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孩高铁买3种午饭被妈妈大骂:我让你给我买了吗?!

 优家教育 2021-12-07

文丨 优宝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微博分享说,他在高铁上看见了这样一个事情,一时间竟让他不知道谁才是最不懂事的那一个。
 
他对面坐了一家三口,儿子大概10岁左右的年纪。
 
快到中午吃饭点了,妈妈便给了儿子100块钱让他去买一份盒饭,不一会就看见小男孩兴高采烈的跑了回来,但手里却拿着3份盒饭。


孩子很开心,和爸爸说:
“我买了三种不同口味的,你们想吃别的味道也可以吃了,里面还有一份宫保鸡丁,是最贵的。”
 
看得出来,孩子都想尝尝,因此他很是开心。
 
而看爸爸的表情似乎也是默许了,他的眼睛已经开始游走在三份盒饭之间,似乎在挑选自己心仪的口味。
 
这时妈妈就从厕所回来了,还没回到座位,站在走道上便看见了桌上的3份饭,一下就火了起来。
 
“谁让你买这么多的?让你去买饭你一下买三份?”
 
儿子有些被问懵了,说:“嗯啊,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份啊。”
 
这时一旁的爸爸开口了:“我不饿,没想吃,你看你,买这么多干嘛?”
 
妈妈简直怒火中烧,吼起来:“我不饿,你买那么多干嘛?!谁让你买这么多的,你就买你自己的你买三份?我给你100块钱你就要全花光是吧?!”
 
爸爸也在一旁帮腔:“就是的,平时给他多少花多少!一点儿不留!”


孩子被两个人围攻,说话都带哭腔了:
“那你们也没跟我说不吃啊。”
 
他妈:“我怎么没说清楚了?我让你去买一份饭!一份!听不懂吗?
 
儿子:“那我想着你们也要吃饭呢?万一你们也吃呢?”
 
他妈又开始吼:“我不饿!我不吃!你买回来等会我也要扔掉!我们现在只能去退掉!走!跟我一起去退掉!”
 
儿子很委屈,坐在位置上抽着鼻子,他爸还在旁边给妈妈当捧哏的。
 
最终结果是妈妈成功推掉了两份盒饭,当她站在走廊上把退回来的钱塞进裤兜后,语气总算缓了下来,第一次压低了音量跟孩子说:
 
“你的这份盒饭,啊,快吃吧。”
 
旁边的爸爸也是一副“你瞅瞅你”的态度:“对对对,快吃吧。”
 
但孩子早就没有了开始的那股兴奋劲,他一边流眼泪一边吃饭,之后很久都没再说过一句话。


在一般人看来,因为区区100元钱便辜负了孩子如此懂事的一番心意,这样的爹妈简直太low了。
 
但这个网友却感慨,如果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大概也会把多余的盒饭退掉吧,不同的家庭对待100元的态度也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自己应该不会像他们那样反应如此强烈,妈妈大吼大叫很是不妥,爸爸那副唯妈妈命是从的模样恐怕也很伤孩子的心吧。
 
如果家里不差钱,谁会在意这种“小事”呢?孩子开心最重要。
 
然而真是如此简单吗?
 

明星也抠门
 
无独有偶,小S也是出了名的节俭老母亲。像是一个包背十几年,一件毛衣穿七八年,都是常规操作了。
 
自己如此,自然也会对孩子如此教育。
 
她经常在综艺节目上说起自己和女儿的生活日常,记得有一次她的女儿艾莉想买一件1000块的衣服,结果小S便开始苦口婆心的劝导:
 
“你不要随便逛购物网站。”
“你还小,会长个,买衣服应该尽量买便宜的。”
“不要养成从小花大钱的习惯。”
……


当时姐姐大S也在场,这对从小形影不离的姐妹,价值观却相差很多。
 
大S当即表示,不就1000元吗我买给她,艾莉表现那么优秀,就作为她舞蹈比赛第一名的奖励吧。


这个事情看完,却不会让人感觉有多少违和感,毕竟是1000元的衣服啊,你才几岁就开始追求奢侈消费了?
 
