、枯败的莲荷等。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被掠到薛家后改名为香菱。香菱和英莲其实是同一个人。画面一支桂花暗指夏金桂莲枯藕败隐指英莲生活的处境及其结局。照画面分析,莲枯藕败,香菱的结局当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第三幅画,夕阳西下,有两个人在一起放风筝,不远处还能看到一艘船,船上还有个人。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大海大船,是说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一带的富贵人家。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有才有志,连凤姐也不敢小瞧探春。生于贾家末世,远嫁到海,只能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

第四幅图上有一个女子,还有一匹跳起来的狼,好像要吞噬女子。贾迎春是贾家的孙女,嫁给了一个得志猖狂的恶狼。这个恶狼指的是谁呢?自然是孙绍祖。还有就是说了孙绍祖的性格残暴。贾迎春被自己的丈夫虐待,在判词中说了她是被自己的丈夫害死的。贾迎春判词中暗示的悲剧,和她的丈夫是脱不了关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