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双叨日常 2021-12-07

   上周坐高铁期间,又重温了《万万没想到》,说实话我是不怎么喜欢老万的,因为他讲话太傲了,学物理的一个劲的鄙视学化学的,有时候看的很气人;可我为什么还要找虐呢,因为他说的很多东西确实很有道理,让我不得不服气。

   其中有一段话,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这次读感悟特别深。我把这一整段摘抄如下:

   真正的专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套体系就如同长在他们心中的一棵不断生枝长叶的树,又如同一张随时变大变复杂的网。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他们都知道该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的什么位置上去。有人管这套体系叫做心智模式(mental model),有人管它叫矩阵。

   这其实也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与模型。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同样的感悟,但就我自己而言,去学习一些行业专家所写的文章,参加他们的报告会,讲课,我是能看到他们的知识框架和非常明显的系统思考模式的。这里我指的是真正的行业专家,其中有我非常敬佩的几位。他们的授课总是有着“大道至简”的风格,深入浅出不故弄玄虚;同时会从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大趋势,研发工艺到施工全流程来阐述问题。令人心生向往。

   对我自己来说,虽然还远未达到上述专家大牛的水平。但这几年以来,这棵知识的大树已经逐渐生长开去,知识的大网也一点点的织了起来。年轻时的那些知识,经验,案例的碎片,渐渐的都已经形成了骨骼脉络,化成了血气全身游走。谈几点和以前的习惯与心态的不同吧:

   1.每周必看必写。实验记录必看,项目汇总必写;专业向的专利论文必看,自己的专业报告必写;大牛写书讲课必看,每天的公众号必写。凡实验或项目,启动后必须及时跟踪进度和记录,时效性很重要,及时反馈很必要。专业向的文章必须看,保质保量,去伪存真,紧跟趋势。非专业向的信息每周保证一定的阅读量,这里指的不是微博新闻,抖音快手;而是跨界其他方向和领域的知识,比如历史,经济学,生物,物理,数学,心理学等等,但不要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功夫不在诗外”,先学好专业内的基本功,再考虑思维拓展的事情。

   2.保持半瓶水的心态。这一点很重要,之前我写过关于保持谦卑的态度,半瓶水和这个有点类似但又不全是。就是无论何时,总是感觉“远远不够”,保持对知识的饥渴和旺盛的求知欲。比如这次涂料展上,与客户沟通,感觉自己的知识经验比起以往更加丰富和深厚,但就在这种游刃有余之中,有一种很空的感觉,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的感觉很接近。回来后,又开始把专业知识进行了一轮重新吸收和巩固,每一次的重温都有新的见解,然后渐渐又把那种空的感觉填满。

   3.新知识的纳入有套路可循。现在的我,非常能理解上面说到的“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总是知道该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的什么位置上去”,这种感觉很难言喻,就像是练武功练到一定程度,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套路招式;明明截然不同的知识,却很容易就看到了共性,一边做着减法,一边做着加法。新知识很快就可以融入到自己的知识宇宙里,迅速融为一体。有时可能变成一个关键节点,变成打通不同领域知识的通道。有时有可能逆转甚至颠覆原有的某些认知和思维,产生新的惊喜。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知读书迟。说实话,现在真的有这种感觉,假如再早十年有此感悟就好了,假如再早一点就开始更多的读书更多的学习就好了。当然,也有可能,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