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雪养生

 摘文缘 2021-12-07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范围也更广,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大。

大雪三侯

因天气严寒阴冷,正处于阴气极盛之期,按照传统阴阳观念认为阴气盛极必衰,此时阳气开始萌动。

鹖鴠不鸣:鹖鴠(hé dàn),寒号鸟。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节气,寒气下沉极重,阳热敛降颇深,至此而雪盛也。天人相应,人体也是如此,阳气潜藏,阴气颇盛,这时就需要顺天地之势,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大汗淋漓,养护阳气,吃滋阴的食物,润泽身体内团聚的阳气。

一、早卧晚起,养藏补肾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防寒保暖,祛寒就温,并要收敛神气。

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运动以室内为宜,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

另外,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之肾,与四时之冬季相应,主封藏、闭藏,主静藏,阳气潜藏于内,而体表的营卫之气相对薄弱,而冬季自然寒气最甚,所以,冬天最容易感受寒邪而发病,此时的养生要“去寒就温,早卧晚起”,以顺应冬季封藏的自然之道。

二、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

大雪时节,天气严寒,寒气凛冽,对于年幼高龄或体虚之人,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寒邪容易伤人阳气。

《伤寒杂病论》中说道,“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

八虚之室就是我们的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及膝关节等八个大关节所在的部位。人体感受风寒后,邪气容易藏匿在这些部位,这也是老年人多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病的原因,即俗话说的“老寒腿”。

所以,从大雪节气起尤其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中医认为,人体的头部、脚部最容易受寒冷侵袭,是保暖的重点。因此大雪节气保健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做到头暖、足暖

头部保暖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手三阳经脉走向是从手到头,足三阳经脉走向是从头到足,头部是六阳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

头部不注意保暖,血管遇冷收缩,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因此保暖必须从头开始。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1、头部切忌顶风吹。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更要注意过道风,在风大时应侧身走过,并用手护头。

2、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而且要戴能盖住前额的帽子。

3、洗头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立即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

4、晚上睡觉时,注意关好窗门。睡觉时头部应远离风口处。

5、冬季的早晨梳头时,多梳几次头,使头皮微热,这样可以使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脚部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是阴气聚集之处,保暖性很差,最易受到寒邪侵袭,降低抗病能力,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1、腿部防寒莫贪靓

大雪节气,人们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膝关节保暖,可戴上护膝。

一些女性喜欢冬季穿短裤短裙,然而膝关节局部低温引起新陈代谢缓慢,并且废物不能带走,长期如此就会引起关节的炎性疾病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尽量不要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里活动,减少症状发作的机会。如果是长期坐办公室的女性,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再加一张毛毯覆盖腿部,这样也能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

2、坚持泡脚

脚部有很多穴位,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泡脚可以起到调理新陈代谢补气益肾的功效。

每天泡脚的时间最好在七点半到九点钟之间。因为五点到七点是肾经运行的时候,过了肾经运行的时候肾气开始虚弱,这个时候泡脚可以有更好的补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烫,泡脚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即可。

3、坚持健步走

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运动过后,日常也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

三、进补,分“食补”和“药补”

大雪节气之后,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机。民间素有“今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

这是因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冬季进补食补为先。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养阴是说养生要顺应秋冬的自然规律,顺应阳气的潜藏为主,饮食方面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适当进食温补类食物。

冬季进补对应脏器来说,应适当补肾。现代的生活节奏加上冬季的气候特点,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肾虚肾寒的情况,形体瘦弱,气血不足,男性还伴有腰腿酸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有空搓搓耳朵、轻轻拽拽耳朵,是不花钱就可以补肾的小秘方。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冬天泡茶时不妨放上一小把枸杞。

冬天适合进补的食材,黑色类食物为首选,如黑芝麻、黑豆等,其次是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牛肉等,水果则以坚果类为主,如腰果、栗子、核桃、松仁等,而多汁类水果则少吃或不吃,如葡萄、雪梨等。

低温会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就会减弱。所以许多人,尤其女生会手脚冰凉,还容易生冻疮。可以多食用黑木耳、海带等补血补气的食物。

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药补要注意,要因人、因时、因地,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目的。

虽说食补、药补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出现动静失调;如果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失调。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