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 提到梁思成 大家会想到他与林徽因那段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 以及他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梁启超的儿子 而忽视了他真正的身份 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在少年时代 梁思成先生便把建筑立为一生的志向 出生于革命世家的他 选择用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式保卫国家 他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之后于哈佛大学深造建筑史 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1928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 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从1937年起 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 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 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 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 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 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 山西辽代应县木塔 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 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 这些重大考察成果在国外一经发表 便引起国际学术界对这些文物古迹的重视 1946年,梁思成先生赴美国讲学 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 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梁思成先生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 梁思成先生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 很好的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梁思成先生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他对建筑的执着与深情 从他所著的这本《图像中国建筑史》的手绘图中可见一斑 一九四六年 梁思成先生在四川省李庄完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 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学术专著 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在将近四十年后(即一九八四年) 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但依然因其杰出的学术贡献 而获得当年“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的荣誉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雄宝殿剖面图
△宋代 山西榆次县 永寿寺雨华宫 △宋代 山西榆次县 永寿寺雨花宫 △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图 △清官式三孔石桥做法要略 △历代斗拱演变图 △历代耍头演变图 △历代阑额普拍枋演变图 ![]() ![]()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 ![]() ![]() ![]() △宋代 河北正定县 龙兴寺转轮藏殿 ![]() ![]() △清代 四川灌县 安澜桥 知乎上有人问 “梁思成先生手绘建筑图纸算什么水平?” 有人回答:“他的一笔一画,比高清扫描仪都好用。” 当我们真的看到如此惊艳的手绘图时 彻底了解这句话所言不虚 ▼▼▼ ▼▼ ▼ 中国所留存下来的古建筑群 体现着古代建筑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 它的独树一帜,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 而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思考 更是令我们动容 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那些手绘稿无比精致 从中我们感受得到梁思成先生的 大师情怀与匠人精神 他对建筑的无比深情 以及对古建筑文化的崇敬和思考 也将永永远远警醒我们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那些伟大的古建筑得以传承 ﹀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雄宝殿剖面图 1946年,正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中国大地伤痕累累。这个时候,人们关注的是生存的问题,没有人关心这片土地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亭台楼阁。庆幸我们还有这样一群关心艺术、关注国粹的理想人士,梁思成先生利用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构图之精准、细节之精细,图片之精美,都令人惊讶不已。
﹀
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做艺术,但建筑的构成与建筑装饰早已可独立成为一门艺术。而梁思成先生的手绘图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图都可以当做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来欣赏。它们一张一张,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即使在单看图纸,不看任何文字说明的情况下也能对中国古建筑有个粗略的了解。不想梁思成先生几十年前的创作竟无意中契合了我们当下这个读图时代。
﹀
中国传统工艺匠人以前没有太多的艺术观念,只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东西,并没有刻意珍惜,一切皆是自然。因此许多珍贵的工艺或者其他作品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国传统建筑亦是如此。朝代一代一代地更替,带来的不仅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将相易主,也不仅是思想流派的流转沉浮,更加带来的是这些珍贵建筑的毁灭性破坏。
根据学者复原,隋乾阳殿面阔、进深均为故宫太和殿之一点五倍左右,高度约为五十米,也有太和殿的一点四倍,比之唐大明宫含元殿还要宏壮。可是李世民攻克洛阳后,将其视作隋炀帝骄奢淫逸的象征,加以焚毁,代表隋代建筑最高成就的乾阳殿即毁于唐太宗之手。至高宗时又在此地重建乾元殿,面积与此前的乾阳殿相同,高度降为三十五米左右,与故宫太和殿相当,这也是后来被武则天拆毁给明堂腾地方的殿宇。
不论是隋炀帝建造的乾阳殿,还是武则天建造的明堂,都遭遇了被后继者焚毁或拆改的命运,而武氏自己也是拆毁高宗所建的乾元殿来建造明堂——最终这同一基址上先后建造的三座旷世巨构均未能“善终”。
梁思成先生和他所在的“营造学社”寻访中国古建筑,翻山越岭,得以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发现这些珍贵的建筑遗存。我们不知道梁思成先生画下来的这些建筑如今的生存现状,或许有一部分在这短短几十年里就已经消失,残余的另一部分又还能保留多久?想到这里不禁叹然,也许再过几十年,我们就真的只能从梁思成先生的图纸里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精致与辉煌了。 我们还是静静欣赏梁思成先生的杰作吧。
宋代 山西榆次县 永寿寺雨华宫 宋代 山西榆次县 永寿寺雨花宫 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图 清官式三孔石桥做法要略 历代斗拱演变图 历代耍头演变图 历代阑额普拍枋演变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