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各地展览信息 可直接滑至相应序号 (上下滑动查看) 北京 01-11 上海 12-23 广东 24-37 江苏 38-48 浙江 49-61 安徽 62-63 湖南 64-66 湖北 67-68 河南 69-72 四川 73-75 重庆 76-78 山西 79-82 山东 83-84 辽宁 85-89 甘肃 90-91 青海 92-95 01 光影共见——驻华使节眼中的故宫摄影展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延禧宫) 本次展览着眼于从驻华使节的视角来重新发现故宫,向人们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眼中的故宫有何不同。展览借助摄影这一纪实的艺术形式,把来自5大洲19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的29名驻华使节眼中的故宫呈现给公众。展览包括三个单元,展出摄影作品109件。 02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展厅) 本次展览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展览辅助丰富的考古学知识介绍、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展示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呈现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03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 此次展出的240多套文物中,一级文物超过40件。展览分为 “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 、“长城的修建与民族交融”以及“长城 沿线多元文化的交融”三个部分, 展品揭示了2000多年来长城地带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与特色。 04 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通过传统展示手段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传递给观众大足石刻的风貌。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大足石刻艺术、历史的全面性展示,也是对历年来大足石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成果呈现。 05 遇见古埃及 黄金木乃伊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首次将6具黄金木乃伊带到国内观众面前,此外还呈现了百余件古埃及稀世珍品。展品集中于埃及历史上相对不为人熟知的“希腊-罗马”时期,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左右。此次展览中的藏品大多是在1880-1910年代英国统治埃及期间发掘出来的,后被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收藏。 优惠 抢票 06 遇见夏加尔:爱与色彩真迹个展 展览地点:北京 遇见博物馆·in Space 此次为夏加尔展北京首次⼤规模展出,同时,也是国内巡展的最后一站。由马克·夏加尔委员会认证155件真迹,28件非版画类,作品囊括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坦培拉等,大师浪漫色彩美学与爱情故事,赞颂永恒之爱与信仰,127件罕见版画作品,《拉·封丹寓言》《圣经》系列同时亮相,天马行空再现世界经典流浪者的。乡愁与欢乐,6大单元横跨19-20世纪多维度呈现艺术家60年创作生涯。 优惠 抢票 07 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2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 本次展览为纪念北京画院首任院长叶恭绰而特别策划,汇聚了多馆、院藏的叶恭绰书画、信札、以及曾经鉴藏的文物近百件套,从“曾阅沧桑几度来——艺术人生”;“记叙朋簪各返真——画坛友朋”;“著录烟云聊鉴影——书画鉴藏”三个角度,向广大观众介绍这位不平凡的文化大家——叶恭绰。 08 纸上风云五十年——《美洲华侨日报》(1940-1989)特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1日-2021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本次展览分为“烽火催生”“世事纵横”“侨社万象”“报人风姿”4部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及近200件(套)实物,展现《美洲华侨日报》在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中以客观真实的报道和公正犀利的评论充当华侨华人的喉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09 鲁迅生平陈列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出518件文物展品和600余幅历史图片呈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此次新改陈的展览汇聚518件文物展品和600余幅历史图片,以雕塑、绘画、场景复原为辅助,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叙述鲁迅生于绍兴,求学南京和日本,归国后辗转杭州、绍兴、南京、北京、广州、厦门、上海的经历,展现其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卓越成就,彰显其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硬骨头”精神。 10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4号展厅) 特展票价:60元 本次展览主题定为“华夏之华”,其中第二个“华”字寓意深刻。其一,华,花也,美好,亦可借喻西阴文化之“花”。其二,华,精华,华夏文明的精华。其三,华,文德,即礼乐教化。我们通过精选的相关文物,以实物的证据,呈现辉煌的山西古代文明,不仅让观众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华夏文明看山西”,更是激励所有清华人牢记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11 存在之境:当代艺术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门票:20元 “存在之境”是一次对四十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关照的展览,此次参展的13位艺术家都是这一波澜壮阔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集中展出的67件作品也是一次通过艺术折射历史境遇的回顾。