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MMA)是一条非常特殊的动脉,它起源于颈外动脉最大的分支—上颌动脉(Maxillary artery),通常起源于近端,翼外侧肌和蝶下颌韧带(Sphenomandibular ligament)之间的上颌内动脉的下颌部分,是颈外动脉ECA的最后两个分支之一,也是供应脑膜的三对动脉中最大的一支,即硬脑膜的主要供血血管。脑膜中动脉MMA呈上升走行,沿下颌神经深入翼外侧,随后在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两个神经根之间随下颌神经脑膜支走行,经卵圆孔后外侧的棘孔进入颅腔。 图1 脑膜中动脉MMA的起源(注意由外向内) 图2 MMA所在位置(图中小圆圈处),观察ICA和ECA的直径差别(注意图中特别细的,MMA分出的k-岩支、l海绵窦支和m-蝶骨分支,穿过眶上裂的分支) 视频1 颈总动脉、颈外动脉ECA及其分支(视频来源:Meditay) 图3 颅窝示意图(注意棘孔Foramen spinosum,即MMA进颅之处)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MMA起源于上颌动脉,但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起源于颈内动脉ICA,甚至基底动脉BA。脑膜副动脉也可能与MMA共干。 图4 MMA的不同起源和胚胎学解释 通过棘孔进入颅腔后,MMA即刻发出较短的分支,其中外侧的为岩支(Petrosal branch),内侧供应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nerve ganglion)的则为海绵窦支(Cavernous branch)。随后MMA继续上升,分为前支(额支,frontal branch)和后支(顶支,Parietal branch),前支往往较大,经蝶骨大翼至顶骨的脑膜中动脉沟,并于此处再分为数个分支。由于在高达96%的成年人中,MMA前支发出的内侧支,与泪腺动脉的回返支吻合,因此在神经外科翼点(Pterion)入路开颅操作时,常遇到该吻合支引起出血,MMA与翼点的关系可进一步参考下图6和图7。此外,MMA在颞区相对暴露,这使其很容易因受颅骨外伤,而导致急性硬膜外出血或形成外伤后假性动脉瘤。 图5 MMA的起源和分支 图6 MMA的前支与翼点的关系 图7 DSA下,MMA及其分支。(A)侧位和(B)正位MMA造影,绿色圆圈代表翼点区域,红色箭头所指为前支,蓝色箭头为后支。在前后支分支之前,先分出岩支Pb。后支的两个主要分支为岩麟支(Petrosquamosal branch,PSb)和顶枕支(Parietooccipital branch,POb)。颈总动脉造影可见前支的两个主要分支,(C)镰状动脉(Falcine arteries,黄色箭头)和(D)对侧支(Contralateral branches,紫色箭头) 临床中,MMA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动脉,许多疾病,包括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真性动脉瘤,外伤性动静脉瘘(Traumatic arteriovenousfistula,AVF),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复发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Recurrent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偏头痛和脑膜瘤,都可能涉及MMA。在这些疾病中,病变要么发生在MMA,要么以MMA作为治疗的途径。(由于MMA附着在对疼痛敏感的硬脑膜上,因此也在偏头痛中发挥作用~) 图8 上颌动脉及MMA,与咽升动脉(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APA)和ICA之间的吻合。VA,来自上颌动脉的Vidian动脉;AFR,圆孔动脉;ILT,下外侧干;MHT,脑膜垂体干;NMT,神经脑膜干;OpA,眼动脉;PBr,岩支;RMA,脑膜返支 2016年的报道,日本研究者Ken Takizawa教授(Tokai University)等,对55名CSDH患者行MRA检查,发现CSDH患者相比正常对照组,MMA直径增大,并推断MMA可随着CSDH的发展而扩大。另一篇约旦研究者的报道中,则发现MMA的大小、长度与颅骨的解剖学特性有关,研究者们将颅指数(Cranial index,CI)定义为颅骨的长径和短径之比,发现短头颅患者(CI>80%)MMA管腔最窄,因此该人群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条件最不利。(但是这两篇的病例数都不多) 图9 CSDH发病前后,18个血肿侧的MMA直径随时间的变化。与既往的MRA相比,CSDH发病后的MMA直径明显更大(p=0.0004) 图10 约旦正常人群,MRA测量的MMA颅外段(EC)、骨间段(IO)和颅内段(IC)的定量特征 今天的最后,仅再稍微涉及一点,类似颅内的其它血管一样,MMA也存在变异(正常的就这么难记了,还有变异~)。不过因为实在太难记了,就不进一步展开了。 图11 MMA的解剖学分类(F,额骨;P,顶骨;T,颞骨;O,枕骨。a,m和p分别代表前、中和后支)(注意当时的中支叫法,目前并没有延续) 图12 一例少见的基底动脉脑桥分支起源MMA,图中黄色箭头所指。D,颈外动脉造影提示,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STA)和内侧上颌动脉IMA可见,但没有典型的MMA 今天是不太需要附引用文献的一期。 |
|
来自: 昵称68582308 >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