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水流觞》这个成语的故事你听过吗?这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个吟诗作赋的娱乐游戏!

 旅行者的故事 2021-12-07
【2020/01/28日/红河州/建水县/西门大板井/停车场/行记】

这个现在保存于广西桂海碑林博物馆的《曲水流觞》文物

                      (1)

今天继续分享广西桂林桂海碑林博物馆的一个石刻艺术的小知识点!

    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1996年10月,在桂林漓江岸边的东华路出土了一件长3.7米,宽3.2米的巨型石刻作品“曲水流觞”,它的出土不仅令广大的文物工作者欣喜不已,同时也使我们在激荡纷争的历史背面,看到了轻捷、疏放以及浪漫富有东方神韵的智慧星光。

      桂海碑林的曲水流觞文物

                     (2)

  “曲水流觞”石刻是古代文人雅集宴饮、吟诗游戏的娱乐设施。最初,人们的雅集聚会活动选择在天然的山林溪水之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古人刻意地将大自然的曲水之景,浓缩凿成了九曲回环的石刻,放在名山胜处、临江水滨或者自家庭院,以此向世人传达绝去奢华,突显高雅精神的思想愿望。因而,“曲水流觞” 石刻体现的是一派风流雅致的人文气象。唐代在桂林任桂管观察使的文学家元晦,在会昌三年(公元844年)组织对叠彩山一带的风景进行了开发,他们修筑道路,种植花木,营建庭院时,就曾经在山下木龙洞附近建筑了流杯亭,内设流杯池,这件“曲水流觞” 石刻是否就唐代的遗物?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曲水流觞文物实拍

                      (3)

  我们看到它的平面是一条宽19厘米,深17厘米蜿蜒曲折的槽沟,在它的南北还各凿有一个开口,供入水和出水之用,入口处设有一个闸门,用来控制水位和水的流速。古人游乐时,引入槽内的清泉缓缓流淌,宾客骚人环绕四周,列坐其次,将酒杯放置在上游的流水之中,任由它漂浮流动。石槽的曲折阻挡会改变水的流速,它形成的回流使酒杯会在某一处旋转停留片刻,于是当酒杯停留在谁的面前,谁就即刻吟诗作赋,假如作不出诗来,只好取杯饮酒,以示受罚。真是其乐无穷。从汉末、魏晋六朝直到唐宋,曲水流觞之地一直是文人雅士赏景会友的最佳场所,这当中他们相互酬唱、感时抒怀的不朽名篇流芳百世,传为佳话。时过千年,先人们通过这蜿蜒回环的曲水所创造的“流觞”文化,今天还依然散发着民俗、审美、艺术、哲学之美的醇香。

                        (4)

  “流觞”的习俗源自于周朝就有的“修禊”活动,在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定为每年的三月三日)这天,人们穿上春装,倾城而出,到水边洗涤污垢,举行消灾去邪、祓除不祥的仪式。《诗经》当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的诗句,就是描写当时郑国人在上巳日手拿从山谷里采摘而来的兰草,在溱、洧河边嬉戏沐浴的“修禊”场景。渐渐地人们通过“修禊”发现了自然,发现了他们祭祀场所周围美丽的风光,于是大自然成为他们生存和精神的归依。

                        (5)

    “流觞”的优游审美色彩使三月三“修禊”的祭祀功能逐渐地淡化,人们沉浸在曲水之间,也充分地打开了他们的艺术心灵。从大量的文学书画艺术作品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古人人生态度、山水情怀的结晶。到了唐宋,上巳日“流觞”的习俗在桂林已经异常盛行,唐代大诗人宋之问“桂州三月三”诗中的“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就是对桂林人把“修禊”活动变成在自然山水中无拘无束欢乐聚会的由衷感慨。

                        (6)

  “流觞”的习俗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件“曲水流觞” 石刻陈列在桂海碑林博物馆桂树掩映之中,使千年的名篇绝唱、奇闻逸事鲜活于我们眼前,如果不是这些作品和实物的存在,我们今天要探寻“流觞”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就很难从历史的足迹中找到它的印记。当然,这件石刻除了地方史志零星的资料记载外,留给我们的疑问还有很多。但如今人们已经获得了超越它本身实际功用价值的认识。先人们独具魅力的精神品貌留存在我们的文化视野当中,因而可以说,“曲水流觞” 石刻让我们领略了自然与人文的相生相长,它凝固的是漫长历史中一段瑰丽而美妙的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