这也是自“东张西望——程昕东当代艺术三十年”之后我馆第二次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展览。更重要的是,这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动收藏这段历史工作的一个开始。 ![]() ![]() 12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9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展览汇聚来自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中国七个国家十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的206件/组文物,为观众呈现全新视角的贸易陶瓷和跨文化交流特展。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内举办的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项目,是疫情之下全球博物馆力量与国际合作的精彩案例。 13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2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三临时展厅) 本次展览主要基于2007年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和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南水北调工程发现的四代噩侯夫妇墓葬考古成果。首次聚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与私人藏家的60件噩国青铜器,时间跨度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 14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8日-2021年12月2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本次展览又是一次大规模汇聚众多捐赠者的展览,该展汇聚145件/组捐赠文物,以此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博物馆发展的所有捐赠者、文物博物馆工作者以及劳动人民、仁人志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15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5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二临展厅) 门票:30元 展览展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来自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瑞士、美国、德国、墨西哥、梵蒂冈等20余国300余件国内罕见的世界航海文物,以中国收藏文物展示世界航海进程,以中国视角解读世界航海故事,呈现15~19世纪世界航海的恢弘画卷。 16 远帆归航——“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 ![]() 展览时间:2021年8月24日-2022年1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一临展厅) 此次展览中展出400余件“泰兴”号沉船出水瓷器,涵盖青花、白釉、五彩、青褐釉等多个门类,囊括碗、盘、碟、杯、碟、钵、瓶、盒、雕塑等10余种器型,基本可以展现“泰兴”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的整体面貌。 17 圣贤之道——阳明的故事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9日-2021年12月19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阳明先生的生平和思想解读为主线,以其书法作品及拓片展示为辅线,集中展示阳明先生不负初心的一生及其“知行合一”的心学理念。 18 见面: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捐赠藏品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6日-2022年2月15日 展览地点:世博会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面孔”为切入点,从历届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捐赠馆藏中挑选了近50套包含面孔元素的展品,并根据外形的相似性或内容的相关性将这些面孔分为20组,引导观众比较每组面孔的“同”与“异”,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19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9日-12月5日 展览地点: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 本展览是应松江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盛情邀约。画禅展一班人携带兴笔一挥的书画齐齐来聚首雅集。此展是追寻董其昌的画意,同时也是该馆丰富办展资源的一次新的拓展尝试。 20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3日-2022年2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约翰·海杜克(1929-2000)是20世纪建筑史中的独特个案,他既是著名的建筑师、教育者、史论家,亦是艺术家与诗人。虽然他关乎建筑的畅想及跨媒介实践多数付诸于纸本之上,但是其不遗余力的多重探索不断拓展了建筑学的领域,持续影响着多个领域以及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与艺术家。 21 梁绍基:蚕我 我蚕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9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系统性梳理艺术家与“蚕”共谋而成的“自然系列”作品,并回望其创作脉络各个阶段的代表作。此次展览还呈现梁绍基根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特定空间创作的装置作品,以及与生物学等领域发生跨学科关联的新作品。 