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国饮食文化演变至今,形成了八大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各有其特色。中国吃货也是在世界上出了名的,湄公河的罗氏虾、印度的螃蟹、美国的大闸蟹等,在中国人眼里那都不叫事儿,可以有多种方式将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食。 上到高级餐厅,下到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都是作为一个吃货感到幸福的根源。如果你是一个注重质量品质的吃货,还会米其林餐厅打卡,打开米其林红色宝典小册子,中国美食数不胜数,在上面却没有一席之地。目前,大陆被米其林收录的城市只有上海和广州,中国美食那么多,却为何入不了米其林的“法眼”? 一.米其林只评定用刀叉吃的美食。米其林餐厅是由法国人评审的,他们认为只有用刀叉吃才能显示出优雅,而中国使用筷子已有三千年了,自然是不会为了一个评定而改用刀叉的。不过说实话,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个火锅撸个串,确实跟“优雅”沾不上边,但用刀叉能吃得起来?这种评定的方式就基本跟我国无缘了。 二.饮食习惯与中国不符。吃西餐就只吃自己盘子里的,这种饮食习惯与中国相差甚远,在中国,都是把菜摆桌上,然后每人手里一碗饭,想吃什么夹什么,这才符合中国喜欢的热闹。米其林还讲究冷盘,而中国人都喜欢是热食,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才更有食欲。所以米其林和中国在这一点上双方是不能互相理解的,没有被米其林收入也是很正常的。 三.米其林食物少、价格贵。去米其林餐厅吃只能是抱着一种尝试新鲜食物的心态去吃,想要吃饱就走错地方了。西餐对摆盘要求很高,看着十分精致,有时候都不忍心吃,西餐还有个特点就是食物少,就那么小小的一块肉价格还贵。享受完新鲜感,吃完后赶紧又在外边买点别的东西填饱肚子。 所以说米其林指南和中国有点“水土不服”的感觉,但米其林有自身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样,中国美食少了米其林的认可,但并不妨碍中国美食享誉世界。 |
|
来自: 用户cch17005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