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 造电动车,真的那么好玩吗?

 磊好文章 2021-12-07

导读

造车,是个技术活;不造车的我们,要不要投资新能源?

造车,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比造飞机稍微容易那么一丢丢,汽车行业拥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极深的行业护城河。汽车行业内有一个的谚语:当你摸到了自己行业的天花板,也就摸到了汽车行业的入门砖

汽车行业护城河之深,不单单是产品本身的难度,还有整个汽车生产生态圈的难度。即便电动汽车的复杂度,较传统汽车简化了一个量级,那也不是谁有兜里钱想干就能干的事儿。况且,新的造车势力还会面临传统车商的降维打击,而这种打击根本就不是平等的,那将是碾压式的打击。

主流厂商准备干些什么

·沃尔沃、宾利:计划在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通用:计划在2035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宝马:计划2030年纯电车销售占比50%;

·奔驰:计划203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50%;

·大众:计划2030年电动车在欧洲的销量要达到70%,在美国和中国的销量达到50%;

·福特:计划2030年纯电车销售占比40%。

在这样大刀阔斧的行业变革面前,

新能源车的挑战在哪?

首先是动力锂电池,这就导致锂这个本来属于有色金属科目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了能源科目里的东西了。但是电动车的40%成本是电池,而电池的主要成本是锂,那锂的价格走势就将是所有汽车厂商都必须要考虑的首要要素了。

目前,能源行业的价格走势,基本上都是依托于保罗·克鲁格曼的多重均衡模型来做判断的。教材里都是用让人听不懂的话这样描述多重均衡模型:多重均衡模型是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两个交点,一个是高水平上的“均衡点”,价格处于高位,需求处于相对低位;还有一个是较低水平上的“均衡点”,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需求处于高位,也被称为“低水平均衡陷阱”。

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多重均衡模型涉及的维度更广:自然资源—市场—政治,这三个维度都要做加权平衡,单一的只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做模型,显然还是不够的。如何应对复杂局势下,原材料的价格走向,是新能源车商首要考虑的问题,毕竟最终原材料的价格都会传导到车商那里。可生产车用的动力电池可不单单是只需要锂呀、钴、镍、锰、石墨、芯片。缺哪个,都玩不转。

其次,是电。电动车是耗电大户,基本上一台车和一个家庭用电量差不多,车一周充一次电100度,一般家庭一周也就用100度。但BUG在于,家庭用电是分布在一周七天内使用完毕的,而电动车这100度电,却要在1-3个小时内就要使用完毕。一台两台还好说,真的有几千万台电动车行驶在神州大地上,估计电网的工作人员都会哭着回家找妈妈了。怎么解决电厂,电网和终端的产输用动态平衡问题,应该会是可以拿诺奖级别的课题。

造车新势力 & 传统势力

先说结论,个人认为,除了特斯拉能在这场竞争中活下来,其他的造车新势力都将惨败

首先财力上的差距,就拿数据说话,研发这块最烧钱。拿丰田来举例,丰田2018财年的研发投入是100亿美元,2019财年的研发投入在150亿美元左右,2020财年的研发投入是97亿美元,仅仅最近三年花出去的研发费,三百多亿美元,两千多亿人民币。造车新势力手里那几个钢镚儿能研发出来什么可以值得人们信赖的产品?这种竞争是长时间,跨经济周期的,路遥知马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烧钱的能力差距。2019财年,在营销费用排行榜霸占前五的车企分别是大众,丰田,奔驰,宝马,PSA集团,用人民币来做单位,他们分别烧掉了1620亿,1065亿,723亿,499亿,449亿。这个,我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别人不认为你是敌人的时候,你可以活的很好。但是一旦要把你纳入到要打击的对象时,这种大户人家是毫不手软的。

最后,再讲讲技术储备的问题。举例说一个技术细节,传统燃油车发动机上的气门弹簧,技术指标是伸缩几十亿次,不能磨损漏气,封套也不能磨损窜油。听起来是不是很难?但这只是汽车行业几千上万个技术难题中的一个,并且,这种技术储备,汽车行业早在几十年前就解决了。当拥有强大技术储备能力的传统车商开始去做技术难度低三个级别的电动车时,新势力扛的住?我们只需要回归简单的常识,特斯拉在汽车领域能做到的事情,奔驰宝马保时捷都能做到,且可以做的更好。

这个领域,我们的投资机会在哪?

汽车行业的全产业链是超级长的。就拿我们国家来举例,从事汽车制造工作的人只有480万人。但汽车全产业链从业人数却有约5000万人左右。汽车工业每多提供1个制造岗位,就能带动上下游增加7个岗位。新能源车做为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拥有巨长无比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想在这个领域寻找投资机会,我们首先得看懂这个子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而最赚钱的那几个环节,还真的不在整车制造这个节点

1.目前来看,新能源车厂商不赚钱,不管是新势力还是老势力,在整车制造这个环节,是不赚钱的,完全是赔本赚吆喝;

2.主要的零配件供应商,就拿电池供应商来讲,除了宁德等几个巨头盈利,其余的也是苦苦在挣扎;

3.零配件供应商的供应商,利润巨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最近一年来的价格曲线,会让所有人就惊掉下巴;

4.零配件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简直和印钱一样,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区的锂精粉,一年内朝天上翻了几个跟头,价格走势感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查询。

PS:一个包子的成本是五毛钱,我卖一块,可以赚五毛钱,但是我卖一块五,我就能赚一块钱。在假设销量不变的前提下,虽然售价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但是我的利润增长率却是百分之百。

为什么原材料的市场会这样疯狂?

假设:

1. 有10个人;

2. 有9瓶水;

3. 每瓶水的标准价格是1块钱;

4. 每个人都至少要得到1瓶水。

那么,这种显然供需不平衡时,一瓶水的价格应该是多少才符合市场规律?

是简单的一块一嚒?

不,绝对不是,卖出第一瓶水时的价格,就已经可以超越一块一的这个看上去符合供需关系的价格了,而最后一瓶水,将会是天价。

投资和商业的终极逻辑是:

1. 谁有利润,谁就有价值。

2. 谁能控制自己的他人的利润,谁就行业里真正的话事人。

声明:以上,都是本人的一家之言,本人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更不代表任何机构,纯粹是瞎BB。

【重望】

经济学的独立思考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