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家乡的高铁开通了

 12345csdms 2021-12-07

      作者:向功平


       买了今天上午7.59从长沙南出发的高铁,10.30到古丈西。到一个银行办点事,11.40返回,下午2.30到长沙。来得及做核酸检测,不耽误后天的出行。

      要办的事留到今天,也是为了尽早体验穿越千山万水直接到家的高铁。尽管高铁已坐过多回,尽管能让自己激动的事已不多。当贴着车窗,看见古丈西站的标牌,又有了年轻时坐绿皮火车到达古丈的兴奋与温暖。

      有一年寒假后去西安上学,在怀化转车。背着爹娘煮熟的腊肉与粑粑,从车窗爬上的火车。车箱里塞得满满的,过道、座位下、行李架上、厕所里都是人。人撑着人,站着唾觉不用担心跌倒。凌晨12点上的车,下午2点到武汉。刚下车个把小时腿都是麻的,下第一个楼梯要双手握着扶手,斜着挪动脚步。

      家乡通高铁,为何所有的湘西人都象过年一样异常高兴?我坐火车的经历与对比,应是这个问题的个性回答案例。

     由于文化与地理因素,湘西虽处中国腹地,历史上一直交通不便。曾被称为中国的“盲肠”。很多很多年里,近处来往靠畜力人力,出湘西则靠滩险流急的酉水上行船。上世纪三十年代因为抗日战争修了川湘公路,少许当地人才头次见了烧木炭的汽车。解放后,先有了碎石路面的公路,有了铁路,又有了高速,有了高铁,有了机场。以此来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此言不虚。

     曾经繁华的酉水边的码头逐步衰落,现代交通枢纽走向繁荣。交通改变了地方发展的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认知情感。

      比如关于离别。当下人们写不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之类关乎离别的句子,不是因为语言能力的退化,而是再见容易多了。

     无常是常态,该变的当然要变。但总应有些不变的东西,伴着我们在任何时代安身立命——那是作为人活着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