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人,真抠啊!

 NGC1952 2021-12-07

记得北京人有这么一句歇后语:“他们家大衣柜都不安把手儿—抠门儿!”

嘿嘿,真是形象,我就想啊,一个连说别人抠门都能用歇后语的北京人,会不会真的那么“抠”呢?

图片

看了个大张伟的采访,也给逗乐了,节目组邀请他和他父亲一起来参观一个北京展览,一听说可以免费参观,他也直言不讳的是:我们家祖传就是“抠”,哈哈哈。

图片

我是北京人,仔细想想,我承认我自己有时是真“抠”。

我们门口卖菜的,每次找钱都要少找一毛,还不言声,我每次都果断的跟他要回这一毛钱,不为别的,不要回来他以为别人也都好骗呢,这算“抠”吗?

图片

有次,在单位有时用二次塑料袋当垃圾袋,真被同事说过,你北京人还这么节省啊。

这是“抠”吗?这是不浪费好吗?

图片

兹要说起北京精神,外人肯定想起的是“局气,厚道,牛B,有面儿”,这几乎成了北京人的标签。

北京爷们儿豪爽,北京妞大气,出去吃饭哥们儿姐们儿几个老抢着买单,甭管回去之后遭媳妇儿多少数落,而北京姑娘的大气不做作,也是最招人稀罕的性格。

图片

但是也有人说了,北京人也挺抠门的!

仔细想想,这抠真是对自己“抠”,尤其是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过日子精打细算惯了,

北京人通过“抠门儿”,却吧日子过得倍儿滋润的!





喝高末和他“哥哥”高碎




北京人买茶叶论斤买,以前咱哪买得起什么特定品种的茶呀,喝的都是高末!这“高末”是个宝!

说白了就是人家茶叶店里茶卖完了箱子底下剩的茶叶末,把各种茶的末子折到一块去,有时候大茶庄的茶箱能扫出好些茶叶末,拿个竹箩过一遍,箩上粗的叫“高碎”,箩下细的是“高末”。

图片

那时的价格,一斤也就1块5到2块,而且保质保量。

而如今,这些都成了北京人津津乐道的回忆,您说这是抠吗?想想这只是一种苦日子里的乐子。

图片





点心渣儿也能是个宝




买不起有名的茶,喝着高末也得就点点心,点心么,贵的也买不起的时候,也没事,有卖点心渣儿的!

小时候都吃过点心渣儿吧,一直以为是剩下的呢,后来才知道这是食品店为了避免浪费,就把点心箱子底下的渣归拢到一起,照样论斤卖。

基本上和高末是异曲同工,所以喝高末就点心渣才是标配啊!

图片

说是点心渣,也不一定全是小渣子沫儿,也有的店把掉了边儿的点心当成点心渣卖,价钱就稍微贵点,跟“高碎”是一个道理。

纯点心渣卖2、3毛,这种的就得4、5毛。

图片





“边角料”成了美食,一点不矫情




要说边脚料做的美食,老北京可多的是:麻豆腐、豆汁、卤煮、炒肝……

就拿麻豆腐为例,老北京人说“炒麻豆腐——大咕嘟”,指的是麻豆腐炒制过程中要加水,而且得不断翻炒防止糊底,等到水都“糗”进麻豆腐里就可以出锅了。

盛盘之后上头按个窝,浇上炸好的辣椒油。原先炒麻豆腐用的是羊尾油,现在大多都用素油。

图片

所以说老北京人吃的讲究,在过程、在细节,而不在食材的贵贱上。鲍参翅肚做得好不叫手艺,用着边角料还能过出红红火火的日子,那才叫本事!

图片

现如今,甭说点心渣,点心匣子都只有人送没有人吃了,高末都飙到了45一斤,炸酱早就不用五花肉了,我妈有次想买麻豆腐,一问价儿都吓一跳!

那个甭管干什么都“抠门儿”的时代,跟着老北京消失的胡同,都没了。





只有北京自己心里明白那些年的“抠”




是“穷开心”最贴切的一群人,一点儿都不为过,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心里头明白就得,咱既不能做强弩之末,也不能爱咋咋地。

图片

那时吃的“苦”,尤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是小的一碟咸菜,一个窝头,也能吃的开心。

起个名儿,都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什么“红嘴绿鹦哥”、“御青方”、“赛香瓜”,其实无非就是菠菜、臭豆腐、拌凉菜。稍微花点心思,北京人就能把讲究当成了讲究。

图片

衣服破了打个补丁,那时的衣服也都是妈妈给做好了,哥哥穿了,给弟弟,

弟弟穿了,只要不破,还能改呢。

“抠”出来的日子,也是一种对生活尊重的态度。

图片





“抠”让我们懂得生活,怎样面对困境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有时老人也总常说:“你们就是没过过苦日子”总觉得,现在生活好了,也不用那么“抠”了吧!

也是,今天能吃能喝,不过今天有今天的“苦日子”,从二环里搬到了四环五环的人,每日多少人上下班儿用2小时都说少了!

去西二旗,到上地,在望京,789上班,家住亦庄的,为了上班多少北京人还得在五环边上租套房住的大有人在!

“抠”让我们比谁都会懂得“承受”。

图片

比如火车座位只有硬座或者无座了,没事儿一路上能坦然面对,哥儿几个侃会就到了,平时北京人不能吃辣,您要是面对一桌湖南菜,也能吃的“滋滋有味”。

没有专车接送,出租车都打不到,多少北京大妞能大汗淋漓挤公交车或者打摩的,您说去西餐厅吃饭,没问题!说去路边摊儿撸串儿,更能了啊!

图片

但是有一点,尽管大家对自己都有点“抠”却没见过谁真的对朋友哥们儿“抠”,这可能正是自己“抠”下来的钱给朋友哥们儿大方花了吧。

这么说来,还真替自己的“抠”松了一口气哈。

内容来源:北京早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