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不止于刺绣

 新用户8489cL9T 2021-12-08

文:郑灿超 聂传安


        已经连发了两篇有关在校服上绣名字的文章,侧重点各不相同。

        今天再发这一题材的文章,能与前两篇文章写法不同吗?

        有时不得有佩服这些孩子,他们真的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我们且来看看一班郑灿超同学的文章《不止于刺绣》。

        这周有一项不同的作业:把自己的名字绣在校服上。(全校三千余人的共同作业)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没有一两个小时,像我们这样的新手还绣不来。于是我便花了两个小时,沉浸在穿针引线中。相对于我喜爱的打篮球来说这并不是一项有意思的运动,但至少让我体会到缝缝补补的不容易。(体会不易,也正是这项活动的初衷之一)

        我好不容绣好了名字的前两个字,在绣第三个“超”字的时候,我和妈妈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口”这个部分,应该四针缝完;而妈妈却认为应该细化,横竖分别两针缝完。我认为每个笔划是一针还是两针缝上去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妈妈却认为我的方法太“粗糙”,不能体现出针线的细致美。(这段为冲突,为文章的转。看到这段描写,我们马上想到学过的课文《散步》,一家人散步,走着走着有了分歧: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有分歧,文章才有波折)

        如何定夺呢?(《散步》中作决定的人是“我”——“我”决定听从母亲的意见)

        最后,我听从了妈妈的建议,慢慢地绣,毕竟妈妈是这方面的老手,而我只是一个新手。果然,绣出来的效果确实不错,使这个“超”字变得细腻秀美,并和其他两个字很协调。(单个美,整体还协调,这也说明灿超的眼光真不错)

         多亏了妈妈的建议!(听了老人言,开心在眼前)

        但我的思考没有止于此。(这是灿超文章高明的地方。这一句话,让文章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使得内涵更深)

        我想:为什么看似不起眼的一两针线,就能让一件“艺术品”更美?这难道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吗?(灿超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遍,让所讲道理更有代表性)

        于是我又想到另一件事。(再生枝节)

        周五,上完音乐课。走出音乐室,我和桐铭同学发现门口有一些被丢弃的垃圾袋和一次性鞋套——那是进音乐教室时要穿的。我和桐铭算是比较后出来的,前面出来的同学也许看到了但结果没看到,于是,我提议把这些垃圾袋拿走。桐铭马上同意了。(看到了,就弯下腰。这两孩子做得真不错)

        这件事虽小,但我想这也许对他人有些帮助。老聂最常说的两句话:眼里要有活;我太在意这些细节了!平时我也常看到老聂弯下腰去,捡起不起眼的纸屑……(曾经的许多学生也许会记得老师弯下腰的情景)

        这些都是小事,都是细节,就像缝衣服那样。也许没有人会看见你捡起了垃圾,也许你并不能因此得到一声赞美,但是你看见了,就应该捡起来——因为你看见了。(康德曾把快乐分三层,第二层快乐恰是因为你做了正确的事情而感到快乐,这是道德上的快乐)

        时刻关注你身边的那些小事,那些细节,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美。(最后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三篇文章,丽婷重在动作与细节的描写,煜杰重在类比抒情,而今天的灿超则侧重于议论——一事一议。

        绣名字过程中,笔划多一条线就比少一条线更美,这是细节的魅力。

        灿超没有止于此,而是由此想到在生活中对一些细节的关注——生活会因为细节而更美,于是文章由具体的一件事上升到普遍性的道理,使得主旨得以深化。

        描写,抒情,议论。一个活动,三篇文章,侧重点各不相同,精彩纷呈,让人赞叹。

        所有的娃读后,可以为自己以后写文章时侧重点的确定提供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