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物栽培学】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地球知识年鉴 2021-12-07

一、春小麦生长发育特点

(一)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且生育期长短受气候影响变化幅度大

春小麦生育期一般为90-110d。春小麦生育期短,主要短在苗期,如春小麦从分蘖到拔节期仅有15-20d。因苗期短,其分蘖数量相应少,质量差,成穗率低;次生根数量少,发育差,分布浅,吸收肥水能力弱,容易受旱,后期容易脱肥早衰。加之,春小麦比冬小麦晚熟,在一些地区灌浆成熟期间,容易受高温和干热风危害,千粒重下降。

(二)幼穗分化早,进程快

春小麦三叶期前后幼穗开始分化,而且分化进程快,尤其是小花分化以前的各个时期比冬小麦幼穗分化的时间缩短更显著。春小麦由于小花分化以前各个分化时期比冬小麦短,所以形成小穗数量往往比冬小麦少,因此,春小麦要高产,应特别重视适期早播,以增长幼穗分化前期的时间,争取形成大穗,有利高产。

春小麦开始幼穗分化的时期与开始分蘖几乎是一致的,因而某些措施如能促进分蘖也必然能促进幼穗分化。春小麦生殖生长开始早、生长速度快,因此,肥水应提前,且要重视基础措施。


二、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一)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1.适期早播增产的原因

(1)有利于抢墒播种,获得全苗壮苗;不少地区春天升温快,土壤增发量大,保苗困难,适期早播。盐碱地赶在返浆之前播种,既不会因机车不能进地而延误播种,又有利于争取全苗、壮苗。

(2)分蘖好,成穗率高:春小麦分蘖气短,有效分蘖期更短。适期早播,分蘖提前,分蘖生长时间延长,分蘖多,质量好,成穗率高,有利于实现增产。

(3)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春小麦生育天数与产量一般呈正相关,播种晚温度高,生育进程缩短,有机物质积累少,产量降低。越是中、早熟品种,晚播减产越严重。

(4)有利于形成大穗:春小麦是长日照作物,早春适期早播温度较低,日照时间较短,能延长幼穗分化时间,有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

(5)生育期提前,能减轻自然灾害:春小麦适期早播,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提前,在平原地区可以减轻高温和干热风的影响,有利于灌浆,增加粒重,在温凉山区可以提前成熟,提高籽粒品质和减少冰雹等灾害。适期早播,春小麦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初生根发育良好,入土深,吸收肥水能力强,能提高抗旱和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增产稳产。

春小麦适期的时间,一般以当地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0-2℃、表土化冻5-7cm时为适宜。

机械播种等作业质量,除和冬小麦基本相同外,春小麦应在精细整地和保墒的基础上,适当浅播,以利种子吸收热量,提前出苗和培育壮苗。春小麦种植顶土能力较弱,播种深度一般以3-4cm为宜。但在干旱多风和沙性较大的土壤以及防除野燕麦进行药剂封闭的土壤,应适当增加播种深度。

2.适期早播的措施

(1)临冬前将麦田整成“待播状态”——土壤耕晒、平整、贮备灌溉,施足基肥等,达到地平、肥足、墒好的要求,这是保证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壮苗的基础和前提。

(2)施足基肥:施肥时间应适当提早,有机肥应腐熟。

磷肥除留下10%左右作种肥外,一般全部作基肥使用。氮肥作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施肥总量的70%左右。

春麦区基肥施用的时期,有秋施和春施两种,以秋冬前施为主。秋天在土地深翻,将无机肥和有机肥一同翻入土中;或者,将有机肥料全部翻入下层,播种前或冬前将氮磷化肥施在上层,做到下粗上细,肥效快慢结合。用有机肥料作基肥时,最好要充分腐熟并补充适量的化肥。施肥时间应在冬前进行。如果施用未腐熟肥料或绿肥翻压太晚,冬前未能腐烂,早春肥效不能充分发挥,麦苗将会纤弱、发黄。

播种前施肥容易出现的问题:①播前深施化肥,翻动土层容易使土壤跑墒,影响出全苗;②如机器施肥达不到一定深度,若和播种深度基本一致或者施在同一行内,氮素化肥容易产生烧苗现象;③化肥用量若过大,灌水或者下雨,肥料溶解后,随着温度升高,肥效集中发挥作用,植株容易形成暴食旺长,造成后期脱肥早衰,穗子长不大;④容易推迟播期,影响“适期播种”,小麦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3)顶凌播种:春季土壤表层解冻5-7cm,而下层土壤仍旧解冻时,机车即可进地播种,俗称“顶凌播种”。“顶凌播种”的适宜时间不长,一般仅一周左右,而且在一天之中又要集中在中午进行。因此,应事先做好一切准备,时机一到即突击完成。“顶凌播种”适合于灌溉春麦区。沼泽地区、河流沿岸的低洼地区。

