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万治友:放羊是种原生态生活

 北疆网络文学 2021-12-07

原创作者:万治友|内蒙古阿拉善盟

放羊是种原生态生活

人生本就应该有一群羊,欣赏那只羊的迎风而立,浏览羊群流线般在戈壁一扫而过,享受欢蹦乱跳羊羔的可爱和耍酷,真的可以治愈不少世俗的烦恼。虽然留下的记忆可能有些苦涩、寂寞、无奈,甚至说是苦难,但时不时出现在脑海中的那份悠然、那份雅致、那份潇洒,总也挥之不去。

闲暇时总能想起家里曾经的那群羊,那时父亲正风华正茂,也是经验丰富的羊把式。眼前就浮现出父亲站在门口把右手搭在嘴边,对着两三里外的羊群吼:哞(ou)……,哞(ou)……,啊……,啊……。正在吃草的山羊和绵羊们马上抬起头竖起耳朵, 定顿片刻后向着一个方向撒腿飞奔而去。很奇怪羊群和人的交流也也会如此畅通,但实际上这样的交流渠道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与羊的相处中慢慢磨炼出来的心照不宣的默契,其中免不了一次次的棍棒伺候。最让羊胆寒的是时刻不离手的鞕杆,每次脱手而出旋转着呼哨而来的鞭杆是所有羊的噩梦,所以我总认为那声“哞……”的呼号声就是那根鞭杆的余音。当然,教训羊群的工具也各式各样,比如一块随地拾起的石子,比如一根长长的羊鞭。还听说高尔夫球的起源就是羊把式打羊的技术。原来,放羊也会那么高雅的。
就我所见,牧民中就数牧羊人最辛苦。羊是不能离开人的,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各种滋味都要偿过。当然,牧民们并不反感雨,应该是极度渴望。戈壁干旱少雨,雨水就是甘露,能下一场透雨,不但滋润了草场,也滋润了每一个牧民的心。说起来那时雨水还是挺丰沛的,滩里的草往往长过膝盖。有时候一阵雷阵雨过后地面就会积起水来。我家老房子两侧是盖房时取土留下的浅坑,隔三差五就会积起两洼水。往东两三公里有一条叫“盐大路”的土路,是过去驼盐的古驼道,有一段地方就经常积起雨水,我们把这地方叫“盐大路涝坝”,去这地方饮羊,就免去了去那口四丈深的深井里饮羊的辛苦。但随着气候的日渐干旱,在“涝坝”里饮羊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到后来干脆就成为一种记忆了。
要说戈壁的一年四季,冬天严寒、夏天酷热、春天多风,最是秋天最讨人喜欢。但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只有冬夏两季。寒假和暑假是我们最期盼的时候,用姥姥的话说就是可以回家“吃满锅肉”了。对父母来说,是每年最热闹的时候,身边什么时候都有人在,而放羊也就是我们全部的假期生活了。因此,我们放羊的经历和全部回忆都集中在两个假期了。
夏天放羊最重要的装备是一顶草帽,当然其它地方还是包裹起来好,即便这样,每年夏天晒脱一层皮是必须的。不过后来的年轻一代要时髦一些,无论男女都用红头巾把整个头包起来,再戴个墨镜,远远望去你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但就这么保护,每个人还是晒得黑黢黢的。
夏天放羊的好处除了不受冷以外,就是中午可以休息!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羊也受不了,如果是去井上饮水的日子,喝完水后就是羊群的休息时间。山羊卧在沙丘顶上迎着风仰起头悠闲地反刍,而绵羊则低着头簇拥在一起相互用身体遮挡阳光,伸长了舌头喘气。不上井的日子也是,到了中午最热的时候羊群就自动午休,这时候人就可以休息一会儿。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找一个枝高叶茂的沙霸王或沙冬青,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搭在枝条上为自己搭个简易的凉棚。最惬意的当然是骑着牲口的时候。牲口鞍子上都会搭一条毯子,而这条毯子就会遮挡出一大的阴凉,在此美美睡上一觉那可真是一种享受。
离我家七十里地的中卫盛产西瓜。暑假正是西瓜上市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吃西瓜泡馍或油饼泡馍则是更深一层的享受。在酷暑难耐的炎炎烈日下有一个大大的凉棚,还能吃到西瓜泡馍。那滋味,清爽可口,自然妙不可言。