22 大爱守望——2021上海国际纸艺术双年展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5日-2022年1月3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疫情为大背景策划主题,由一展一会和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构成。来自世界各国的纸艺术家在展览现场上呈现各自的代表作品,以艺术作品表达对后疫情时代的反思与憧憬,为观众们带来令人难忘的视觉盛宴。 23 遇见印象派·诺曼底曙光:十九世纪欧洲绘画流变 ![]()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8日-2022年3月20日 展览地点: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 来自巴比松画派与印象派,国际顶尖机构支持,来自法国诺曼底协会独一无二的藏品,一批西方19世纪闻名遐迩的,绘画革新者与引领者,相约在跨年之际,莫奈、马奈、德拉克洛瓦、柯罗、库尔贝以及莫里索......携61幅原作首次来华,表现法国诺曼底旖旎风情的油画,带我们漫步巴黎后花园,感受他们笔下的迷人色彩与线条造型。 优惠购票 ![]() ![]() 24 酒歌——中国酒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2年04月10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25 《红楼梦》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9日-2022年01月9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展览通过126套古籍文本、58幅书法绘画、128件文物器具,全方位地为您展现封建末世的人物生活、社会百态,《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文化环境以及和广东的不解之缘······ 26 应时而作——中国传统时节绘画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6日-2022年2月16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专题展厅) 金秋十月,广东省博物馆邀您一同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探索时节里的绘画,探究作品题材内容与寓意,探讨画家绘画手法与表达方式之异同,探寻艺术与文化习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27 翰墨飘香——文房四宝专题展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8日-2022年1月5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 展品涵盖了安徽文房四宝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以及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珍贵文物共128件套,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房用具大部分为首次展出。 28 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7日-2022年1月10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 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广州、南京、宁波等22个城市3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383件文物精品,为历年来参展城市最多、文物覆盖范围最广且展出文物较精的海丝主题联展。展出文物包括了不少近年新出土的考古材料,展览同时吸收了学术界关于海丝研究的新成果。 29 春风得意马蹄疾——广东状元文化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6日-2022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广州鲁迅纪念馆 本次展览通过一个状元的诞生、广东状元那些事、状元文化进行时等部分,系统挖掘、梳理广东科举文化资源,展示广东状元的人生轨迹和事功,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0 龙泉之美——馆藏龙泉青瓷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广州博物馆 本次展览从中甑选展出龙泉瓷器精品113件(套),是广州博物馆藏龙泉青瓷首次全面、正规亮相,承载着广博人在文物征集、整理和研究上的心血和诚意,力图展现龙泉窑的历史、功用和美学意蕴。 31 传承之道 ——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上)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日-2021年12月5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 此次展览是继深圳博物馆举办经部、史部(上、下)展览后推出的第四个古籍善本展,主要展示子部中的诸子、兵书、技术、丛书等古籍。 32 琥珀展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9日-2022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 本展览由深圳博物馆和深圳世纪琥珀博物馆联合打造,展出120件展品,包括珍贵的琥珀宝石、内涵丰富的虫珀、精美琥珀文物和工艺品等,试图全方位展示其形成过程、矿物特性、科学和艺术价值,讲述琥珀的前世今生。 33 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3日-2021年12月19日 展览地点:广州东方博物馆 本次展览主要展示了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后国人为了捍卫共和而做出的一系列抗争。革命先驱在救亡图存道路上的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都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34 东方玉晓——红山文明玉器专题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6日-2022年1月4日 展览地点:鸦片战争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红山文化玉器珍品100余件,全面地揭开红山文化玉器的神秘面纱,向观众展示文明曙光中的灵玉之光。 