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我和黑管》周子涵

 赛作文 2021-12-06

学生佳作

《天天读写》2021.11
 我和黑管


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学校九年级(5)班 周子涵

客厅里,一抹黑色依然如故。那是一支黑管,我走到它身边,提起管帽,银白色的管键仍是明净而清新。双手摆上管键,一串灵动的音符倾泻出来,让人如痴如醉。

【扣住题目,表达对“黑管”的喜爱之情】

听到黑管的演奏,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那拨动心弦的旋律,优美的曲调,就好像一股清澈的泉水,空灵、纯粹。黑管有着18个银白色的按键,好似18个雪白的纽扣,装在黑管那美丽的黑色燕尾服上。被演奏家拿在手中,宛如一个绅士。就在那一刻,我迷上了这个黑色的小家伙。

【回顾与“黑管”的结缘】

妈妈知道后,便给我买了一支。好奇过后,就是重复的练习,练习曲也越来越难。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妈妈都在我身后鼓励我、支持我。我练习黑管到深夜,声音很大,但从没有一个邻居找过我的父母说我演奏黑管的声音太高,影响他们休息。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最大的支持!日复一日,我与“黑兄弟”越来越亲密。

【在妈妈和邻居的鼓励、支持下苦练基本功】

三年后,迎来了我人生中第一次黑管比赛。为了这次比赛,我努力地练习了两个月,就想在这次比赛中摘金。

比赛那天观众很多,因为缺乏上台的经验,我非常紧张。终于轮到我登台了,我的手情不自禁地揉搓着自己的衣角,手心冒着冷汗,心中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如何是好。登上舞台,我的心跳开始加速。当主持人叫到我的名字时,那么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不一会儿我就紧张得额头冒汗,手心湿漉漉的。我在心中默念:“千万不能吹错!”可惜怕什么就来什么,刚开始演奏曲目就吹错了音符,我顿时停下了吹奏。比赛会场中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我的心跳更厉害了,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夸张手法,表现内心的紧张】腿也有些发软,还有些发抖。我强忍着恐惧,颤抖着将曲目吹了下来……

【第一次参赛失利——心理描写生动、形象】

第一次比赛的失利对我打击很大,在第二次比赛的前夜,我的心情更加紧张,便想到了放弃,将自己关在屋中。这时妈妈出现了,她轻抚着我的背说道:“孩子,一次失败不能证明什么,明天还有一次比赛,争取成功,那可是你的爱好啊!不要放弃,加油!”我望向我的黑管,月光照在它那稳重而不失优雅的黑色上,显示出高雅的气质,犹如在音乐国度里的王者风范。【拟人化写法,表达“我”对“黑管”的喜爱】我毅然决然地拿起了它,黑管的声音,就好像一滴清澈的泉水,空灵、纯粹,净化了我的心灵;我在管键上任由音乐随指间划动,融入空气,成为共鸣。

【第二次比赛前在妈妈鼓励下重拾信心】

第二天我又站在舞台上,这一次我不再双腿发抖、双手冒汗。照应前文,体现变化】银白的管键,隐隐约约映着我的脸,我分明感觉到自己嘴角微微翘起的自信。一曲《随想曲》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我仿佛来到了海底,仿佛观赏到那美丽的珊瑚在水中摇曳的模样。感手法,借助视觉形象表现听觉效果】

如愿以偿,我拿到了一等奖。

【第二次参赛“如愿以偿”】

现在,我依然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之海中,有着兴趣的指引,享受着艺术的熏陶,收获着力量的鼓舞。如今,我更需要的是超越,希望能用黑管影响人们,也把我和黑管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参赛成功后的幸福与期望】

(指导教师:高春燕)

赛作文点评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对令人难忘的陪伴。本文“我”的陪伴物,就是心爱的乐器——黑管。本文以“我与黑管”的情缘为线索,记述了喜欢黑管、练习吹奏黑管的过程和两次参赛的经历,表现了“我”在艺术道路上成长的喜悦和对他人的感恩。两次参赛的心理状况,变化明显,对比鲜明。运用反复手法,多次呈现“银白色的管键”,强化了黑管乐器的外在特征,突出了“我”对“黑管”的喜爱之情。多种修辞手法灵活运用;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情味浓郁。

写法借鉴: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对表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表现“我”第一次参赛时的紧张心理就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具体。1.上台之前:小作者直言心理状态,“我非常紧张”。2.要“登台了”:“我的手情不自禁地揉搓着自己的衣角,手心冒着冷汗,心中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如何是好”,通过手的动作,手心的生理反应,表现紧张、慌乱的心态;一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我”内心的纠结、纷乱。3.“登上舞台”:“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4.“ 当主持人叫到我的名字时”:“不一会儿我就紧张得额头冒汗,手心湿漉漉的。我在心中默念:'千万不能吹错’!”,“额头冒汗”“手心湿漉漉的”,这是过度紧张导致的身体反应,“千万不能吹错”,这是“我”自我镇定的内心独白。5.“刚开始演奏”:“曲目就吹错了音符,我顿时停下了吹奏。比赛会场中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我的心跳更厉害了,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腿也有些发软,还有些发抖。我强忍着恐惧,颤抖着将曲目吹了下来……”,通过“我”的行为、会场氛围和“我”的“嗓子”“腿”等身体上的反应,把“我”的紧张推向高潮。就这样,伴随着参赛活动进程,“我”的紧张心理状态也一步步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

(点评:徐东祥)

END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严雪:借物写人 以物喻人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曲喜艾:强烈对比 借事写情

《天天读写》约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