不过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放羊时最怕的是羊群与其它人家的羊群掺和在了一起。当然老到的羊把式有办法,他们一边往前赶着羊一边就可以轻松地把两群羊分开。但这样的事碰到我身上简直就束手无策了。还记得有一次我和两个妹妹一起去放羊,打个盹的时间,羊群就与邻居家的羊掺在了一起。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的我们呆呆傻傻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运的是,下午的时候羊各自回家了,但羊群已经四分五裂。围绕着家的四周一会儿从东边回来一股,一会儿从西边一股,漫山遍野全是羊。等我们胆战心惊缩手缩脚地走到家门口时,看到父亲拿着一条绳子就要收拾我们,吓得三个人向滩里撒腿而去。
夏天放羊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用接羔,放羊回到家后再不用操心其它的事。晚上羊也不入圈,只要聚拢在圈门口就行,有些羊怕热还要爬在有沙子的地方。第二天数完羊就赶到滩里去放了。不过早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就是挤羊奶。那时候草场多好呀,羊的体质好,奶自然就多,羊羔断奶后就可以挤奶了。每天早上可以挤两大盆的奶,于是就有了另一项工作——打酸奶。羊奶做成酸奶后倒入奶桶,奶桶的盖子上有一个圆孔,圆孔中插入打奶子的耙子,然后一上一下地杵,一直到出够酥油为止。这不但是个技术活,还特别考验人的耐心,半天时间才能打出酥油。而出了油的酸奶是牧区的顶级解暑饮品,而酥油则是牧民家待客的上等佳肴。
夏天还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就是放羊羔。其实羊羔在春天返青的时候就要赶到滩里去放了。这个时候放羊牧区都叫抢青,是放羊最累人的时候。戈壁上青草刚刚发芽,有些植物开始开花,比如锦鸡儿花、拧条花、冬青花等等,羊一到滩里就追着青草和花儿满滩跑。羊羔就更不用说了,刚获自由的它们一切都是新鲜的,一不小心就跑的没了踪影,要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安生下来。
羊羔断奶的时候是最累人的时候,这时候不但白天要分群放,晚上也要分开。因为夏天羊是不能入圈的,所以难度就更大,于是牧民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家的羊羔赶到临居家的羊群里,这样就起到相互隔离的作用。但这些小家伙们总不甘心,一有空就往自己家跑,所以它们就成为牧羊人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果发现这些羊羔们突然不见,八成是跑回家了。
与夏天相比,冬天放羊最难熬的就是冷,除了用厚棉衣把自己包裹起来外,身上还要背个大毡包,新下的羊羔要放在里面保暖。里面没羊羔的时候可以背着就势靠在沙冬青上,又背风又方便。太冷的时候也会放一小堆火,烤一会儿手,有时候也把带的干粮放在火上烤一下吃。其实这并不解决什么大问题,就是个心理问题。寒冷的冬天,孤独无奈,有一堆小火,也可以暖暖心。当然防火意识是每个牧羊人的必备常识,每次离开时都会用厚厚的沙子把灰烬埋好。
其实,无论春夏秋冬,对牧民来说,放羊就是一种生计,说得高尚一点,也是一份事业,无所谓枯燥乏味或快乐幸福,时间长了身体和思想就会麻木。只有相聚在一起喝酒的时候才能排解排解心里的苦闷、烦恼,讲讲自己的开心事、晒晒自己的幸福感。每家每户相隔几里十几里地的旷野,反而把相互之间心灵的距离拉近了,所以人们都说戈壁草原的人天生带着几分豪爽。
后来,家里的草场被定为公益林了,父母也领了退休金——父母一直说,没想到放羊的人也跟干部一样有了退休金。虽然不是很多,但两个人都很满足,而那群羊也整群卖给了别人。卖羊的时候,父母着实选了一段时间。他们说,这么好的一群羊,自己为此付出了那么多,一定要选一个好人家。
感觉不是在卖羊,而是在嫁闺女。

万治友,笔名:之友、遥远。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内蒙古阿拉善农商行副行长。


★★ 平台简介 ★★

【阿拉善文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新媒体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