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酒,茶,咖啡的上瘾趣史

 小双叨日常 2021-12-07

今天睡足了,正儿八经写一篇,谈谈大家最喜欢的烟酒茶咖啡的上瘾史,其中必有一款你喜欢的,是不是?

香烟对应的是尼古丁,酒对应的是酒精,茶,咖啡,可可和可乐对应的都是咖啡因,这三者,严格意义上都属于“瘾品”(drugs)范畴,是全球精神刺激革命中风头无二的引领者,其全球消耗量依次推高,我们从低到高依次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飘飘欲仙的香烟

1492年,哥伦布远航舰队看到印第安人在嚼一些奇怪的叶子时,才知道世界上有烟草这种东西。后来,西班牙人又把烟草运到了菲律宾开始种植,之后在1600年,福建水手把菲律宾烟草带入中国。葡萄牙人将其一路带到西非,印度,日本和伊朗。到1620年就变成了全球性作物。

三十年战争期间,西班牙,英国和荷兰士兵又把烟草带到了中欧及整个欧洲。一开始政府和教会强烈的抵制国人抽烟,凡违反者会遭受到罚款,截肢甚至处死的重刑。但最终,因为烟草强烈的提神作用,大众极力推崇,还是战胜了法律的障碍,成为全人类最流行的娱乐方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烟民已达11亿。

2.快活似神仙的美酒

葡萄酿酒早在公元前6000至4000年前的黑海与里海的多山地区,即亚美尼亚。因葡萄酒是基督受难的象征,因此盛行于欧洲地区。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可作为肮脏饮水的安全替代品。这一点在中国就不需要,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更多的是喝开水及沸水冲泡的各种茶。亚洲人体内还有一种无法完全代谢酒精的酶,导致容易引发“脸红”的酒精中毒反应,因此葡萄酒的普及率不及欧洲。

葡萄酒一开始在北非和中东地区一样并不普及,源于伊斯兰教教义中视葡萄酒为撒旦制造的邪恶之物。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墨西哥后,葡萄随即风靡墨西哥,接着向南传到智利,秘鲁,阿根廷,和美国加州北部。1652年,荷兰人将酿酒葡萄传入殖民地好望角,而英国人也将其传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蒸馏技术的发展。烈酒给人带来更为强烈的陶醉感,口感更为醇厚,且更容易储运。在17世纪荷兰是这项技术的行业领头羊,因此今天所说的白兰地(brandy)是荷兰文brandewijn的缩写,而金酒(Gin)也源自荷兰文genever(指有杜松子味的谷制烈酒)。

3.欲罢不能的茶和咖啡

如果说烟酒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瘾品”,那茶,咖啡,可乐这些就很容易让人放下防备。现今社会的我们,有哪个人敢说能够完全摆脱这几种饮品之一的诱惑呢?喝茶不仅能自娱,还能待客;咖啡可以消乏,也能迅速提神,是加班熬夜的神器;可乐可谓老幼咸宜,炎炎夏日来上一口冰的真是教人此生无憾。

咖啡的起源地是埃塞俄比亚,那里的人们习惯的是嚼咖啡豆而非冲饮。后来逐渐传往伊斯兰圣地麦加,开罗,伊朗,再出口至南欧。咖啡的盛行要归功于欧洲人,因为咖啡冲泡设备比较笨重,不利于流动贩卖,咖啡馆就变成了不仅卖咖啡,还兼具会友,商务洽谈等功能的场所。咖啡馆欢迎烟民们,因为吸烟者代谢咖啡因的速度是非烟民的1.5倍。

这些饮品不仅仅是精神刺激用品,背后也有许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推动性。比如前文所说葡萄酒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的不同意义,而咖啡之所以备受美国人喜爱,背后居然有一个原因是:爱国。哈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茶叶是18世纪英国横征暴敛的象征,所以喝咖啡就成了一种爱国的象征。当然了,最最重要的还是咖啡的价格在美国非常低廉,向下兼容的很广。

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和印度边界,古代我国把茶作为一种药饮,后在8世纪,国人已经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而后佛教徒将其带入日本后,日本逐渐发展出因茶会意的茶道来。1610年开始,荷兰把茶叶输入欧洲,因价格久居不下始终没有普及,从成本方面考虑,英国从印度和锡兰进口的茶叶量逐渐超过了中国的茶叶。19世纪,已从亚洲传播至非洲,伊朗,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地区。但是在南美洲地区,本地茶叶显然更具竞争力,比如瓜拉纳和马黛茶(强推!!!好喝好喝!!!笔者的最爱),在巴西,马黛茶爱好者超过2000万人,如果要我形容,这个茶具有一种比较浓郁的咖啡的醇厚感,令人欲罢不能。

最后说说宅男和小孩的最爱,可乐。最早它被称为彭氏法国古柯酒(发明人:约翰·彭伯顿),后来为了更能大众化,而去掉了其中的酒和古柯碱成分,加入了咖啡因。可口可乐之所以能风靡全球,背后有其美国偶像地位的文化输出推手作用,也离不开其中咖啡因起到的兴奋效应。

这些瘾品的广泛流传,正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饥渴心灵替代饥饿肚皮的时代。想想我自己身边的人,发现挺有意思的现象。爱抽烟喝酒的喜爱咖啡的不多,爱喝茶的和爱喝咖啡的也多是各居其一,不爱喝酒的嗜好可乐。这些提神刺激之物,大家往往择其一而乐,互不干涉。那么你,最喜欢的又是其中的哪一个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