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结节为何总是治不好?百病痰作祟,健脾理气化痰散结是根本

 wh文人与画士 2021-12-08

遇到学艺不精的中医大夫,是患者的不幸,也是中医的尴尬。

唐女士发现多发甲状腺结节

43岁的唐女士,两年前自觉颈前胀闷不适,去医院做彩超显示:双侧甲状腺见多发性囊性结节。

医院的手段还是老一套——用甲状腺激素片治疗。唐女士服用了小半年,甲状腺结节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增大趋势,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唐女士天生恐惧刀光血影,想求保守治疗,于是寻到当地一位中医师治疗。

那位医师四十出头的年纪,草草一问一搭脉,说百病痰作祟,散结要从祛痰开始。

这位医师辨证沈女士体内寒痰集聚,于是动用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杏仁、厚朴等药,去宣肺、止咳化痰,使痰液的形成减少,并让痰通过肺气的宣发排出体外。

但如此治疗了三个多月,依然不见明显效果。

那位大夫犯的错误

唐女士找到我以后,先是让我看了看那位大夫给开的药,我打眼一看,就觉出了症结所在:

百病痰作祟这说法不错,祛痰前先辨证寒热的做法也不错,那错在哪儿了呢?那位大夫错在,健脾理气化痰散结本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他却把它割裂开用了。

——甲状腺结节病,多因饮食失宜,情志失调,思虑过度或劳逸失调而致脾气受损,其中,饮食失宜,最先伤脾。

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木郁克土,脾气自虚,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液运行失常,日久聚液为痰,痰阻气机,反之又加重脾失健运的病机,痰湿凝聚,久而成瘀,痰瘀互结于颈前而成甲状腺结节。

以上解释,或许稍显专业,比较难懂,说简单点儿,就是,治疗甲状腺结节,必须从脾、肝、痰几方面全面考虑,而不能只从表面的痰入手。

因此,我在治疗上,有一条系统完整的思考路径——以健脾理气化痰散结为法立方,脾气健运则运化输布水液正常,湿邪自祛而生痰无源,气机条畅则痰瘀易解而肿自消,佐以化痰散结而顽症可消。

我的治疗过程

我先是仔细审读了唐女士带来的体检报告:

双侧甲状腺可触及多个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结节,以右侧结节为大,质中等,活动度一般,边缘光滑,可随吞咽而活动,按之不痛。甲状腺激素各项检查均在正常水平。

了解了大概情况后,我开始望闻问切——唐女士自觉颈前胀闷不适,平时乏力感明显,无心悸,汗出,手抖等症,夜寐尚可,大便偏干,察其舌苔和脉象:苔薄白,脉濡细。

然后我据其症状体症辨为脾虚痰凝,治拟健脾理气化痰散结为法,处方: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柴胡、郁金、八月札、海藻、象贝母、婆婆针、桃仁、生甘草等。

连服两个月后复诊,患者诉颈前胀闷不适明显好转,颈前结块明显缩小,再予前方中加上山慈菇和龙葵。

又一个半月后复诊,彩超显示:双侧甲状腺内质地不均匀,未见结节影。

唐女士反馈说,各种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不见了,半年后随访,也没有再出现复发。

本病案小结

中医的最基础观念,是“整体观”,就是说,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经络之间的协调、气血的流通等,这是一个整体,决不能割裂来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犯下前文所讲那位大夫的错误。

这个整个观,体现在本案的具体用药上,是多管齐下,全面统筹——健脾用党参、白术、茯苓取法四君子汤而加减,以温运脾阳助化湿痰,理气则以柴胡、郁金、八月札以疏肝解郁,抑木扶土,佐以陈皮、半夏兼具理气化痰之功,化痰软坚散结则用象贝母、海藻、莪术、以破解瘀结。

又因本病案患者病程较长,恐其久病入络,瘀久生毒,再酌加僵蚕、龙葵以剔络解毒散结,诸药合用,攻补兼施,临证每收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