35 发现·保护·传承——'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 ![]() 展览日期:2021年6月29日-2022年4月17日 展览地点:南汉二陵博物馆(展览中心特展厅1) 展览分“发现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三部分,共展出考古出土文物336件/套,以及过百件辅助展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的重要发现及文物保护利用的主要成绩。 36 金玉·王侯——西周虢国贵族的生活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2日-2022年5月15日 展览地点:南山博物馆(2层3号专题展厅) 本展览分为“虢风遗韵”“吉金永昌”“美石喻德”“奇巧扬能”四个部分,展示20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出土的160余件套精品文物,并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37 美育成美——成美中学学生优秀鱼灯、国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3日-2021年12月26日 展览地点:广州顺德区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出了顺德区成美初级中学学生优秀的大良鱼灯以及国画作品。展现了同学们在“融通教育”理念引领下,开展传统大良鱼灯、国画主题创作等方面的美术特色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 ![]() 38 浮世绘艺术展 ![]() 展览时间:2021年7月21日-12月19日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特展馆2楼8号展厅) 门票费用:全价票50元,优惠票30元 本次展览集中了中国美术馆藏浮世绘代表作72幅,南京博物院日本藏文物79件,论浮世绘的主要类别——美人图、役者绘、风景花鸟画,分为“风重人娇春将归” “宛然如然,彼此记心头”三单元,场景展示了一段奥妙的浮世气势。 39 画坛正统“四王”天下—— 南京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精品画展 ![]() 展览时间:2021年7月-2021年12月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艺术2楼21号馆) 在明末清初山水画坛,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史称「四王」。他们都是江苏人,活动于江南地区,其中王时敏是王原祁的祖父,王翚又拜师于王鉴、王时敏,因此四位画家的画风有着相近的一面。本次展览展出南京博物院藏「四王」画作,展现他们四人的画学思想与艺术造诣。 40 妙手文心 ——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展 ![]()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日-2021年12月20日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艺术馆1楼 珍宝馆) 竹木牙角器是以竹、木、象牙、犀角为质,施以雕刻而制成的器物。这类器物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明中期至清代中期(16—19世纪)江南地区,是竹木牙角名家辈出、大放异彩、精品迭出的全盛阶段。展览分竹雅韵、木清趣和牙角艺三个部分,公众可通过此展领略明清时期传统竹木牙角工艺的巧思、审美的智慧,以及感知其中所蕴含精彩的人文积淀。 41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楠木厅) 缂丝,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糜工费时,易学难精,非具备纯熟的缂织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不可胜任。经过数十年劳动生产的积淀,王金山不仅做到了,还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悟。他创造出诸多缂丝新技法和新品种,大大丰富了缂丝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对中国缂丝工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2 “江都王”展览 ![]()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此次展览是江都王陵考古出土文物第一次来到扬州,也是该展览在大运河博物馆进行的首展。展览以江都王刘非文景到武帝时期的个人经历为主要线索,把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考古出土的精美文物作为基本展品,从考古发现研究、传统文献梳理两个维度,展现西汉时期诸侯王与中央政府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互动及交流。 43 璀璨惟扬——扬州考古成果展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6日-2022年1月3日 展览地点: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 展览共展出扬州地区出土珍贵文物120余件(套),通过九个部分回顾扬州考古历程,向观众展示出璀璨惟扬区域文明。 44 凤飞于锡——玉飞凤的故事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日-2022年1月5日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一号展厅) 展览是无锡博物院“国宝展厅”首年展,展览展出无锡本地域最具识别度的出土文物——玉飞凤,重在突出一号展厅首年展的无锡元素及区域文化属性,传承无锡城市精神内在精华,提升城市文化辨识度。 45 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30日-2021年12月19日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中区三层展厅) 本次展出的200余件口弦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百余个民族。本展览以出土口弦(口簧)为历史线索,呈现其早期的萌芽状态及发展衍变的痕迹。通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深度解析口弦的制作工艺及演奏特征。将其本身附着的文化功能、文化表达等信息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您了解全球50余个国家百余个民族的口弦实物与多姿多彩的文化样态。 