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相记》人类的灵性 / No.12

 拾相记 2021-12-07

这是《拾相记》第12篇文章 / 郑洽

2019年10月16日晚,10月18日晚,10月21日晚。

注:《拾相记》所有文章,都只是我目前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写文章只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人类是个精神被物化的种族,所有的人都相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直到发现量子力学之后,开始有一小部分人怀疑物质世界的真实性。

在谈人类灵性之前,先说说地球往事——正确地说,是人类的往事。

关于下面这段人类的往事你永远也听不到任何官方的报导,这来自于世界各地多方面的取证,已经比较接近历史事实。

我们是地球上第五代高等智慧生物,也是意识最为低等的种族。早些时候,来自猎户座的高等外星生命体曾经在地球做过各种基因组合实验——即是《山海经》成书年代,那个时候人类早已被造出来——之前外星文明有毁灭几次失败的作品,人类是地球原生态灵长类动物与外星意识的组合体,由于意识改变生理,所以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进化,由于低等生物的基因限制,人类的意识形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人类的灵性是存在的,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你会看到有很多相关灵修的书籍都会告诉你如何“忆”起你自己,用到“忆”这个词,也就是说某种能力你是存在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这个世界不对劲。

“我很难静下心来”

“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

“我的注意力怎么越来越难以集中?

“现在时间怎么感觉越来越快?

据说,人类被另一波外星恶势力“灰人”所控制,在他们的控制下走向繁忙的社会体系,让我们不断地相信我们是物质的存在,是的,他们让我们的大脑处于极度繁忙,当你试图安静下来的时候你会观察到一个可怕的事实:你的大脑根本无法停下来——这样你深藏于内在的灵性便无法得到激活,“灰人”的目的便达到了。

人类有一些科技的发展得益于“灰人”的帮助,但曾经有一个麦田圈展示了一段文字,其中第一段写着:小心那些虚假的礼物。

这似乎是由另一波友善外星种族告诫人类的信息。

人类的意识受限。

释迦摩尼超越人类大脑的局限,利用超意识进入更高维度的空间,看到很多我们凡人看不到的东西,不仅是释迦摩尼佛,后来有很多修行者也达到了类似的境界,他们不约而同地采用同一种相同的方式进入高维度空间:定静。

人有三种意识形态:超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潜意识和显意识是大脑的基本功能,虽然也包含了超意识部分,但大脑的局限性令超意识很难被人类发掘,而在相关专业书籍里面只会告诉我们存在两种意识形态,即是潜意识和显意识。

这也是人类被物化的一种特征,只相信眼睛看得到的东西,看不到的一律被归为胡说八道。所以有关超意识的知识人类会怀疑其存在性,但不会直接承认它们。

超意识无空间无时间无色无味无苦无灭无情无欲,可以自由穿行于不同的宇宙空间,属于高维度的存在,人类脱离肉体即可以直接获取超意识,也就是灵魂形态。因为脱离肉体之后将不再受大脑控制,但是离开肉体之后,你在这个维度的空间却又无法作为,所以在这个物质世界里修行得道,就可以获得所谓的“超能力”,如佛教里的六神通。

动物本性。

人类本身就是动物,只是有了智慧之后,我们为了彰显自己与自然界其它生物与众不同,所以我们不管自己叫动物,而叫人类。

其实,有些人类,活的真不如动物。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话,说“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好”“即时行乐,怎么开心怎么来”……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些话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热捧,并付之行动,因为这能够让为了满足某些欲望的人找到合适的借口。

这些“毒鸡汤”给人灌输了一个理念:生活的本质就是要快乐。

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然而,这些人所谓的舒服和快乐来自什么呢?

来自短期且无意义的纵欲,即是将人的“动物性”欲望加倍放大,“灵性”却被其完全地遮蔽。孰不知,对“动物性”进行放纵是要付出代价的——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人具有动物本性这是正常的,也是我们基因所致,但如果过度满足而发展成恶习,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人类有哪些欲望属于动物性的呢?

食欲。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需要“吃饭”,但过度饮食饮酒,便成恶习,恶习的结果便是付出健康的代价。在现代社会,食欲不仅仅是指对食物本身的欲望,还有对金钱的欲望,对物质的欲望,这些欲望如果转化成上进心,激活求知欲,发展出灵性,便有可能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性欲。“性”是繁殖后代所需,由于这能够给生理上带来很大的满足,于是荒淫无度、性猥琐,便成恶习,这是要付出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负面代价的。如果激活灵性部分,则能发展出正常的男女情感,进而组建家庭。

