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午不回家,很少有机会看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只听过半回,是夜里从半截儿听的,给我的感觉是,她看论语的视角很小,是从人际关系看的。但没有全部看过,也不能完全下这样的结论。 今天到单位,看到报纸上介绍说,于丹竟是这样解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的:“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最难带的,过于亲近要对你耍横,不亲近了,他们又要撒娇。” 这样的解释简直是信口开河。“小人”这个词在《论语》中出现过无数次,却从来没有一次是指小孩子;“不孙”也不能解释为耍横,“怨”更不能解释为撒娇。如果不管古人的语境,一切都按现代的观念来解释古文,那还要“解释”的名做什么呢?干脆自个说自个的话不得了?记得有个笑话说,有一人说画了一幅极好的画,请人欣赏,人一看是张白纸,那个就说,我画的是牛吃草。人问:“牛呢?”回答说:“吃饱了走了。”人问:“草呢?”回答说:“被牛吃光了。”于丹就《论语》这句话的解释,就像这个“画家”解释他的“画”一样,不过是凭空杜撰。 然而,这“凭空”又不能说全是“空”,于丹凭的还是有些东西的。这东西就是当代流行的“恶搞”。也就是把经典或者别人作品稿得面目全非,借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给人一些谈资。所以说,于丹对此句话的解释,只能是以庸俗的举动来媚俗。(想来她别的解释还有可取之处吧,因为没看,不好评价,只能说这句话。)(现在看来,于丹是传播学大师,能在大家早已读烂的东西中找到新话题,引起关注,且用一种别人未曾有的视角来重新看以前熟悉的东西,既传播了自己的观点,以捎带让所有的材料《论语》热了起来,这一种本事也不是常人能及的,绝对到了一领域大师的级别。--今是注) 那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该怎么解释呢?我认为只能在孔子思想框架之下来解释。 孔子是讲礼制的,他认为礼有规范人们日常交往、行为的作用,所谓“齐之以礼”。只有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交往,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就是《左传》说的“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而礼要求的人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相应的距离,像孔子,走进朝廷的门,就是害怕谨慎的样子。站,不站在门中间;走,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坐位,面色就矜持庄重,脚步也快,言语也好像中气不足。向堂上走,要提起下摆,恭敬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走出,降下台阶一级,面色便放松,怡然自得。(见《论语·乡党》)这是在庙堂上的礼节,而见到老朋友,却是另外一种礼节,孔子可以拿着拐棍敲老朋友,一如现在咱们老朋友见面,上去就打一拳一样,这也是一种礼。荀子说:“礼以养情。”朋友相见,这样看似极粗鲁的行为,恰能体现两人的亲密。只有讲礼制了,人才能互相获得尊严,所谓不重则不威,这种尊严不是以诋毁别人来达到,而是互相以礼的方式来达到,这就是荀子所说“礼者,所以正身也”,“人无礼才不生,事无礼才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但是小人和女人却很难用礼来规范。 就说女人吧,那个时代他们接触的女子,最多的是他们妻妾。尽管有夫妻的关系也是“五伦”关系的一种,将这关系纳入礼的范畴,并有许多行为规范,但夫妻关系要真正能按礼节来约束却是最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太亲近了,夫妻行房虽说也是“敦伦”,但那一会儿,任他孔夫子再庄重也庄重不起来了,这时候那些君子有多粗多长,老婆是看得一清二楚。原形一毕露,君子敢讲一点什么礼来,妻妾马上就可以说:“就你那猴急样子,少在老娘面前装什么大头蒜!”如果妻妾再美丽一点,就更了不得了。李渔讲个故事说,一个丈夫捉到老婆偷情,恨霸霸提刀要杀了老婆,那时候这样杀人不算违法。可举着刀子一看到老婆的美丽的眼里全是泪水,那刀就砍不下去了。不由得长叹一声,把刀一扔,说:“罢了,罢了,一顶绿头巾也压不死人。”即如朱元璋那样变态的杀人狂,遇到美丽的女人也是无可奈何。据说,朱元璋的女婿在外面嫖妓,女儿告诉她皇帝老爸,朱元璋大怒,没法杀自个女婿,就准备杀那些妓女。妓女听了一个老吏的话,不哭不哀求,把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见朱元璋。朱元璋见了,不由得感叹:“这些MM,俺老头见了还把持不定,更不用说那个小娃子了。”便饶了那些妓女。女人,漂亮的女人,你看能耐有多大,真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礼节来行事,可有多难!让他们按照男权社会男性的愿望来行事,可有多难!另一方面,要达到性爱中高峰体验,男性要在女人面前讲什么礼义,可有多难! 再说小人。孔子关于小人的论述很多,应该是勾画出小人的形象了。小人在道德上表面为不仁,在礼节上表现为无礼。小人无礼的一个表现就是和人亲呢无度。像易牙、竖刁那样的小人,可把把儿子、自个的身体拿出来讨好齐桓公,这是亲呢无度。亲呢无度之间,小人往往会拿住对方的把柄,对方一旦疏远了他,他就会拿把柄来要胁对方。像现在人们总结的“四大铁”:同过窗,扛过枪,嫖过娼,分过赃。这四大铁,无不是亲呢无度以至于知根知底造成的关系,所以往往互相之间不会讲礼节(当然,同学、战友不一定都是小人),那些一起分过赃、嫖过娼的,一旦一个有问题,另一个也别想好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所以,小人更难以礼节来约束。 正因为难以礼节来约束,所以孔子才感叹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因而,放在孔的思想框架下,这句话的老解释还是很符合事实的,那就是:只有女人和小人很难相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得循着荀子的思路来,荀子说“礼者,养也。”所谓养,就是养成遵从社会礼制、等级秩序的习惯,那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意思就是只有女子和小人难以养好符合礼制的习惯。(以前的笔记)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