46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张謇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2日-2021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南通博物苑(新馆二楼|临展1、2厅) 展览分成“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社会责任”“薪火相传”6个单元,通过200余件实物、16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全面展示了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的精神世界。 47 考古里的长江文明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8日-2022年2月16日 展览地点:张家港博物馆 本次展览主办方联合三星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16家考古文博单位,特别汇集了从良渚到东山村,从盘龙城到大洋洲,从马王堆到海昏侯,从景德镇到黄泗浦等16处长江流域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100件文物珍品,向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致敬,构成了“百年百物颂华光”的展览主题。 48 珠山逸韵——景德镇近代陶瓷珍品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5日—2022年1月6日 展览地点:镇江博物馆(8号楼临时展厅) 本次展览遴选76件(套)景德镇近代生产的陶瓷名家之作,通过近代景德镇文人画派的代表作品——“浅绛彩”瓷及“新粉彩”瓷,向观众展示文人瓷画的发展历程,展示景德镇陶瓷艺人在逆境中求发展、打破封闭格局、勇于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 ![]() ![]() 49 良渚早期——良渚遗址考古特展 展览单位:良渚博物院(临展厅) 本次展览分为“前夜良渚”“早期良渚”“盛世良渚”这三个单元,梳理了近年来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展出了近300件文物,带领观众走进良渚文明的“前古城时代”。 50 人与神——神秘的古蜀文明 展览单位: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 本展览共展出文物13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5件/组。展览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文物为载体,包括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金箔饰物、各类玉器、陶器等,从古蜀先民的物质生活,到沟通天地的“巫”与祭祀,再到神秘多样的“神”,以勾勒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面貌,展现古蜀文明瑰丽奇幻、神秘浪漫的宗教礼仪及文化艺术成就,揭示古蜀文明的内涵与特色。 51 衣尚自然:服饰的美与责任 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临展厅、银翰厅) 此次特展共展出中西方服装、配饰近300件,展览分为序言和三大单元,跨越时间和空间,从美和责任两个角度重新审视、深入讨论自然与时尚的关系。自然关乎时尚的过去与现在,而时尚则关乎着自然的未来。希望观众在观展之后,不仅向千姿百态的自然致敬,更能够着手从自己的衣柜出发,跨入回馈自然的行列。 52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30日-2022年3月27日 展览地点:杭州博物馆(北馆二楼书画厅) 本次展览遴选38件杭州博物馆馆藏明清时期赏石题材书画及相关文物,分为「补边缀景之石」「以石为主的创作」「叠山置石与案头清玩」三个部分展出,呈现「纳自然于居室,现山林于园庭」的赏石文化。展览囊括明代陈洪绶、高阳、米万钟以及清代陈鸿寿、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重要画家的画作,其中明米万钟《奇石图轴》、清李山《顽石图轴》等为首次公开展出。 53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成果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日起 展览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以来以中国画作为主要内容的最大规模展览,分为核心馆、专题馆和特色馆。其中,核心馆着重展示“大系”工程的工作脉络;专题馆从“大系”上万件调色打样稿中选出素材,组成了两个专题展览——“国光新辉”和“观无尽藏”;特色馆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还原佛光寺数字化保护成果,用科技手段实现了文物的活化。 54 千里长河·中国大运河文化主题展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6日-2022年2月27日 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联合7家文博单位,精选170余件/套藏品,辅以多个数字影像、多媒体声音作品,试图以整体的、非线性的视角,从考古、档案、工艺、生活等维度,诠释大运河是活着的、人民的文化遗产。 55 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3日-2022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218件(套),以兰若寺大墓考古发现为主,同时展出宋六陵、风车口南宋墓地、南宋郑刚中墓等墓葬的考古发现作为对比。 56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6日-2022年1月4日 展览地点:金华市博物馆(一楼诗书传家展厅) 本次展出是金华市博物馆的年度大展。展览遴选省内外19家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152件(套),其中铜镜全部配以拓片或手绘,一系列多媒体装置,三大主题全方位解析铜镜魅力。 57 汇流——宁波建城1200周年特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8日-2022年3月8日 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东、西特展厅) 展览以宁波遗址考古为索引,以宁波城市出土文物为锚点,古今对照,再现明州千年图景。从“空间”这一认识城市的基本维度入手, 按照城市考古区域规划展线、以古今对照的方式呈现宁波千年的城市遗珍,走进展厅,相信您会发现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吉光片羽。 