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欲本恶”与“性本善”的点滴浅思

 山佳国学谭 2017-04-13

关于欲本恶性本善的点滴浅思

——《学儒笔记》

    至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可以说有人以来,一直在受着两只无形的手左右着。控制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均衡。这两只手一只就是欲本恶,另一只就是性本善(奥地利人弗洛伊德的思想,和中国人孔子的智慧)。

    1、论的争论,实质上是忽略了人之初、欲本恶,才有了人之初、性本善,及其区别;

    2、论,是社会科学的概念,不是自然科学的概念。在自然科学里狼和羊没有之分,只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是社会科学中人类强加的。在人婴儿阶段的行为,只能是近乎于动物的本能,在婴儿的意识逐渐的进入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婴儿时期的本能也逐渐的成为人的社会欲望,同时人的本性才伴生。因而,也就不存在婴儿生下来要吃母亲的奶,而产生性本恶论;

    3、人类的欲望是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虽然尤其是最初近乎于动物,但是又有本质的区别。其重要的区别就是:性本善,因为,人皆有孟子的四心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4、人类的性本善是生存发展的均衡力,逐渐形成了人类共有的以善为基础的道德观,同时制约着欲本恶,使欲望趋于合乎本性(理、礼),但是,永远不能阻止欲望的原动力;可以说如果没有性本善欲本恶就不是人类的欲望了;又可以说如果没有欲本恶性本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欲本恶性本善是互为前提的,又是对立统一的;

      5、欲望永远是主动的,总是在力图挣脱本性(道德)的束缚(如:反现行制度、反现行道德观、反宗教、反孔等)。欲望永远是人类大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每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如:秦始皇、哥伦布、西方的文明和所有的革命;

    6、本性(道德)永远是被动的,但是,总是在力图制约着欲望的恶性发展(如:道德观、宗教、儒学等),使人类社会得到均衡发展。以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观维系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

    7、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发展或者是革命性的突变,欲望始终是其根本的原动力。而这种原动力往往充满了罪恶。如:秦始皇的兼并六国、焚书坑儒,西方文明中金三角的黑奴买卖、非洲、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及宗教战争、贸易战争、领土战争等。是否可以说是欲本恶创造了历史那?!欲本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人类社会的文明又是建立在欲本恶的基础上的那?!

    8、人类文明社会的每次大发展或者是革命性的突变,又都伴随着对旧道德的摧毁和新道德的建立,以其维持着革命性突变地成果的均衡发展。但是,其又最终被更新的欲望所突破,如此反复。如:道德观的变化、宗教的发展史、儒学的演变等。虽然道德观的演变和发展总是趋向性本善,使欲望趋向理性的发展,但是又永远不能阻止欲望原动力的突破;

    9、在欲本恶性本善的数次反复中,人类文明社会的数次大发展或者是革命性的突变后的道德观也正在逐步的向着性本善进步,欲望也在逐渐的趋向于性本善。相对野蛮的社会,被更加文明的社会所替代。如: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代替了封建社会。可以说由此往前的所有的社会制度(朝代)的更替,都是孔子理想中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再好也是谓小康社会。欲本恶仍然是根本的原动力;

    10、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终于结束了天下为家的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不断地完善,带动了整个人类社会更加的趋向于性本善的理性。孕育了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提出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理念,其宗旨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真正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同时也是实现了人类社会的欲望与本性的上善结合,当然真正实现的道路还是曲折的长期的。如: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的变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还有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等;

    11、在当今人类社会欲望中的与本性中的,还在反复的左右着整个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全球的局部战争、反恐等;同时又在左右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如:环境的污染、环保、及正在召开的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等。但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仍然是欲本恶更加趋向于性本善

