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肿瘤患者说说“心里话”

 智能人做超人 2021-12-08

面对肿瘤患者,我们可能需要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面对坏消息,我到底要不要告诉他/她?

怎么做,才能让他/她尽快走出来心理这道“坎”?

想让他/她安心看病,我能做点什么?

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聊聊关于肿瘤患者的“心里话”……

作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肿瘤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每一个人罹患肿瘤都可能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这是人在应对压力事件时的正常身心反应,常表现在情绪、躯体、认知和行为四个维度,并不是“不够坚强”。

肿瘤患者心理反应的四维表现

情绪维度:在肿瘤确诊初期,有的患者不相信检查结果,期望是医生的诊断出错或是检查结果错误;有的患者出现恐惧、害怕、紧张,担心诊治过程的痛苦、生活质量下降及对死亡的恐惧、担心治疗费用太高、影响家庭经济,担心疾病复发、连累家人等;有的患者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感觉生活没有希望、活下去的意义变得虚无;有的患者会有愤怒情绪,感到命运不公;有些晚期患者甚至会有无助、无望感,放弃求助或生的机会。

躯体维度:患者听到诊断或报告结果时,会出现血压上升、胸闷、气急等紧张症状,或出现轻微头痛、出汗、疲惫、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等各种躯体不适,可能是应激状态下的身体反应。疾病本身会有一定躯体症状,但人在应激及压力大时,也会出现一些躯体变化,包括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温上升等。持续紧张还可能导致更多躯体不适,如头晕、手抖、口干、大小便频繁等。

认知维度:一些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关注检索各种网络信息,或者同病友交流经验,特别容易关注负面信息,产生消极想法。有的人对疾病缺乏理解,认为癌症就是死亡,或者接收到错误的知识信息,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一部分人会产生“病耻感”,认为自己是受到上天的惩罚或者连累了家人,觉得癌症患者是弱者和负担的象征。有些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生活从此不完美,可能产生片面、偏激的想法,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行为维度:由于身体的不适及负性情绪的增加,有的患者可能会减少人际交往;有的患者会坐卧不安、不思饮食;有的患者会闷闷不乐,不愿做事、不愿讲话;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些过激、冲动行为,如发脾气、摔东西;还有的患者会拒绝治疗、逃避现实。

肿瘤患者易出现的三大心理问题

当上述心理反应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不能缓解,症状明显且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影响了肿瘤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等社会适应能力,就升级为心理问题。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和失眠等。

焦虑障碍 又称焦虑症,是一组以焦虑情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焦虑的程度与客观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为病理性焦虑,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口干、运动不安等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肿瘤合并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15%~55%,常见的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及社交焦虑障碍,可能出现在诊断或接受治疗时。

抑郁障碍 又称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兴趣减退、精力疲乏、悲观厌世、胃口睡眠不佳等症状。25%~45%的肿瘤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及疗程中可并发抑郁障碍。

失眠症 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常常有入睡困难、多梦、眠浅、早醒等表现。在肿瘤患者中患病率为17%~57%,是普通人群的2~3倍。

记住四个方法,迈过心理这道“坎”

理性认识疾病,避免盲目求医

建议以开放、接纳、平和的心态了解自己的病情,因为不同阶段、不同分型的肿瘤治愈率、生存年限、治疗方法等都不尽相同。对疾病有了理性的认识后,与医生、家人一起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会使信心增加,焦虑不安、抑郁情绪有所下降。避免盲目求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多和家人聊聊,积极面对疾病

中国人大多不愿意谈论“死亡”,觉得晦气,还会增加压力与恐惧。而正是这样的选择性逃避,可能让患者错过了一些生命中与亲人相处的重要时刻。有人求生意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暴自弃,或者使用一些成瘾物质,如借酒消愁,对康复和治疗造成极大阻碍。不妨坐下来,与亲朋好友好好聊聊,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很多心愿是否实现,反而会更坦然的面对疾病,激发改变与积极应对的动力。

享受生活美好,体验正念放松

在抗癌的过程中,仍然不要放弃美好的生活愿望。如果身体状态好,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鸟语花香。如果身体相对衰弱,仍然可以选择听音乐、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让自己聚焦当下,感受美好,接纳自我,放松身心。

合理疏解情绪,接受专业指导

沟通交流是疏解情绪的好方法。有氧运动也能够增加脑内神经递质分泌从而改善情绪及睡眠。如果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典型心理问题,自我调整效果不佳,不要逃避,可以积极寻求专业精神/心理科医师的帮助,接受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延伸阅读

家属如何帮助肿瘤患者从“心”开始

1.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有些患者在罹患肿瘤后,容貌形体甚至性格与之前判若两人。家属常无法理解,同时承受许多委屈和压力。在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后,可以理解与接纳患者的变化,从而缓解家庭矛盾和改善彼此的情绪。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家属如果能够适当保持理性,对患者可以起到很大的精神支持,同时可以协助患者做出更好的医疗选择。

2.给予患者参与的权利

对于病情的告知,很多家属出于善意选择隐瞒,这样反而可能会让患者对病情不了解更加胡思乱想。虽然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可能出现震惊、恐惧和痛苦,但是他们更应该拥有自己选择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当然,家属应该尽量选择恰当的、能被患者接纳的告知方式。另外,家属可以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以鼓励和肯定,增强患者的自我掌控感,提高患者的自尊和自信,从而调动其生活的积极性。同时,患者在做事过程中的专注可转移许多负面情绪,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从而缓解焦虑。

3.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至亲患病,家人也会痛苦、担忧,要照顾患者,承担一定经济压力,同时还要接纳患者的某些负面情绪,自身的身体、精神均需接受多重考验。因此照顾好自己,才能与患者一起面对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