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讀經典用經方:麥門冬湯(治咽喉不利)附類方鑑別

 Kimtsai 2021-12-07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文中方劑僅限於學術交流,患者應在中醫大夫或中藥師指導下加減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

麥門冬湯為治燥劑,具有清養肺胃,降逆下氣之功效。主治虛熱肺痿。咳嗽氣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胃陰不足證。嘔吐,納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虛數。臨床常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結核等屬肺胃陰虛,氣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妊娠嘔吐等屬胃陰不足,氣逆嘔吐者。原文: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方義:本方所治虛熱肺痿乃肺胃陰虛,氣火上逆所致。病雖在肺,其源在胃,蓋土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則肺之陰津亦虧,終成肺胃陰虛之證。肺虛而肅降失職,則咳逆上氣;肺傷而不布津,加之虛火灼津,則脾津不能上歸於肺而聚生濁唾涎沫,隨肺氣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則肺津損傷愈重,日久不止,終致肺痿。咽喉為肺胃之門戶,肺胃陰傷,津不上承,則口乾咽燥;虛熱內盛,故手足心熱。胃陰不足,失和氣逆則嘔吐;舌紅少苔、脈虛數為陰虛內熱之佐證。治宜清養肺胃,降逆下氣。方中重用麥冬為君,甘寒清潤,既養肺胃之陰,又清肺胃虛熱。人參益氣生津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棗益氣養胃,合人參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歸於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陰虛,虛火上炎,不僅氣機逆上,而且進一步灼津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氣,化其痰涎,雖屬溫燥之品,但用量很輕,與大劑麥門冬配伍,則其燥性減而降逆之用存,且能開胃行津以潤肺,又使麥門冬滋而不膩,相反相成。甘草並能潤肺利咽,調和諸藥,兼作使藥。

配伍特點: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是體現「培土生金」法;二是於大量甘潤劑中少佐辛燥之品,主從有序,潤燥得宜,滋而不膩,燥不傷津。

加減化裁

若津傷甚者,可加沙參、玉竹以養陰液;

若陰虛胃痛、脘腹灼熱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養陰益胃止痛之功。

...

名家各論

1.《法律》:此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之證,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用寒涼之藥,而熱轉熾者,徒知與火熱相爭,未思及必不可得之數,不惟無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孰知仲景有此妙法,於麥冬、人參、甘草、粳米、大棗大補中氣,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溫一味,其利咽下氣,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2.《千金方衍義》:於竹葉石膏湯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麥門冬數倍為君,人參、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皆得以上注於肺,自然沃澤無虞。當知火逆上氣,皆是胃中痰氣不清,上溢肺隧,占據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用大棗通津滌飲為先,奧義全在乎此。若濁飲不除,津液不致,雖日用潤肺生津之劑,烏能建止逆下氣之績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

3.《金匱要略心典》:火熱挾飲致逆,為上氣,為咽喉不利,與表寒挾飲上逆者懸殊矣。故以麥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飲氣,人參、甘草之甘以補益中氣。蓋從外來者,其氣多實,故以攻發為急;從內生者,其氣多虛,則以補養為主也。

4.《古方選注》:麥門冬湯,從胃生津救燥,治虛火上氣之方。用人參、麥門冬、甘草、粳米、大棗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氣,以化兩經之燥,獨復一味半夏之辛溫,利咽止逆,通達三焦,則上氣下氣皆得寧謐,徹土綢繆,誠為扼要之法。

5.《血證論》:參、米、甘、棗四味,大建中氣,大生津液,胃津上輸於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調而氣自順,然未逆未上之火氣,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氣,又不可任其遲留也,故君麥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氣,火氣降則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氣自降,又並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為對症,以其潤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沖氣上逆,挾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

6.《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7:「火逆上氣,夾熱氣沖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麥冬生津潤燥,佐以半夏,開其結聚;人參、甘草、粳米、大棗,概施補益於胃土,以資肺金之脅,是為肺虛有熱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預救乎肺虛而有熱之痿也。」

...

類方鑑別

1.杏蘇散由參蘇飲去人參、葛根、木香,加杏仁而成。本方治涼燥襲肺,且表證輕微,故去葛根之發散,加杏仁以宣肺止咳;正氣不虛,又無氣滯,故去人參之補氣、木香之行氣,從而變治風寒外束、體虛氣滯之方,為療涼燥外襲,氣逆咳嗽之劑。

2.清燥救肺湯中桑葉輕宣肺燥,石膏清瀉肺熱,二者配合,宣中有清,清中有潤;石膏量少於桑葉,是使石膏質重沉寒之性不礙桑葉輕宣之性。 人參、甘草益氣和中,使土旺金生,肺氣自旺。本方與桑杏湯同治溫燥傷肺,但邪氣有淺深,病證有輕重。桑杏湯證燥熱較輕,故身熱不高,咳嗽不甚,清燥救肺湯 證燥熱較重,故身熱偏高,咳嗽較頻,甚則氣逆而喘,胸脅滿痛等。故桑杏湯是輕宣肺燥為主,兼以潤肺;清燥救肺湯是輕宣潤肺與養陰並進。

3.養陰清肺湯為治素體陰虛蘊熱,復感疫毒所致白喉的專方。方中生地、麥冬、玄參在滋養肺腎之陰的基礎上,兼能清解疫毒。薄荷既能散外邪,又能利咽喉,還能解疫毒,與貝母、丹皮相合;更起清熱、散結、消腫之效。

4.麥門冬湯重用麥冬為君以滋養肺胃之陰,兼清上炎之虛火;半夏與大量麥冬配伍,燥性減而降逆之性存,以取其善降肺胃虛逆之氣,同時又使麥冬滋而不膩,二者一潤一燥,相反相成。方選參、棗、草、粳米,寓「培土生金」之意。

...

方證

1.咳逆上氣、咽喉不利、咯痰不爽。

2.或勞嗽日久不愈、口乾咽燥、日晡發熱、手足心熱。

3.舌紅少苔,脈虛數。

現代臨床應用

1.咽炎、喉炎、百日咳、支氣管擴張症、肺炎、肺結核、肺不張、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出現乾咳、咽喉不利時可用本方。

2. 胃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喉癌等惡性腫瘤在放療化療過程中見有形體消瘦,肌膚乾枯、口舌咽干者可以考慮使用本方。

3.糖尿病、高血壓病、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應性淋巴增生症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