58 赏珍——宁波博物院藏文物精品展 ![]() 展览时间:展期至2021年12月26日 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院(三楼秦康祥馆 | 原竹刻馆) 本次展出的院藏文物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时间跨度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民国;品类既有温润有方、玲珑剔透的古代玉器,也有精雕细琢的象牙犀角器、清雅甘醇的砚墨,还有精彩绝伦的瓷器和巧夺天工的木雕。透过这一件件朴实且珍贵的器物,可以一窥古人的社会生活,更能觑见历史更迭,时代变迁。 59 江城印记——宁波帮与武汉建筑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8日-2022年1月3日 展览地点:宁波帮博物馆(二楼临展厅) 本次展览分为两篇,上篇讲述承建武汉大批近代优秀建筑的宁波籍营造者,下篇讲述设计武汉大量代表性建筑的宁波籍建筑(设计)师。沈祝三、项惠卿、康炘生、魏清涛、李祖贤、钟延生、庄俊、王信伯、沈中清、向欣然……他们为武汉留下了宝贵的建筑财富,其诚信、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与这些“凝固的历史”一起,为武汉这座城市留下独特的印记。 60 甲骨文记忆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3日-2022年1月3日 展览地点:嘉兴博物馆 本展览共展出108件/组,展览共由序厅、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传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以及结语六个单元构成。“重现的文明”通过叙事向观众展现了甲骨文的发现历程,让观众了解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 61 玉篆春风——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2日-2022年3月8日 展览地点:温州博物馆 这次展览通过系统展示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学者的前世今生来传承方介堪先生对文博行业的奉献精神,对艺术领域的钻研精神,也同时把温州地方文化带动起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的永恒性。 ![]() ![]() 62 锦绣西域——新疆丝路文物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30日-2022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临时展厅) 展览从众多文化瑰宝中遴选了180余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时期新疆各地区出土的精美文物,包括陶器、金属器、纺织品、木器、纸张、佛造像、玻璃器等,尤其是汉唐时期的官府文书和多种文字的简牍文书资料,清晰地向世人阐明: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地区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 63 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7日-2021年12月12日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展厅) 安徽博物院是方以智相关文物、文献的收藏重镇,本次展览共展出各类展品122套(277件),以期全面展示方以智深邃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坚贞的志节,致敬先贤,启迪今人。 ![]() ![]() 64 王门艺事——王闿运和他的弟子们 ![]()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1日-2022年6月11日 展览地点:湖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专题厅) 展览展出王闿运和他弟子们的相关作品中精心挑选了100余件(套)作为展品,其中有书画、印章、日记、手稿、信札等作品,这些墨迹大多是首次展出,十分稀少,弥足珍贵,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而且有着文人艺术的审美价值。 65 书形物语——陈松长、朱永灵书法艺术双个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3日-2021年12月15日 展览地点:湖南省博物馆(临展二厅) 本次展览共展出陈松长、朱永灵先生的个人创作及收藏等展品100余件套,分“书斋墨迹”“致敬经典”“金石书语”“笔墨生活”四个部分,呈现艺术家们和策展人的思想与情趣。其展品既有研习经典的尺牍、手卷、斗方等,更有文气满满的扇面、立轴、对联,还有金石题跋和将笔墨融入生活的紫砂、陶瓷、家具上的书法创作,富有学理和生活情趣。 66 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 展览地点: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 本次展览依托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联合省内11家文博单位,共展出展品420余件(套),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碎片来共同构成近两万年以来的湖南陶瓷史画卷,跟随陶瓷与观众一起探寻湖南的历史与先民的足迹。 ![]() ![]() 67 武汉戏曲大码头——武汉戏曲历史文化特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9日-2022年1月9日 展览地点:武汉博物馆 本次展览为弘扬武汉戏曲文化艺术,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介绍武汉戏曲的历史演变。 68 永远的三峡—— 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展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6日起 展览地点:湖北省博物馆 ![]() ![]() 69 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3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这是陶寺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大规模展览也是山西陶寺文物首次大规模出晋,对加强夏文化遗址之间的交流与馆际协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考古成果精华展,以“巍巍如天”为展陈主题,分别从四个单元: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礼制甫成、遗产传承,全面展示了陶寺文化和帝尧文化,所反映的精神品质和当代价值。 