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沙 莎 编辑:沙 莎 2021年的11月21日,我和先生一起来到了森林公园赏菊,今年的菊展并不大,但菊很艳。 菊花 四季轮替 春华秋实,一转眼,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与百花齐放的春天和生机勃发的夏天相比,秋天的花园景色远没有那么热闹。 在秋日里盛开的花卉中,最被世人称颂的非菊花莫属,文人墨客也不吝啬笔墨,写下了不少赞颂菊花的名篇。 唐朝诗人元稹有【菊花】之佳作。 菊 花 唐 ·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首诗篇幅不长,语言朴素,很好理解,而读起来却赶到很有韵味,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明白了元稹写这首诗的过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秋丛”指的就是一丛丛的秋菊,菊花不仅成丛而植,而且能将房屋环绕,可见元稹对菊花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中,属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以醒酒、赏菊、赋诗为乐。而元稹的住所也像陶渊明一样,种满了菊花,这样在他闲来无事时,可以遍绕竹篱,观赏菊花,【菊花】里的一个“遍”字用得太巧妙了,把自己不愿意放过的每一寸竹篱,不甘心错过的每一朵菊花的心情表现得非常准确,而一个“日渐斜”又把元稹专心赏菊,忘记时间的状态凸现得淋漓精致。 陶渊明曾有赏菊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因赏菊而忘记了空间,一抬头,只见南山悠然。元稹却是:“遍绕篱边日渐斜。” 因赏菊而忘记了时间。转眼已是夕阳西沉。二者异曲同工,相映成趣。 元稹在诗的后两句,解释了他喜爱菊花的理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深秋天寒,百花凋残,惟有菊花不惧风霜,最晚绽放,为人间带来一片生机,这种高洁的操守和坚强的品格,是诗人对它爱而不舍,推崇备至的原因所在。 中国人爱菊的习性由来已久,屈原在《离骚》中曾经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古人确实有食用菊花花瓣的习俗,但只停留在养生的层面,从屈原开始,餐秋菊之落英,被看做芬芳高洁的品格之象征,菊花也被赋予了人格象征意义,成为一代又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菊花在人们的眼中,已经脱离了普通的自然之花,而已成为了君子之花,隐逸之花和长寿之花。 菊花的蓬勃怒放,花团锦簇,枝繁叶茂,在飒飒的秋风中绽放出一片生机,在盛开的菊花丛中,望着竞相开放的菊花,丝毫没觉得肃杀的秋意。 看着这一朵朵盛放的菊花,有的含苞、有的怒放、有的将残,每朵菊花姿态各异,及其生动,所有的花瓣都围绕着花蕊,栩栩如生的各尽绽放。 西风昨夜太癫狂, 吹损东篱浅淡妆 那得似余溪楮上 一生偏耐九秋霜 这是明朝的徐渭形容菊花的真实写照,特别是“一生偏耐九秋霜”,精致的描写了菊花的风骨。 闲来观菊,感慨颇深,菊已盛开,冬将临近,春也就不远了。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三高风亮节的菊花-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