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李俊鹤馆藏 2021-12-07

图片

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这恰恰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

最近,读了一篇外交学院施展教授的文章,收获良多,他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从小失明的盲人突然有一天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发生一个现象,叫'我看到但是我没有看见',因为他不知道看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他从来没有在认知里面形成对这个事物的一个全面的印象。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常常像那位盲人一样,每天接收到很多新闻、咨询,但常常都是一个单点,凑凑热闹而已,看不透背后的趋真相。

我们也常常感慨'这个世界变化真快',总是跟不上节奏,感觉快被时代抛弃了。无论你如何感慨,如何挣扎,时代洪流滚滚向前,若想不被时代抛弃,你需要来一次认知升级。

图片

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现在世界有三个重要趋势:

第一个趋势:世界越来越复杂,传统简单社会的经验和思想,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社会;

第二个趋势:人工智能正在慢慢取代人,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时代;

第三个趋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人和富人最重要的差别,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文化和观念。

面对这三大趋势,我们该怎么办?

图片

01

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它说的是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而决定我们如何去行动的一套思维模式。

来看一个故事: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对他大喊了一声:“猪!”

货车司机火了,大骂:“你他妈才是猪呢!”

等开到下坡路,他才发现前面有一群猪,他来不及躲避,直接掉沟里去了。

别人只是提醒货车司机前面有猪,可是固有思维却告诉货车司机这是骂人的话。货车司机应该有过被骂的经历,以至于听到“猪”这个字时,自然联想到骂人。

再比如,你对零售行业的认知,可能就和马云对零售行业这个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是为什么?

原因就是你们两者之间的“心智模式”在零售这个领域是由差别的。

图片

曾经看到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心智模式对人的影响,什么是笨呢?

就是每次采取一样的行动,却期待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笨。

人之所以每次会有一样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是你的心智模式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如果你想要大幅地改进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能力,其实真正要改变的是你的心智模式,让自己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更合理,这才是关键。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

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为什么呢?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有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在偶然当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西方有一句谚语:狐狸知道很多事情,而刺猬只知道一件事。

说的是刺猬眼中的世界是简单的,它把自己蜷缩成一团,试图用浑身的刺去面对外面的复杂世界,试图用自己的理念解释一切事物;

而狐狸眼中的世界是复杂的狐狸乐于接受新信息,喜欢和不同的观点打交道,能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

要想认知升级,就要做狐狸,而不是刺猬。现代世界的道理很多,唯有一件事是关键:不要被自己心中的'大主意'劫持,也就是说,不要认为某个观点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就像查理·芒格所说:'如果你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02

高墙筑起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部复杂的机器,行为是这个机器输出的结果,而心智模式就是驱动机器的底层程序。

在1954年以前,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被认为不可能的,然而同年五月就有人打破了这个记录。

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人类基因突变了吗?不,是思维模式的突破。

打破记录的运动员坚信“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有可能的”,这个思维模式一旦启动,你自然有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意思是一件事怎么影响我们,不取决于这件事是怎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怎么想它。

每遇到一件事,你第一时间就会有一些想法,这些习惯化的想法,就是心智模式,它在你的思维里划定了边界,也决定了你将采取哪种行动去面对这件事。

而坏的心智模式,就像我们思维里的一堵堵高墙,牢牢地限制住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你不赶紧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彼得·圣吉在他的名著《第五项修炼》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冬天,有个人掉进瀑布下面的漩涡之中,水很冷,如果一两分钟游不出来,就会被吸尽身体的热量。因为这个人他平时在游泳池里练游泳,他就下意识地往岸边游,但每游出几米,就被漩涡重新吸回去,几分钟以后这个人就丧命了。

但更讽刺的是,几分钟以后,漩涡就把他冰冷的尸体推到了岸边。这个人在生前竭尽全力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却在死后放弃抵抗后一两分钟就做到了。

为什么?

因为漩涡的形式是越往边缘游吸力越大,最好的方式游到底部再出来。而这个人习惯了在平时熟悉的水域里面游泳,就越游越远,越游越累,他的心智模式害死了他。

回过头来,是不是你也是这样呢?错误的心智模式让你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就死得越惨。印证了那句'常常用行动上的努力来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03

把墙拆掉

在这样一个变化加剧、知识爆炸、技术疯狂升级的时代,我们普通人该如何突破那个已经习惯的自我,走出固有的心智模式,做一个不断发展的人呢?

答案似乎是明摆着的:多学习、多试探、多创造嘛,听起来简单,做到却极难。为什么?因为对外界和未来的开放,就意味着对现在和自己的否定啊。

图片

这是因为几百万年的进化历史,赋予了我们人类一些本能,在整个进化史上,这些本能的用处极大,它们已经像预装软件一样,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了,绝大部分人是摆脱不了这堵墙的制约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这些本能有可能成为负担,成为拖累,阻碍自我发展。自我改变之所以难,就难在这里,我们是和几百万年形成的基因对抗。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心智模式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过去,但是我们却能改变我们对待过去的看法,进而对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限制我们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思维里的墙,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自己一直想象的样子,你就会看到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异。

能够把人限制住,只有人自己。

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在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