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亚平太空授课 李小颖物理揭秘(预热版)

 堪寻 2021-12-06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来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周四)15时40分开始,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物理怎能缺席

有了物理,怎么能少得了习题

有一句歌词说得好

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地尘埃(编题的最爱

在候课的这几天,咱们不妨先预热一下,小编翻出了2013年太空授课给中学生学习报编写一篇小文,名字叫“王亚平太空授课  李小颖物理揭秘”,先睹为快吧!

补充说明:(1)编写时间是2013年9月21日,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存档的文章题目上标出了时间;(2)翻出这篇稿子,我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李小颖是谁?原来文章中一个学生的名字。但是为什么当时起了这个名字呢?却是全无印象了。(3)编题是都光的内容,原因是当时报纸这期是光学的复习。

编写/张虎岗

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升空神舟十号飞船。6月20日上午,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次太空授课让我国的中小学生有机会接近太空、感知科学魅力,更让同学们坚定科学探索的信心和决心。 

(1)在“太空授课”现场,王亚平为大家描述着从太空中看到的景象,“我们能看到美丽的地球,能看到星辰,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UFO。”下面的描述的太空景象,和王亚平看到的一致的是 (  )

A.看到的地球是光源

B.看到了星星比地球上明亮

C.看到的星星发出闪烁的星光

D.没有大气层的阻碍,太空更加蔚蓝

解析:地球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A项说法错误;飞船在大气层之外,没有大气层的干扰,所以在飞船中看到的星星比地球上更加明亮,故B项说法正确;在地球上看到星星闪烁,是因为星光经过密度时刻发生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停地改变方向而产生的,飞船在大气层以外,在飞船上看到的星星不会闪烁,C项说法错误;地球上的太空呈现蓝色是因为大气层对光有散射作用,太空中没有大气层,不会对光发生散射或反射,所以在飞船中看到的太空中黑色的,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2)如图所示,是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一个画面,我们看到的“水球中的王亚平”其实是她通过“水球”所成的倒立、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与此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器材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王亚平衣服上的“五星红旗”标志上,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的缘故。

解析: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时,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衣服是不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所以“红旗”呈现红光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

答案:(2)实  照相机  反射

(3)在“太空授课”中,王亚平往水膜里加水,水膜慢慢变凸,最终变成了一个水球,如图甲所示。坐在电视机前的李小颖想: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水球变凸过程中,它的焦距是不是发生改变呢?为此,她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先用一个较薄的凸透镜安装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A;接着她又更换一个较厚的凸透镜,只改变光屏位置,直到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B。她发现,像B比像A更小了。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凸透镜越厚,焦距_________。

②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______些。

③请你再说出一种比较这两个凸透镜焦距大小的方法。

解析:①由实验现象可知,在物距不变时,放置厚透镜比薄透镜所成的像要小。假定放置薄透镜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放置厚透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由于物距不变,可知厚透镜的焦距比薄透镜的焦距小。②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且在焦距不变时,物距越小,像越大。对于变焦照相机来说,若物距不变,增大焦距,相当于焦距不变,减小物距,所以在使用变焦照相机时,想使像变大一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大些。③可分别测出这两个透镜的焦距进行比较。测焦距可以采用平行光会聚焦点、焦点不成像、2倍焦距成等大的实像等方法。

答案:(3)①小 ②大 ③将薄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它与地面地面的距离,直到地面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f1;将厚透镜正对着太阳光,重复以上过程,测出厚透镜的焦距f2。若f1>f2,说明凸透镜越厚,焦距越小;若f1<f2,说明凸透镜越厚,焦距越大;若f1=f2,说明凸透镜焦距与其薄厚无关。

文末挂个推介,是自家的孩子,有兴趣的就戳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