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最爱的养生习惯,悄悄提高我们的患癌风险

 文墨典 2021-12-06

饭要刚出锅的;水要刚烧好的,中国的长辈们似乎对「趁热吃」有种迷之执念。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在广东,甚至还有一款黑暗饮料——可乐煲姜。泡着老姜的可乐大火煮沸之后,趁着热乎灌下肚,是老广独有的治疗感冒的偏方。

但是,趁热吃真的不是一个好习惯,并且会增加患癌风险。

01
图片
点趁热会烫伤黏膜,还可能会致癌
图片

2016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 65 ℃ 以上的热饮列入了 2A 类致癌物,意思是:趁热吃对人类来说极有可能是致癌原因。

口腔和食管表面,是一层娇嫩的黏膜,65 ℃ 以上的烫食会造成烫伤。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你会有疑问,65 ℃ 真的常见吗?

其实,刚倒进杯子里的开水,测量大约是 80℃;在室温下放个几分钟,就会降到 65℃ 左右。

像火锅、肉汤这类含油量较高的,温度降得还慢一点,也就是说,65 ℃ 烫伤完全可能发生在趁热吃的时候。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偶尔烫伤,黏膜还可以自我修复,但经常趁热吃东西,食管长期处于「损伤 - 修复 - 损伤 - 修复」过程,可能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越来越多,恶变就可能发生了。

所以说,下次爸妈再喊我们「趁热吃」,大家可以回应说:妈 / 爸,趁热吃真的会致癌!

其实,除了「趁热吃」这类问题,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长辈还是我们自己,都经常遇到各式各样的健康小困惑,比如:


02
图片
常喝“营养丰富”的浓汤:伤肾
图片

现代人喜爱喝汤,没胃口了喝点汤,生病了喝汤补补~炖一次汤不仅要买很多种食材,还要精心守着它炖几个小时。但靓汤好喝,营养却未必好,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肾。

1、熬煮越久,脂肪、嘌呤含量越高

一些人认为熬出的白色浓汤营养丰富,实际上,汤越浓,脂肪的含量就越高。所谓乳白色的汤汁,其实就是乳化的脂肪;而且随着炖煮时间的延长,汤中的嘌呤含量也会急剧升高,长期食用高嘌呤饮食,不仅容易引发痛风,还可能伤肾。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2、汤的营养不如肉

熬煮时,溶解在汤中的营养物质其实很少,近90%的蛋白质,以及大部分维生素A、烟酸、铁、锌等元素仍然留存在肉里,因此与其喝汤不如吃肉。

建议:一般家里煮汤30分钟左右,等食材都熟透即可,汤和肉都要吃。

03
图片
疯狂吃素不吃肉
图片

因为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所以有些长辈们的饮食就以素食为主,有些甚至完全不吃肉。

事实上,这种做法太极端,这俗话也只说对了一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