求生欲。求生是动物本能,它在危机时刻能救人一命,但过度求生欲表现为:胆小、不信任人、先攻击别人、大量储备物品或金钱、悲观、贪心、偷盗、焦虑、自私……等,这种轻则亲朋远离,重则违法犯罪,也会使自己的事业停滞不前或得抑郁症。但如果激活灵性部分,则能摆脱恐惧,脱离苦海。

求生欲可以引发战争,也可以创造和平。当为了争夺资源则会引发战争,而引发战争会导致生命受到危胁或受皮肉及精神之苦,这是人们不愿意去面对的,于是便会去创造和平。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求生。

以上是三种基本欲望,其实如果要更加严谨地归类,食欲与性欲也是求生欲的一种,因为“吃饭”原本也是为了生存,“性”是为了繁衍下一代,是为了生命的延续,只不过我从现代人的角度将它们分开来,并不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

下面我们谈谈更高等的动物性——情感。

情感是介于动物性与灵性结合的产物,属于高等的动物性,过度的动物性便不会有灵性的产生,如果有一个刻度条来做形象化比喻的话,那么低于50%的部分便是过度表现动物性,高于50%的部分便是呈现灵性的开始,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

情感可分为:亲情、爱情、友情三种,有些动物并不具备情感,甚至据说有些高等智慧外星人也不具备这种感受——即便他们有超级智慧的大脑。

情感发展过度也同样会滋生动物本性,比如溺爱、占有欲,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因为他们需要获得内在的某种情感诉求而做出对孩子未来很不利的行为,这是动物界不会有的行为,包括残杀同胞这种事情也是动物不会做的事,因为这是人脑比动物脑相对更复杂性导致的,它的复杂性可以导致更多的结果产生。

高等灵性的情感是爱——博爱,并不存在占有和控制。

最后,我们聊聊情绪。情绪是以上所有东西混合之后所产生的感受,它是一种信号,内在的信号,它会告诉你现在的需求是什么,它一个非常好的工具,特别是对于情商高的人来说,他们懂得管理自己和调动他人的情绪来达成某些目标,并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对于情商低的人来说,它简直就是恶梦般的存在,不仅把别人弄得不高兴,自己也不高兴。

灵修者更应该好好利用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觉察到你深层的需求,挖掘内在盲点,这些盲点一旦被觉察,它便会慢慢消失,如果你一直没有觉察它,那么它将成为你的行为模式在一生中不断地循环——恶性循环。

巧妙利用好情绪这个信号灯,便可以成为人生赢家。见《拾相记》见性 / No.6

灵性。

灵性是智慧,也超越智慧,我们常常说灵修,灵性的修练,其修练的目的是摆脱动物本性,呈现善和爱的部分。

在我们读懂“善”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恶”,“恶”来自于过度的动物本性,贪婪、战争、荒淫这个上面已经说了,有人会说动物没人类那么坏,没错,因为动物的智商没那么高,无法进行权衡利益思考,所以没那么坏。而还有另一种形成恶念的原因:扭曲的心理。这种心理来源于童年的某种缺失,或大脑的某种功能退化才会产生的状况——这属于精神病,我们这里不谈精神病患者,而大部分因扭曲心理而导致恶行是源于童年的缺失,长大之后会进行弥补或报复,甚至自己都无法控制也无法觉察,重者是需要进行专业的精神治疗的,轻则自己可以疗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童年缺失)。

恶念是由于熵增后的结果,而灵性的修习便是熵减,熵减过往、去除动物性,简单地说就是给大脑做减法,善与爱便会呈现,灵性智慧便能发挥出来,这便是明心见性,生活自然就变得不带偏见、不纵欲、不恐惧、不贪求、无烦恼。

自古以来人们争执到底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其实这是毫无意义,因为人本无性。

有很些人可能会说,你让我对帅哥/美女不感兴趣,对美食无欲,对世俗的东西都没有渴求,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除非你是专业灵修者,有超脱的人生目标,不然还真没有必要这样想。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摆脱动物性并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打开我们的灵性大门,激活智慧,不让偏见、纵欲、情绪和烦恼来干扰我们的生活,正视“动物性”欲望、正视过去的痛苦才能够摆脱它们,进而获得健康身体、良好人际关系、幸福家庭以及成功的事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快乐,而不是通过暴饮暴食、沉迷游戏、狂刷手机来获得短暂的快乐,这种短暂的快乐存在的时间极其短,快乐之后仍然要去面对一塌糊涂的生活。

灵修者会经常看到“无”字,不管是在佛经上,还是其它相关书籍中都会不约而同的指向同一个字:无。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分析到最后,我也会想到这个字,冥冥之中,似乎注定这是一个唯一的方向。

灵性修习法:打坐,专注呼吸,观身体,观意识,不评判、不改造、不抗拒、不渴望,只是观察。

心无,光明自会照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