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漂排柳溪江

 荷包蛋98 2021-12-06

很早就听人说,柳溪江是一条温婉秀美的河。

受一家新闻单位邀请,参加笔会。与会者有年逾花甲的老作家,也有初登文坛的新人,可以说是旧相知与新相识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会后,组织者安排我们分乘两辆旅游车,到浙西河桥古镇柳溪江漂流。据导游介绍我们将在上游竹筏漂流,下游快艇冲浪,缤纷游程,激情体验。原来计划是第一天下午就可以漂的,确实另一辆车已经到目的地了。可是我们的车在半路上抛锚了两次,达到时天色已晚了,天上还时断时续地下着零星小雨,再急切的心情此刻也懈怠了。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绝早,推开旅馆的窗户一看,地上已经干了。小镇上弥漫着薄薄的雾,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农谚云:春雾暖,夏雾热。看来今天是不会下雨的了。果然,我们吃完早饭上车时,天还是阴阴的,雾却已经消散了。

在这个初夏的清晨,我们来到柳溪江边时,她就象一个刚刚睡醒的少女,云鬓雾鬟、慵憨娇羞。沿着码头,江面上一溜排开七八只筏子,有木筏也有竹筏,都是单层底。人坐上去后,江水便透过木筏上的间隙,轻轻地拍到鞋底,但还不至于将鞋里面弄湿,这种若即若离的柔波,就象少女情窦初开的眼神,撩人情思又调皮活泼。

当竹篙在被弯成一张弓就要又弹直的时候, “走!”一声从老船工的胸腔里面迸出来,我们也就荡漾在青山绿水之间了。

在竹筏上,放眼一望,远山朦胧、近山叠翠,河滩开阔,江流平缓。可能是还没到汛期,沙明水净,河底卵石历历可数,一群鸭子呷呷地在不远处嬉戏游弋,受惊的白鹭振翅而过,直上云霄,岸边有几个戏水的儿童、洗衣的少妇,做着他们日常的事。微风吹拂,衣袂飘飘,空气清新得透亮,令人心旷神怡。我们顺流而下,水声汩汩,老船工身姿潇洒,一丈多长的竹篙,左点右撑,在江底的鹅卵石上发出清空的声音。久居城市,满眼红尘喧嚣,一旦置身山水之中,不由地要散淡形骸、谑浪啸傲起来。有的挽起袖子,问船工讨了竹篙,将竹筏撑得团团转,还要摆好姿势让同船的人给摄影留念;有的则扯起嗓子,荒腔走板地唱起了山歌,回应的当然是起哄般的喝彩和掌声。

水随山转,一座大桥兀然耸立在面前。老船工向我们介绍说这桥是当年插队的杭州知青筹建的。知青们当时目睹当地社员往返全靠乘船摆渡,交通不便,又容易出事,便出面牵头,多方募捐,历时五年,于七十年代初终于建成。这座桥如今成为东连桐庐垂云通天河,西接淳安千岛湖及浙西众多景点的交通纽带。穿过桥下时我看见桥墩侧有标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云云,让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我们和老船工攀谈起来,他显得很自豪,说他今年有六十了,家有五口人,儿子、女儿都在杭州买房定居了。我问,那你孩子不叫你到杭州享福去?“去过了,过不惯,住一个礼拜就回来了。城里的空气没有这里好,我和老太婆在这里种桑养蚕。他们有生意的时候就来叫我,撑撑筏子也赚两个外快。”老人说完嘿嘿地笑了。我们担心他身体受不了,他说:“没事,只要每顿有二两喝喝,就浑身是劲。”我们都笑了。

江水渐渐的深了,由刚才的清澈见底变成了翡翠般的青绿,水流也比原来快了许多。两岸高山夹峙、绝壁千尺、绿嶂百重。一时间风烟俱净,唯青林翠竹间啾啾鸟鸣,与江水激石之声泠泠作响。老船工也停了篙,任筏子自己漂着。我们也都静默无语,在这里可以打开心灵之门,与山水造化进行直接的交流。老船工忽然指着前面江上的一堆乱石说,原来地方上想在这里修一个坝,好用来灌溉,后来修了一半就被洪水冲掉了。我很难想象这条温婉的河流当时洪水咆哮的样子,但江面上散落的巨大石块还是清晰地印证着老人的话。“还是这样好,顺其自然好。”老人似乎在喃喃自语。

前面的竹筏停了下来,等我们一到,船工们熟练地将这七八只筏子栓在了一起,由一只拖船将我们拖到乘快艇的码头。原因是水太深竹篙够不着底了。而且下面还有更“刺激”的乘摩托快艇看山峡项目呢!闻着熟悉而刺鼻的柴油味,听着发动机粗暴的吼叫,我如同从梦中醒来。

耳边又回响起老船工“还是这样好,顺其自然好”的话,这佛唱般的自语,在我心头萦绕。2006.0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