(4)破除雪层:冬季积雪较厚,开春较晚的年份和麦区,用人工破除雪层,促雪早融,提前下地播种。

(5)种“包蛋麦”:在一些早春干旱、夏季高温、春季较短的春麦区,为延长春小麦生育期,发挥适期早播增产的作用,因地制宜种植一部分“包蛋麦”。

(二)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良种确定后,应选用大粒、饱满、均匀、纯净的种子作种。播前还要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以防病、虫、培育壮苗。

(三)合理密植、增苗增穗

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北方主要春麦区的收获穗数以525万-675万穗/hm2左右为宜。气候温凉、温润、日照充足春麦区的收获穗数一般比平原麦区多。春小麦播种量一般以300-375kg/hm2为宜,不宜盲目加大播种量,应当改善生产条件,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通过提高田间出苗率和分蘖成穗率来增加收获穗数。

(四)掌握生育进程,加强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 大垄栽培或宽行播种的麦田,可用中耕机或人工除草。小麦分蘖盛期前,宜浅松土,防伤根压苗;分蘖盛期后,次生根已大量发生、根系扎得较深,可适当增加中耕深度,抑制无效分蘖,巩固早蘖成穗,促次生根发生和深扎,有“蹲上促下”的效果。

2.合理追肥 春小麦追肥应掌握三个重要时期,即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一般麦田追肥用量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或“前期重,后期补”原则,防止后期脱肥早衰。但高产田氮肥施肥时间和用量应适当后移。

一般麦田三叶期施苗肥,促壮苗早发,以利分蘖和幼穗分化,如基肥和种肥充足,土壤肥沃、麦苗茂密,三叶期可暂时不追肥,待拔节前期再集中施肥。如追肥应以氮素化肥为主,追肥宜用机器条施,深度3-4cm,若麦苗点片发黄,可点片补施,尿素45-75kg/hm2。

拔节肥是春小麦生育期重关键性的一次追肥,尿素225-300kg /hm2,如苗期已普遍施过化肥,用量可酌减。弱苗应适当提前,而旺苗应推迟、拔节期追肥要注意品种分蘖成穗等特点。对于重穗型品种,其主茎生长比分蘖生长明显加快,抽穗早,而分蘖生长慢,成穗率低,前期追肥不能过早,追肥量也不能过大,以免无效分蘖增多。多穗型品种,其分蘖前期生长快,I,II分蘖的长势与主茎相差不大,成穗率高,抽穗整齐,分蘖穗在产量构成重占比重大。队这类品种,应提早追肥,以促使分蘖早生快长,提高收获穗数,增加产量。

春小麦孕穗期间应酌情施尿素75-120kg/hm2,也可结合飞机喷药防病虫和干热风等,在药液中加3%左右的尿素溶液。

3.适时灌水 春小麦生育期灌水,一般应抓住三叶期、拔节、孕穗和灌浆四个时期,采取早灌,勤灌和轻灌原则,即早灌头水,赶灌二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用量。全生育期灌水一般为4-5次,每次灌水900-1200m3/hm2。

(1)苗水 早灌苗水,能满足小麦“坐胎”对肥水的需要,一般应在三叶期灌足、灌透头水。适时早灌头水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但盐碱地,低洼地和稻茬地,麦苗根系弱,生长差,头水应适当推迟。麦田灌水要精细,不应大水漫灌。

(2)拔节水:春小麦拔节水在主茎5-6叶龄期灌。春小麦灌头水后,二水必须紧跟上,两水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d,否则会引起减产,其减产程度甚至比晚灌头水还要大。

拔节孕穗期经历的时间较长,尤其是中、晚熟品中,或者沙性强,保水能力差的麦田,一定要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灌好两次水,以保证扬花期及籽粒形成初期大量耗水的需要,每次灌水量一般为1000-1100m3/hm2。

(3)灌浆水:春小麦抽穗后,土壤水分应经常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春小麦灌浆期,气温一般都比较高,蒸发量大,植株耗水多,特别是抽穗到乳熟阶段需水强度最大,若供水不足,叶片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影响有机物积累和运输,植株早衰,籽粒瘦瘪。

(五)除防野燕麦

野燕麦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一旦侵入农田就很难清除。防除野燕麦应采取综合措施,如燕麦应合理轮作,土地应合理耕作,断绝燕麦种子传播途径,搞好化学灭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