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8)以易观易

 hnwfc 2021-12-07

   闽人信巫重祀,无论公私,但凡有个大事小情,若是少了风水先生或巫师术士前来指点一番迷津,心里那道坎是过不去的。也是,与其犯嘀咕,莫不如将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之要务交由传统习俗来解决,得个彩头,落个心安,倒也不无裨益。

  S君的业余擅长是观风水测凶吉,仰仗的是一本《周易》成竹于胸,时不时地端着个罗盘给别人择个祥瑞,坊间小有声名,每每春风得意。

  说来奇怪,长于卦相或风水者,自身的运气倒时常欠佳。前些年首轮巡视,S君首当受挫,问及原委,答以“遭遇小人”,继而问小人者何,答以“不知”。看来,《易》无止境,学无止境。

  记得庚子某月S君寓所乔迁,乔迁之所正是我曾住了数年的锦绣温泉,本着善意,我主动告知该寓所之利弊,不料君大手一挥,朗声一句“名字好,吉利!”说归说,还是忙不迭地端着罗盘来回跑了几趟,严肃认真地给自家风水把了关。月末,择一黄道吉辰,搬了家,摆了宴,据说心情一爽,痛饮啤酒二十余瓶。

  月初某晨看君双眉微皱,面有沉色,致问缘由,君长叹:邻居垃圾塞道,异味盈门,影响睡眠。看来,格物易,知人难,真是防不胜防。

  据说,庚子年江城疫情之初,对于雷神、火神二山的择址建院一事,S君曾一度颇有微词,并从五行八卦的角度系统论证了相关吉凶,且发了贴子,可惜不久被封了帖。有点遗憾,让我失去了一睹风采的机会。

  有一次与君闲聊,我请教道:孙子有云“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何解?君顾左右而言他。

  对于《易》,我的情感向来是复杂的。在盖天说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能有那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智慧当然令我辈骄傲自豪。可如今已是太空时代、大数据时代,后人还拿今事向古人讨说法,那就有点显得食古不化了。

  至于穿凿附会的本事,今人倒是一点不输旧时的谶纬学家,且大有青胜于蓝之势。有一种说法是,《易》创造了辩证法乃至数理二进制,我们的老祖宗才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发明的始祖,一派“自古有之”的傲娇。于是又引起另一拔声音的嘲笑,干脆一棍子将《易》打倒,一概斥为魑魅魍魉。这指向也存疑,后世没出息,与《易》何干?

  易者,变也,既然《易》之要义在于变,那为何痴人以“不变”的视野来看待《易》之本身呢?万物易独《易》不易?这些奉《易》为圭臬的痴者,究竟是《易》之传承者,还是悖持者?文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