70 微观之作—— 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30日-2022年1月4日 展览地点: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一楼临一展厅 此次展览是吉尔伯特精品展首次来华展出,这提供了一个颇为难得的机会,让观众沉浸于绚丽的欧洲奢侈品世界中,同时近距离观察制作这些藏品的珍奇材料与精湛工艺。 71 上洛——新乡土志系列展之一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8日-2021年12月30日 展览地点:洛阳博物馆 本次展览围绕文学与艺术的核心议题“乡土”,选取洛阳出土文物与当代艺术作品并置,来诠释策展人徐坚教授提出的“上洛”概念,即本土洛阳、中国洛阳和世界洛阳,展览内容也由这三个部分展开,唤起大家对“故乡”“异乡”“他乡”的思考,对历史、文物与现代生活关联的思考。 72 正是人间好时节——泸州宋代石刻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18日起 展览地点:开封市博物馆 本次展览精选出45件泸州宋代石刻,以宋代诗词中的“天遣神物常守护”“芙蕖深绕谁家宅”“知是日高梳洗起”“窗下日长宜读书”“人间饮食未须嫌”“岁岁春光好游赏”“曲躬叉手前致言”“鼓乐歌笑三更罢”为题共分为八个章节,同时配合相应图版文字讲述宋人的宗教信仰、庭院住宅、晨起梳洗、书房环境、饮食习俗、外出游赏、相见礼仪与歌舞戏曲。 ![]() ![]() 73 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8日-2022年01月03日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一楼临展2、3厅) 此次集结了10省48家文博单位。参展文物阵容强大,上起商代,下迄秦统一,以青铜器为主,包括金器、玉器、漆器在内共518 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多达209件。展览汇集了长江流域沿途各博物馆的重量级文物,其中占比高达40%的一级文物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74 初心永恒——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标语特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3日-2022年3月13日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 本次展览精选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在四川区域内调查整理的红军石刻标语拓片和四川博物院藏石刻、木板、纸质标语及红军文物共160件、标语照片140张。展览分“胸怀伟大理想”“为崇高信念而战”“争取民族解放”“推动土地革命”“社会建设伟大尝试”“依靠群众夺取胜利”六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留下的、具有代表性的标语。 75 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5日-2021年12月12日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 此次展览是国内首个历年出土中医药文物荟萃特展,系统地呈现了中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近百件一级文物在内的300余件展品通过巧妙设计的展陈,深入浅出的阐释引领观众探索中医之美。 ![]() ![]() 76 我们:和博物馆一起走过的日子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19日 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3楼临展厅C) 博物馆举办这个展览是要献给博物馆的建设者、从业者、关注者、热爱者献给70年来共同生活在这里的“我们”。 77 百川汇流——建馆70周年书画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7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4楼历代书画厅) 展览精选70年来各种渠道来源的馆藏精品书画70余件/套,其中深受观众喜爱的南宋杂景院画、元仙山楼阁图以及明唐寅仿韩熙载夜宴图等镇馆之宝汇聚此展,让广大书画爱好者一饱眼福。 78 一白高天下——齐白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 ![]()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8日-2021年12月20日 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楼临时展厅D) 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北京画院联合主办,汇集四家机构珍藏的齐白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和相关展品70余件。其中不少藏品是首次在渝展出,甚至是初次与公众见面:如北京画院藏《蜀游杂记》《与姚石倩书》,四川博物院藏齐白石为王缵绪所刻系列印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齐白石赠王缵绪印谱等等。 ![]() ![]() 79 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 展览地点: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二层) 此展览立足山西的文物、文化资源,同时汇集河南、甘肃、安徽、重庆等5省市9家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精品130余件组,从更宏观的文化视野,展示关公文化及其当代意义。 80 昭明——山西博物院藏铜镜展 展览地点:山西青铜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厅) 此次展览以历史脉络为主线,由天工开物、见日之光、繁华入镜、照见生活四个单元组成。展出铜镜及相关文物近200件,以实物与场景结合的形式,展现中国古代铜镜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81 文心入画——上饶市博物馆藏历代名砚精品展 展览地点:大同博物馆 本次展览汇聚九十九方古今名砚,品类繁盛,脉络清晰,涵盖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较为全面地介绍砚的源流、制作工艺、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及形制特点,同时向观众展示砚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82 琉光溢彩——山西特色琉璃专题展 展览地点:晋城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晋城博物馆、长治市博物馆、阳城县文物博物馆三馆的馆藏琉璃精品为基础,共展出琉璃器171件。