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5. 综艺节目为什么要有花字

 火日立加煤 2021-12-06

最近在看《这就是街舞·第四季》的时候,不禁感叹后期团队的强大。后期内容能够被观众明显的意识到,说明了后期在整个节目生产中越来越大的占比。这也勾起了我脑海里一直以来挥之不去的一系列问题。

根据我非常少的看综艺经验,我发现现在基本上国产的综艺中,花字都会占到非常大的比重。在这样一个视频内容为王的时代,为什么要在视频内容上加这么多花字?它们有什么用?是不是所有的综艺和节目都在向这个趋势发展?

什么是花字

如果你常看综艺,应该会对花字一点也不陌生。花字,顾名思义就是视频画面中花花绿绿的字,学名是包装字幕。

当我把注意力转向花字再看今年的街舞,会发现花字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几乎每一个画面都有花字。

现在大型的综艺节目,除了主内容以外,还必定要包括前采、后采、观众反应镜头、花字等等。其中负责花字的还有专门的字幕导演。

我在一本叫《微文案:碎片时代的文案创意手册》的书中找到了一个早期《奇葩说》的镜头分解剧本。从中可以看到每一个镜头,除了画面和台词之外,还有花字的内容。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实际上都在精确地设计之中。

此外,我简单了解后发现中国综艺早期的花字应该是源于韩国的综艺。《快乐大本营》很早就在节目中使用花字,之后的《爸爸去哪儿》或是首次大规模的在综艺中使用花字。

 

综艺的生产流程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启发的书,是李诞的《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我摘录其中一段李诞关于秀和节目生产区别的说法。

秀的生产流程是个下降曲线。一台秀的效果,在文本上看起来最美,在最高点;去演出的时候,尤其是嘉宾来演,80%效果都要折损;再到播出,就算是脱口秀演员的表演,也注定有屏衰,效果又打折扣。

节目的生产流程是个上升曲线。往往身处其中的人都不知道播出会是什么样,开录时处于低点。随着巨量的拍摄,压迫的设计,极端的竞争,开放的进程,曲线开始上升,开始好看。意外结局,人性流露,再加上后期帮忙,节目会达到高点。“

 

我对这一点非常有体会。之前第一次看街舞的时候,每一集都惊艳于如此好的街舞和节目氛围,看得热血沸腾。

但是当最后一集总决赛采取直播形式的时候,没有了任何后期加持,整个节目变得非常无聊平淡,场子冷的不得了,有大面积的空白和间隙。嘉宾和舞者们打着瞌睡,全场鸦雀无声,有很多时候,现场手忙脚乱,还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各种各样的综艺到了最后的直播阶段都是如此。每年《中国好声音》最终在鸟巢等大型体育场开演唱会,简直就是各种车祸现场。

 

所以李诞说节目开录的时候处于最低点,然后通过剪辑,通过后采,反应镜头,嘉宾点评等更多内容的加入,通过后期加各种特效,比如滤镜、音效、花字等,节目的效果不断上升,最终才能在最终播出时达到最高点。由此也看出后期在节目中的重要作用。

花字所代表的后期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内容生产团队。

花字的作用

1.解释说明

以前的视频内容并没有花字的概念。除了字幕之外,顶多只是利用额外的文字起到一些解释说明的作用。

现在综艺节目中的许多花字仍然起到一些解释说明的作用,比如街舞中介绍各种动作名称的花字,以及一些美食综艺中介绍食材的花字。

 

2.引导关注

我认为使用花字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强调画面中的一个内容,放大一种效果,引导观众关注到某一个特定的,导演想让观众关注的点上。

比如,单独放几个人的表情,观众还不能从中得出什么共性的结论。如果加上四个字“目 瞪口 呆”,就会让观众关注到他们的表情中包含的这种情绪。

嘉宾和主持人一起放声大笑,本来不需要多做解释。这时候画面周围加上一圈“哈哈哈哈哈哈”的花字,就利用文字放大了一个视频内容的效果。(没错,视频内容的效果居然需要利用文字来放大)

 

3.挖掘补充

花字可以补充很多画面中没有的内容。

对于不善表达的嘉宾,就更需要花字来帮助表达,使得内容更加完整充实。

例如单独放一个张艺兴的后采,张艺兴什么话都没说,就是笑了一下。但后期可以加上任何花字,对这个笑容进行解释。其实换一串花字,整个画面就换了一个意思,但是这个画面仍然完全成立。这时候,花字的作用就不光是解释说明,不光是放大。花字本身就成为了内容。