如果去网上搜一搜节约的新闻,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说过度节约的都发生在普通人身上,而夸赞节约好的都发生在明星身上。
 
但对于那些明星、艺人而言,100与1000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说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对待这种事,父母的第一个概念往往是先基于自身的价值观而感觉——这个东西“完全没必要”,那你不就是浪费钱吗?
 
而后产生了第二层担忧——不希望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就像高铁上的那一家人,妈妈在意的并不只是这100元钱,而是对孩子把钱花光感到恐惧,并将其与未来联想到了一起。
 
有人对此感同身受,并留言分享起了自己的故事,她妈妈的教育方式:
 
“02年的时候,妈妈给过我100元零花钱,我跟同学第一次到批发市场类型的商场买东西,我花了70元给妈妈买了一个发夹。
 
2002年70元很贵的,回来给妈妈,她很高兴,说我很能干孝顺,心里有她,但是她同时告诉我以后买东西给她要考虑适用性。
 
从此之后我就记得,100元是我可支配的,但是合理利用起来才能发挥100元的作用。”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也曾用动画如此演绎:
 

教孩子节约没有错,但不是单纯地和孩子哭穷,限制他的消费行为。.
 
节约带来的最大收获也不是省下了多少钱,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预测能力。
 
更大的意义在于,节约的过程中,怎么利用心智培养孩子的统筹和计划能力,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获得一个最经济的投入产出比。
 
否则,孩子也能学会节俭度日,但同时伴随他一生的还有这种思维。
 

穷人思维
 
小梅(化名)的妈妈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家长,因为小梅妈妈小时候的家庭条件并不好,所以小梅妈妈对于任何东西都是非常珍惜的,甚至珍惜到一种“病态”的地步。


比如小梅家里很多坏掉的东西小梅妈妈都是不舍得扔的,总觉得以后还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到后来,小梅妈妈甚至会去捡一些看起来似乎有用,但在生活中,却又很少有机会能用到的东西。
 
生活在这种家庭中,小梅也逐渐地被妈妈的行为所影响,有时候,妈妈给了几块钱零花钱,小梅能够一直攒着不花钱。
 
其实并不是小梅不想花钱,而是每当花钱的时候,小梅就会产生一种强烈地不忍,过度地纠结金钱的价值。
 
而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也逐渐让小梅的生活变得很糟糕,因为小梅时时刻刻都在纠结中度过。
 


话说回来,勤俭节约是没错,但是小梅妈妈的行为,却已经不是勤俭节约的范畴了,而是一种吝啬,真正的勤俭节约,应该是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减少浪费的行为。
 
由于很多家长经常搞不清楚勤俭节约与吝啬的区别和界限,所以,就会做出错误的榜样。
如今小梅也已经结婚生子,可是节俭的毛病怎么都改不掉。
 
给孩子买的新衣服舍不得给孩子穿,总希望孩子把旧衣服都穿破穿烂之后,再换新衣服。可这个时候,新衣服孩子已经穿不了了,因为孩子的身高又长高了很多。
 
她表示:演变到现在,家人节俭的习惯,日子将就着过的思想的灌输,已经让自己的野心都被消耗殆尽了。
 
穷人思维最大的弊端就是低配版的人生,并说服自己安安心心地过着这样的生活。
 
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没了要求,产生了懒惰的心理,他们安于现状,也放弃了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
 
更可悲者在某一个时刻觉醒,却已经无力改变现状,于是便将自己的所有不甘都寄托于下一代人身上。


穷人思维会让人很难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因此也就更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心理,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其他的东西带来的幸福感。
 
这样的人在精神上是匮乏的,即便有人能幸运地暂时摆脱了匮乏感的状态,但也很快会再次陷入其中。
 
因为人在原生家庭中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影响,是没有办法完全摆脱的。
 
小时候的我们就像是一台摄影机一样,将大人的语言、经验、信息拍摄记录下来,然后慢慢地投射到自己的语言,行动和经验当中。
 
可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原生家庭有关,我们一生都在和原生家庭纠缠着。
 
不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聪明的父母,除了物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与孩子共情与同理,与孩子共同成长!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