展览分为“趣饰生活”“璃彩华居”“延绵福梦”“艺承匠心”四部分,以实物展陈和场景复原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山西琉璃特色及烧造技艺。 ![]() ![]() 83 山水清音:清代初期山水画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9日-2021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 此次展出梅清的《黄山狮子峰图》、吴宏的《谿山归棹》、王原祁《山水》卷、弘仁《山水画》扇面、刘度《山水》轴、唐岱《槎河山庄》卷、俞龄《春游归晚》轴、诸昇《仿董北苑山水图》轴等珍品佳作。 84 千年遗韵·大汉雄风:济阳三官庙汉墓画像石拓片展展览时间:2021年9月29日-2021年12月31日 展览地点:济南市博物馆 本次展览展出30余幅济阳三官庙汉墓画像石拓片,这些拓片均是为开展考古研究工作专门制作,拓工精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其中一些巨幅拓片非常有气势。 ![]() ![]() 85 多彩的图像——浮世绘艺术展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2日-2022年1月2日 展览地点:辽宁省博物馆(一层一号厅) 此次展览集中了日本浅井收藏、中国李可染画院、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和辽宁省博物馆的近300件藏品,包括两百余幅创作于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浮世绘原版作品,以及中国明清刊刻版古籍、日本江户时期“和刻本”古籍、中国明清时期“洋风姑苏版”版画等藏品,以全新的观察视角与学术研究成果和数字化互动方式,多角度呈现浮世绘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 86 尊贵华章——广州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纹章瓷展 展览地点:沈阳故宫博物院(飞龙阁、翔凤阁) 本展览分为“纹章探秘”“跨洋定制”“身份象征”“异域流芳”四个部分,从近千件新征纹章瓷中精选出95余件(套)进行展出,展品向观众展示丰富多彩的纹章瓷装饰艺术和历史价值,再现18、19世纪中西陶瓷贸易盛况。 87 天潢一脉——沈阳故宫敬典阁皇家玉牒展 展览地点:沈阳故宫博物院 展览展出一册清黄绫面汉文列祖子孙宗室竖格玉牒,并向观众介绍清代玉牒的纂修、存贮、运送的相关知识。该展览是沈阳故宫博物院今年精心推出的原创展览,该展不仅丰富了沈阳故宫的展览内容,同时把建筑、文化和展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新了展览方式。 88 宸宫万象——清宫家具与帝后生活 展览地点:沈阳故宫博物院 该展将作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常设展览向公众开放,100余件文物展示了清代帝后的生活,展出品类涵盖屏具、坐具、承具、储物具等中国古代家具主要类型,绝大部分文物为首次对外展出。 89 二分明月——清代扬州绘画展 展览地点:旅顺博物馆分馆 此次展览是旅顺博物馆“清代绘画系列展”的第四个展览,共展出旅顺博物馆与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26位画家的54件作品,向观众呈现清代扬州画坛的繁荣、扬州画家的才情和扬州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 ![]() 90 胡汉之间——唐代丝绸服饰展 展览地点:甘肃省博物馆 本次展出的唐代纺织服饰均为中国丝绸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物馆的藏品,共计约40余件/套。 91 甘肃省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8日-2022年3月28日 展览地点:甘肃省博物馆 本次展览为甘肃省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共展出该省涉案文物231件(套),分为“守护文明”“使命担当”“长效保护”三个部分,以此呈现打击文物犯罪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升人民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保护和弘扬甘肃优秀传统历史文化。 ![]() ![]() 92 青海历史文物展 展览地点: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历史文物展通过场景、雕塑、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全面展现青海历史发展沿革和人文变迁,使观众能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青海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纵览青海历史发展全貌。 93 青海考古成果展 展览地点:青海省博物馆 展览集中展示了建国以来青海考古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以大遗址的发现发掘过程和内涵阐释为主要内容,辅以出土文物保护和研究成果的展示,全方位、多维度展示青海考古工作的全貌。 94 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 展览地点:青海省博物馆 此次展览依托2021年青海省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分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与可移动革命文物两个部分,以物讲史,以物传神,激励社会各界人员保护革命文物,赓续红色基因,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让革命文物绽放新光彩,发挥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增进人民的爱国情怀、培育人民的高尚情操。 95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 展览地点:青海省博物馆 展览立足于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东部河湟文化、雪域藏族文化、海西柴达木文化线路为展览叙事逻辑,把青海广袤土地上反映风土人情的非遗项目串联起来,辅以古建风情、自然风景等,达到“看非遗 游青海”的展览效果,让文化旅游“靓”起来、文旅品牌“响”起来、文创资源“活”起来,助力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