 

花字代表了一种信息焦虑

其实仔细看,花字的文字本身并没有呈现什么有深度的内容,甚至当你专门关注它的时候,还会觉得这些文字的存在简直毫无意义。

在我看来,花字越来越多,其实体现了我们目前所处的互联网环境的一种信息过载和信息焦虑。

一个画面出来可能只是一秒钟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眼睛却需要捕捉画面中的字幕、人物、环境、现在又加上了花字,开了弹幕的人还要留意弹幕。我们在不经意中,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弹幕没有出现之前,甚至在弹幕刚刚出现的时候,我想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想到并且适应在已经过量的视频内容上叠加无数飞来飞去的文字。

然而当人们适应了这种过载的信息,就再也难以回到以前那个单纯看视频内容的状态。在一些没有弹幕的平台,比如YouTube上看视频,可能还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觉得自己的注意力还没有被填满。

花字可能正是在某些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焦虑。在一个画面上,我们渴望看到过载的信息来填满我们的注意力,即便这些内容并没有什么意义。

欧美综艺为什么少有花字

在看综艺上面,我属于最孤陋寡闻的群体。不过就我仅有的体验以及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我发现画面上有花字的这种类型的综艺,在中日韩最为流行。但是当我们看欧美的综艺的时候,会发现很少有如此多的花字出现。

其中原因,我想可能与中日韩代表的文化圈生活节奏和压力普遍非常之大有关

快节奏的生活在各方面都会体现,在综艺上当然也是如此。就像前面提到的,综艺就要匹配这种每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因为观众就是一群整天处在信息焦虑中的人。一般的信息量难以把他们喂饱。

但是对于一个生活节奏不那么快的人来说,或者对于生活在慢节奏社会的人群来说,看这种弹幕加花字的视频内容,可能要看得人焦虑得如坐针毡。

另外,我在网上还看到其他观点。中日韩文化圈在文化上讲究和谐,你好我好大家好,互相尊重,所以节目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戏剧性冲突。花字主要是导演引导观众的注意,将整个节目的情绪引导到导演想要的一条线上去。

比如街舞想要体现国际化,想要体现全世界舞者的团结融合,在花字上就可以大费功夫,补充大量的相关内容。

但是欧美综艺冲突性非常之强,嘉宾经常说话口无遮拦,有啥说啥,毫无顾忌。

想象一下,这时假如在旁边加上一组花字“气氛逐渐紧张”。这组花字通过点出这种局面,可能反而化解了画面中的紧张氛围。这也是我们熟悉的国产综艺节目中常常见到的场景。

 

花字的其他应用

花字其实说新鲜也不新鲜。从小我们刚接触word就知道有所谓的“艺术字”。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各种大大的广告文案。

不过,就网络内容来说,视频内容与花字的结合,至少在中文网络世界,仿佛成了一种业内共识、一种行业局部最优解、一种小白必备的入门技巧。

举例来说,我觉得从某一段时间开始,大量的公众号,以及视频内容的封面图,都有了巨大的花字装点。甚至很多内容直接放弃了图片,直接就用巨大的文字作为封面图。

 

很多时候,和综艺中放花字的原因类似,一个图片和画面的指向性并不那么明显,尤其是想在b站,公众号这种巨量信息波涛中获得关注。一个以红黄绿为颜色的大花字,反而比图片能更有力的广播自己的内容,吸引更多潜在的观众前来观看。

截图自吴敏霞的b站主页

在审美上,这种实践可能会被人瞧不起。但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来说,这种意识已经深入到身处这一文化圈中的每一个人。

  

最后,在思考综艺花字的过程中,我还有两点额外的想法。

有趣的是,在现在的时代,行业已经细分到如此程度。以前很难想象,社会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分工和职业——一个人竟然可以靠编辑花字来当作自己的饭碗。一个好的字幕导演在现在肯定非常吃香。行业已经不只限于传统的人尽皆知的几大类。虽然这些行业仍然新兴,甚至朝生暮死,但是丝毫不影响年轻的一代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岗位上倾注自己的汗水。这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幸运。

其次,在这个视频时代,文字看起来依然必不可少。事实证明,单纯画面能表现的东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富。有的时候,文字的表现力更强,因为文字比画面更有想象空间能让人看到看不到的东西。

文字不会消退,相反必不可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