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三虎自拟方(三)·软肝利胆汤

 文文ap25 2021-12-06
组成:柴胡12克,黄芩12克,法半夏12克,红参12克,田基黄30克,垂盆草30克,丹参20克,鳖甲2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山慈菇12克,土贝母12克,元胡12克,姜黄12克,甘草6克。
功能:软肝利胆,化痰解毒,扶正祛邪。
主治:湿热成毒,蕴结肝胆的肝癌、胆囊癌,以肝区胀痛,肿块石硬,面目黄染,食欲不振,舌红苔厚为主症。
方解:本方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成。《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就是肝癌的常见症状,尤其是方后加减法中“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和《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是本方的重要依据。故本方以柴胡疏利三焦气机为君药,是软肝利胆的前提;黄芩、田基黄、垂盆草清热利湿退黄,法半夏、山慈菇、土贝母化痰解毒,丹参、鳖甲、生牡蛎、夏枯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人参益气扶正,均为臣药,相辅相成,助君药达到软肝利胆的目的。佐以元胡、姜黄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中有护肝缓急之力为使药。共奏软肝利胆,化痰解毒,扶正祛邪之功。
歌诀:软肝利胆柴胡君,三黄三草二夏参,慈姑鳖甲生牡蛎,元胡土贝方是真。
按语:本方已应用11年,临床效果确实。作为柳州市科研项目《软肝利胆汤对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证明本方法改善了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预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的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肝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经技术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病案举例:
 案1.郑先生,52岁。广西柳州市民工。因黄疸10天,于2004年8月16日在柳州市某医院拟行肝癌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太大,无法切除,乃行肝门部胆管取癌栓术、左右肝管引流术。术后诊断:1.原发性肝癌;2.胆管癌;3.胆管结石;4.慢性乙肝。于9月10日出院,服用肝泰乐等药物。2004年11月18日初诊:形体消瘦,带胆汁引流管,声低气怯,两目微黄,食欲尚可,口酸,小便时黄,大便稀,舌红,苔薄黄,脉弦。辨证:湿热成毒,壅结肝胆,邪胜正衰。法当清利肝胆湿热,解毒抗癌,软坚散结,扶正驱邪。自拟软肝利胆汤加减。药用:柴胡12g,黄芩12 g,半夏12g,红参12 g,田基黄30 g,垂盆草30 g,鳖甲20 g,丹参20 g,夏枯草20 g,生牡蛎30 g,山慈姑12 g,土贝母12 g,元胡12 g,姜黄12 g,甘草6 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005年11月23日复诊,药后平稳。患者自述因医院告知来日无多,恐在柳州丧葬花费太巨,要求带药方回湖南老家。乃嘱原方带回,坚持服用,未必那么悲观。
2005年6月17日第3诊,精神气色判若两人,自述回家坚持服药后,病情日见好转,无明显不适,几如常人。2005年5月18~20日在柳州原初诊的医院复查B超、CT,肝胆脾胰未见异常。乃取出胆汁引流管。舌红苔薄,脉弦。恐死灰复燃,仍用原方7剂,巩固疗效。
 2005年7月9日第4诊,无明显不适,为谋生而自行恢复原先工作。舌红苔薄,脉弦。乃小其剂,防止复发,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12g,黄芩12 g,半夏12g,红参10 g,田基黄30 g,鳖甲20 g,莪术12 g,姜黄12 g,甘草6 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其后续断来诊,以上方为主,每次7剂左右,偶以叶下珠、厚朴、大腹皮、白术、茯苓、薏米酌情加一二味。
2006年10月24日第30诊。健康如常,仍用上方。表示要尽经济可能坚持来诊以防复发。
 2007年11月29日第51诊,至今距初诊已3年多,无明显不适,打工挣钱,每月2次,定时来诊,保持健康,预防复发。
