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学而篇没有说完的秘密

 有点奇异的风 2021-12-06

前面相当粗浅地说了一下学而篇的基本思想,估计许多朋友都看得云里雾里的,没关系,我们还有这一篇。这篇看了,许多朋友对学而篇就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究竟是搞了什么玩意?之前在解释过程中也基本上说过了这几句话的意思。其实,后面紧跟的三个“不亦”,才是整句的点睛之笔。“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老子也说:“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明点事理的中国人也说事不过三。

在这个世界的组成分类里,人生就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一日三时:早、中、晚。大千世界不外乎天、地、人,当然对于大千世界还可以许多细分,但我们这里总分就是了。

君子依天时而不断效仿圣人之道,圣人之行,不亦悦乎。悦字从心,兑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此悦由心而生。正心、正名、正行。有此前提了,才能感而“有朋自远方来”。前面的文章也介绍过了,此“朋”。非现代语言所描述的“狐朋狗友”之“朋”。但此“朋”也确实是以人为中心,更明晰一点的解释是儒家里面一切正义、正气之朋,此“朋”更多指代的是一种思想或者灵魂。身体、物质不计其数,而灵魂只粗分正邪。还有一点就是,当你的思想到某一层级之后,你真的不需要目前你所观照到的朋友了,所谓万物一体,你我同一,见到天地就见到自己了。所谓天下大同,你我他的如实观照,皆来自于你自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更近一步的“不亦乐乎”之“乐”,参考《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人不知而不愠”。人因为无知而产生纠结、郁闷、无聊、无趣、烦恼、争吵、杀戮甚至战争。而君子要做的事就是------使民开智。《天幕红尘》里面有句话,可以参考:“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态度里,都按自己的标准衡量各种关系,什么关系承载什么内容,核定多少担当。有人要钱不要命,有人要心安不要命,有人连横穿个马路都可以不要命,形形色色,看人了,所以叫大千世界嘛。”君子要干的事就是转变无知的又可转变的人的态度,使人可以立于天地之间,承担天地之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像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不亦君子乎”!

三个“不亦”,也在一个方面说明了所观世界关于“天、地、人”三种的有机组成,“学而时习之”是在说天、“有朋自远方来”在说地、“人不知而不愠”说的是人。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乐”、才能成事。

写到这儿文章就算初步完成了,你看,孔子的几句话,写了这么多,还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前面之所以唧唧歪歪的写了那么几篇。就是想告诉大家,孔子不是白痴,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跟你说:“学习了要经常复习。你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朋友”从远方来看你,你应该高兴迎接。早上闻道或者“得道”了,你晚上就可以死而无憾了”。等等诸多诸多的废话无脑语言。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易经是隐而明,论语是明而隐。

对于我这种渣滓级别的人类来说,要把论语解释清楚,让每个人都看明白,还远远没有资格。这篇文章和之前写的关于论语的,以后有机会有缘都会修改更新。说不定那时候会增加更多可以更多理解的读者。再说吧!

之前有个朋友给我留言,怎么才能静下来?我看了回了他一个,有空读点经书,比如《论语》、《道德经》。再不济可以看看可以提升自己的小说。比如豆豆三部曲里面的《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等。

这里顺便借用《背叛》里面背叛自己的主人公宋一坤说过的一句话:“一本好书应该属于能够读懂它的人。当然,这还要看看有没有缘分,无缘也是一场空”。在此就希望你与好书有缘吧。

如果有朋友在看,有什么疑问的,可以留言也可以私信,我们或者可以聊聊。



End

素材:骆驼
编辑:Dante
编审:媛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