    12、欲本恶性本善同样左右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及其意识行为。在这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已经进行了演义。可以认识到:每个人的意识行为的过程,是以基本欲望为原动力产生潜意识本我”——通过自己意识思考的制约产生下意识自我”——再通过社会共同价值观念道德的制约产生意识超我,以实现其行动。如果在潜意识下意识阶段付之行动必然会产生是以损害他人和社会为结果的意;只有遵循道德原则的超我的行动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这种人类共同的社会价值观所产生的道德必然是以性本善为核心的;

    13、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按时间顺序曾经产生过: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观;按地域曾经产生过: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中国文明等道德观;按宗教曾经产生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的道德观。所有的道德观都是在寻求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做人的标准来均衡社会的发展。

    14、上述所有的道德观(除中国文明外)都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文明的中断;二是向来寻求做人的标准。只有中国的儒教一是传承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文明;二是林语堂老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孔子的智慧》一书中提出来的:孔子的哲学精义,我觉得是在他认定'人的标准是人这一点上。”“所谓推己及人是也。这个人的标准就是建立在性本善上的。正因为此,儒教才愈反愈兴、越衰越盛;也是当今全世界认识到中国的儒学是21世纪良药的原因。

    15、什么是人的本性?有两点思索:一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二是、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人。因此,不应该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只应该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性。如果人的本性包括近乎于动物的自然属性,那就不是人特有的本性,而是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本性。这种一切动物的本性,实质上就是欲望,也就是所有生物的求我生存或者是人相雷同的求我幸福(幸福有着不同的解释)的欲望;

    16、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哪?也就是人所具有的社会性是什么哪?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是什么哪?(三问一个概念)人的本性应该是随着人类逐渐脱离动物,在与自然界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漫长过程中,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使人逐渐产生了有别于动物的思想意识,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基本上可以说是孟子的四心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类脱离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而知羞恶的故事);

    17、孟子的四心和由此产生的仁、义、礼、智四端,既是善的结果也是善的开始,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性本善。这也就是人所具有的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人,独立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以外的人是不存在的。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区别于动物的思想意识,在不断的制约着、调整着人类求我生存这样近乎于动物的欲望,从而,逐渐接近或达到求我幸福的人的欲望。这种思想意识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以四心为主要内容的性本善的理念,和由此产生的四端的道德规范;

    18、在人类逐渐、梯次的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也逐渐的产生了有别于动物的人的欲望。其主要区别就在于:与此同时逐渐产生的人的本性对人的欲望的制约和调整。这种人的本性对人的欲望的制约和调整,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关系的完善而完善,是随着人类的意识形态的进步而进步。但是,这种制约和调整在天下为家的社会形态中,始终在是性本善欲本恶的制约和欲本恶冲破性本善制约的相互调整的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因此,可以说只有人的本性制约着的欲望才是人的欲望,又可以说只有人的欲望的存在,人的本性才有存在的价值;

    19、由此、产生了人的两面性,既是人的欲和人的性(而不应是人性的两面性)。那么,如何理解哪?对此,从古到今有很多的解释。先说,本人认为:统而言之,当人由婴儿逐渐进入人的社会意识时,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识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体现,使得这种美好的愿望不同程度的得不到实现。因此,那种在婴儿时期就有的本能,几乎是接近动物的那种占有掠夺”“利己非他求我生存的物性的欲望就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欲本;同时,制约欲本恶的性本善也就应运而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

    20、人类的历史(包括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这两只:欲本恶性本善无形的手左右的历史。在人类的社会进步发展(同时包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趋势是:的比例在逐渐的增大;欲望在人性的制约下,的比例在逐渐的缩小,那种近乎于动物的的欲望,正在逐渐的成为以为主导的人的欲望。但是,人的欲望中的的成分还是依然存在的,并且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还是占有支配的地位(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吧!);

    写到此,那要问:性本善会不会最终的战胜欲本恶哪?使这对矛盾合二为一哪?本人回答是:人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在一定的个体中,一定会有的(让我们回忆吧)。那么,在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中有可能么?!是不是实现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哪?!那就要看我们人类的智慧吧!那是大智慧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