按语:中药治愈肝癌、胆管癌肯定是极个别的例子。但偶然中有必然,只是希望这种偶然更多一些,帮助我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从而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案2.韦先生,57岁。广西柳州市人。体检时发现原发性肝癌,2005年7月4日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细胞性肝癌。随后介入化疗1次。2005年7月28日初诊:形体偏弱,面色萎黄,浑身无力,不欲饮食,大便偏稀,睡眠不好,舌质黄,苔稍黄中厚,有齿痕,脉弱。肝功化验:总胆红素36umol/L,直接胆红素17.1 umol/L,谷丙转氨酶621U/L,谷草转氨酶340U/L,白蛋白34.1g/L,球蛋白33.6g/L,A/G1.0。辨证为肝郁脾虚,积毒未尽。以疏肝健脾,软坚散结为法,自拟软肝利胆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2 g,半夏12g,红参10g,生姜6 g,甘草6 g,茯苓20 g,白术12 g,苍术10 g,猪苓15 g,麦芽12 g,内金12 g,穿山甲6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3日后复诊,症减,身痛,上方加防风6g,黄芪30g,叶下珠2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05年9月10日第10诊,患者自觉精神好转许多,因骨髓抑制严重不愿意再进行化疗,全凭中医治疗。根据便稀,耳鸣,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水滑,脉弱。辨证属肝胆湿热与脾肾阳虚并见,兼有血虚。当疏肝利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仍以自拟软肝利胆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2 g,半夏12g,红参10g,生姜6 g,甘草6 g,茯苓20 g,白术12 g,苍术10 g,猪苓15 g,麦芽12 g,内金12 g,穿山甲6 g,干姜10g,桂枝10g,补骨脂10g。每日1剂,配合成药益血生胶囊口服。
 2005年10月10日第15诊,仍腹泻,舌有齿痕,脉弱。肝功化验明显好转:总胆红素9.6umol/L,直接胆红素3.5 umol/L,谷丙转氨酶95.8U/L,谷草转氨酶115.5U/L,白蛋白38.8g/L,球蛋白37.6g/L,A/G1.0。上方加乌梅12g,五味子15g。每日1剂。
 2005年10月27日第19诊,大便已基本正常,食欲可,耳鸣减轻,略显乏力,面黄,又出现皮肤红疹瘙痒,腰以上明显,夜半尤甚,影响睡眠,舌淡胖,有齿痕,苔薄,脉弦。辨证:脾虚湿盛风生,在不离辨病之主题的基础上,重视健脾安神,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g,黄芩10 g,半夏12g,党参10g,炙甘草6 g,茯苓30 g,白术12 g,苍术10 g,黄芪20 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酸枣仁20 g。每日1剂。后增加地肤子20g,白藓皮20g。
 2005年11月18日第24诊,瘙痒消失,便稀,耳鸣,舌淡,苔白,脉弱。辨证属肝胆湿热仍在,肾阳虚大显。处方:柴胡10g,黄芩12 g,半夏12g,红参15g,炙甘草6 g,茯苓20 g,白术12 g,猪苓15 g,黄芪40 g,杜仲12 g,补骨脂12 g,菟丝子1210g,淫羊藿15g,骨碎补15g,枸杞子12g,当归12g。每日1剂。
 2006年1月9日第36诊,自述40多天病情稳定,近日精神略差,头痛,食欲减退,舌淡,苔薄,脉数。考虑患者中医治疗已5个多月,病情有反复,建议住院复查。结果:谷丙转氨酶60.2U/L,谷草转氨酶74.5U/L,血红蛋白87g/L,甲胎蛋白24.5ng/ml。B超提示:1、肝弥漫性病变;2、肝内稍低回声——肝癌术后?占位?胸片提示:右第5肋骨腋段骨转移可能性大。患者及家属坚决拒绝进一步检查,要求出院保守治疗。继用上方减量,因便稀,耳鸣好转而停用温补肾阳药,并配合复方斑蝥胶囊口服。
 2006年7月16日第76诊,坚持用药,病情基本平稳,食欲略增,眠差,腹胀。舌红,苔薄黄,脉弦。复查总胆红素21.7umol/L,直接胆红素9.8 umol/L,谷丙转氨酶110U/L,谷草转氨酶95U/L,甲胎蛋白6.2ng/ml。B超提示:肝右后叶可探及一大小约23X18mm的稍低回声区。辨证属肝胆热毒未尽,仍当清利肝胆湿热,调气机,健脾气。自拟软肝利胆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2g,红参12g,生姜6g,甘草10g,茯苓30g,白术12g,薏米30g,黄芪30g,夏枯草30g,垂盆草30g,穿破石20g,鳖甲30g,厚朴10g,枳实12g。每日1剂。
2006年9月12日第91诊,渐趋康复,精神、气色、行动、食欲、睡眠、二便几如常人,舌淡,有齿痕,脉弱。湿热毒邪已退,肝气虚当补,取《内经》辛酸补肝,甘以健脾之意。药用:桂枝12g,细辛5g,乌梅10g,白芍12g,甘草6g,黄芪40g,红参12g,苍术12g,白术20g,茯苓20g,薏米30g。每日1剂。
 2006年10月28日第104诊,精神、气色、行动、食欲、睡眠、二便几如常人,舌淡,有齿痕,脉弱。继用上方巩固疗效。
 2008年1月13日第206诊。无明显不适,正常工作。9个多月来,多次复查,B超未再提示以前探及肝右后叶稍低回声区,肝功、甲胎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按语:本例病情变化较多,除以自拟软肝利胆汤加减、小柴胡汤加味疏肝利胆作为辨病主方外,依病情适时变化,健脾温肾补肝,软坚散结,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主次分明,进退有度,又赖患者主意坚定,不见异思迁,持之以恒,获得了较好疗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