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难降的血压和血糖?一张补阴方,补足肾阴就够了。治了39年男科,我发现:“药”就在人体内。 我年少时,曾被老师拽着,区分人体内阴阳与五脏的关系。 那时候只觉得书本上的东西枯燥,什么阴阳,看不见又摸不着。 但老师晃着脑袋告诉我:所谓阴阳、阴阳,为什么不说阳阴? 阴在前,阳在后。阴是水,阳是火。世间万物,皆起源于水。所以阴有多重要,你要明白。 当时我年纪小,只顾着看着老先生摇头晃脑,笑出声来。 之后这么多年来,临证越久,越能感受到这些话的意义。 说个典型案例,你就明白了。 我曾接诊一位男科患者,47岁,找我要调理功能障碍和尿频,但却说出来一堆毛病。 什么失眠多梦、心烦气躁、浑身发热、血糖和血压都比较高...... 问他是否有用药控制过,他说:“我常年吃着控制的药呢,反正就是时好时坏,我也无所谓了。” 结果这坏事一桩接一桩,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偏偏这两年功能也不好了。 据患者自述,他已经不能顺利完成“生活”,总是中途结束,控制不住。 我看了看他的舌象:舌质红,少津,少苔; 面色发红,并伴有口干口渴、头晕等症状。 于是施方: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山萸肉、山药、玉竹、石斛、枸杞、花粉、覆盆、五味子等。 随症加减配比,与患者原本服用的控制药物相结合,后续根据情况减量。 就这样,18剂之后,患者逐渐感觉口渴、烦躁、迷糊、失眠不安等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血压也平稳了些。 接着用27剂,血糖基本正常,夫妻之间的“生活”也能够顺利完成,不适感基本消失。 为什么要讲这个案例? 这正是我将老师教给我的:“阴在前,阳在后”运用起来的结果。 道理很简单,就是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肺阴不足。其源头就是肾阴不足。 中医讲,阴即为水,体内的肾阴亏虚,意味着体内没有了水分的滋养。 看这个患者,他舌红,苔少,舌干,这都是典型的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无法滋养肝阴。肝阴不能敛肝阳,所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以他血压控制不住,眩晕、烦躁; 肝阴不足,母病及子,则子脏心阴也会受伤。心阴不足,就会产生心火,进而导致失眠; 你可以想象一下,体内阴虚这么严重,虚热内扰,就好像一口烧着大火的锅,里面的水被烧得越来越少,蒸腾出去的水汽越来越多。 至于血糖为什么会高,也是阴虚给闹的。 阴虚,体内水液不足,血液里的水分也不够用啊,于是血液里的营养物质就堆积起来了。 口干口渴,总想喝水,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水喝得再多,肾阴不足,没办法给水液代谢吸收,那就还是要排出去的; 别忘了肾阴不足,肾和膀胱的固摄能力都不行了,那就会出现尿频、功能障碍的情况。 道理疏通了,其实就是一个肾阴不足,引发出来这么多问题。 这也是我前面说的,“药”就在体内,你肾阴足了,这些毛病就都好了。 当然,补阴也不能乱补,是有窍门的: 此方运用的,就是左归饮和一贯煎的加减化裁。 其中的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覆盆子,能够滋补肾阴和肾精; 加上南北沙参、天冬麦冬、玉竹、石斛、花粉,用于滋补肺胃之阴; 而五味子,除了益肾,还能补心阴、安心神。 如此诸药合用,随症加减,实现了对一身阴液的补充,只要积极配合,长期坚持,方向找对了,效果都不会差。 当然,并非所有此类患者,都是因为肾阴不足所致,有的还要更复杂。今天分享这段经验出来,也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这些看似无关的问题。 经过中医综合辨证,结果往往与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不要随意用药,找到个方子就自己配一堆,吃了之后根本不对症。如果你有什么想了解的,也可以拍个舌苔照,描述一下自己的情况。 抽空我也会一一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