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文选粹】追科技之星,让星光照亮人生前程

 崔无容 2021-12-06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徐建华

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传道授业之余,弄语说文,笔耕不辍。先后在省市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语文教学论文二十余篇。自幼粗通文史,对文言文、作文教学见解独到,曾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己写作文,轻松教作文”、“趣文新史记,轻松学文言”等系列,寓学于乐,别具一格。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苏木

 审校:付婷婷 / 美编:张新雨

编者按

互联网时代,直播时代,各类明星层出不穷。追星,也成为青少年的情感、精神刚需。那么,青少年应该追怎样的星?镁光灯下,未必就是精神高地;灯火阑珊处,往往屹立着座座高峰。在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不缺流量明星、颜值明星、人气明星;我们缺的是那些“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学术巨擘,是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巨匠,是那些“我将无我,我为人民”的民族脊梁…… 以他们为偶像,追星就是追梦,将每一个梦想汇聚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以此为价值引领,树立正确的偶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见贤思齐,让“我们”也成为“他们”。

图片

追科技之星,让星光照亮人生前程

(标题表明观点,呼吁倡言,揭示深远意义。)

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达成一个基本共识,青少年不能追什么样的星?那些只有颜值而无正向价值的星不能追,只有流量而无正能量的星也不能追。那些所谓的星,越有人气就越气人,对青少年的误导也就越大。

②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期,更容易追逐明星、崇拜偶像,追星称得上青少年的情感“刚需”。因此,在追星之路上,需要价值引领。(开篇由青少年追星的热点问题引出人生前程的话题。)

③青少年该追什么样的“星”?追那些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星。比如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等人。这些科学家都是学成归国,做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为例,他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样的星,该追!

图片

④科技之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有澎湃的爱国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1950年10月,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不久即回到中国,“带着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险阻,终于回到祖国……一批批科学家为何那么渴望回到自己的国家?那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最需要人才,正如华罗庚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所说的:“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拳拳报国心,何等炽烈!(青少年追求科技之星的原因之一: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澎湃的爱国情。)

⑤科技之星值得追,在于他们身上有深沉的报国行,为了祖国强大,“虽九死其犹未悔”。有个细节令人动容,当邓稼先领到原子弹研制任务,向妻子许鹿希告别,许鹿希问他“去哪?”“做什么?”“去多久?”邓稼先的回答是“不能说”。为了中国核科学事业,以荒漠为家,隐名埋姓长达30余年,邓稼先真正做到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种付出和牺牲令人感佩不已。爱国是情感,也是行动。“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这是《感动中国》写给邓稼先的颁奖词,也是对所有“两弹一星”元勋的致敬。(青少年追星原因二: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深沉的报国行,为了祖国强大,“虽九死其犹未悔”。)

图片

⑥科技之星值得追,还在于他们淡泊名利,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举凡那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无不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他们不仅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令世人崇敬。这样的科学之星自带光环,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青少年追星原因三: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

⑦青少年该追什么样的“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一言一行都让人受到触动,都给人力量,都让人向善向上,都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真正的星,是大写的人。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也是人格的魅力,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学,争当科技之星。(青少年所追科技之星的特点: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

图片

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贡献,让熠熠星光照亮前行的人生之路,则青少年未来可期,则国家和民族未来可期。(立足宏阔的时代背景,重申观点,指出青少年应追科技之星。)

来源:2021年10月12日 光明网

作者:王石川

【时代警语】

身上洋溢着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一言一行都让人受到触动,都给人力量,都让人向善向上,都激励人们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真正的星,是大写的人。

【思维串联】

图片

【考点精练】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举凡那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无不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          )。他们不仅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还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令世人崇敬。这样的科学之星自带光环,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A.既赢得崇高学术声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风范

B.既展示高尚人格风范,又赢得崇高学术声望

C.既赢得崇高人格声望,又展示高尚学术风范

D.既展示高尚学术风范,又赢得崇高人格声望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

如今是全民娱乐时代,部分青少年将自己喜欢的明星艺人视为人生偶像,原因是明星艺人光鲜亮丽、多才多艺,既有名又有钱。还有的青少年将成功的商业大佬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原因是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财富效应等具有很强感染力。每个青少年的个人爱好不同,人生偶像也会不同,选择谁来作为人生偶像,也是一种权利。

更多的青少年选择袁隆平、吴孟超等著名科学家作为人生偶像,更值得赞赏。因为这些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品格,所做出的贡献,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过长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对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段评论,不少于400字。

【相关链接】

以科学家为偶像,让青春拔节成长

偶像是一个社会的选择,代表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方向。对于青少年而言,偶像自带着“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的潜意识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表达多变的当下,对于“偶像”的定义也越发模糊起来。

引领风气之先,镜头一定要对准走在时代前列的人。9月29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扎根黑土地,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艰难探索40年,为中国的万里海疆修筑了一道“海上长城”,刘永坦院士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中引起热烈反响。“时代楷模、薪火相传”“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越是“人人都有麦克风”,越需要激发主流价值的力量。刘永坦院士在青少年群体中圈粉无数,也让我们对“偶像”一词有了重新的思考。

只有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会有可期的未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正是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敢为人先、架构未来,才使我们这个国家有了世界领先、匹敌强国的卓越成就。完成“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钱学森,把目光投向外太空的南仁东,向世界展示中医药魅力的屠呦呦,一辈子与卫星打交道的孙家栋……回溯中国“当惊世界殊”的发展长卷,正是一代代科学家在高精尖领域撑起了大国脊梁,激励引领着无数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这些科学家所闪耀的光芒,照亮了国家筑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图片

能称之为“偶像”,必然是有“光环”的。很多科学家确实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格局与胸襟,但国之栋梁之所以成为时代偶像,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了值得“大书特书”的闪光点。基于此,把当代科学家的个人魅力融入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是应有之义。

长期以来,“偶像”起势于娱乐化的浪潮并席卷荧屏,从这里“溯流而上”,不啻于一种“正本清源”。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就让科学家成为荧屏主角,对青年人心中的“偶像”进行重新定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用浪漫的方式解释“引力波”的概念,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首席科学家周慧讲述“海洋人”的蓝色情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和青年一起讨论科学精神,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总设计师梁建英展现中国高铁铺就的幸福道路、“翼龙”系列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对“创新”有不同寻常的见解……围绕时下年轻人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进行演讲和互动,让科学家成为观众期待的“顶流”。这样的生动局面,不仅是主流媒体对科学的致敬态度,更见于整个社会对偶像的正确认知。

在一次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钟南山院士作主题发言并特别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以科学家为偶像,让青春拔节成长。去年高考填写志愿时,湖南考生钟芳蓉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钟芳蓉表示自己是受到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专家樊锦诗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因此选择了考古专业。

图片

“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在科研领域,有无数的人是因为偶像的带领,最终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从国家到地方,从课堂到社会,对科学家的推崇都在提升,这种浓厚氛围对于青少年的“偶像观”形成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当一颗崇尚科学家的种子被埋在心田,经过了拔穗成长之后,我们定能看到一棵棵参天大树矗立在时代的最前沿。

来源:2021年09月30日 光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