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临近下架的结点了,受某些宣传影响,不少小伙伴们开始担心,不停问到一些问题。我们买的每份保险,都是一张合同,合同里写好的保障内容、保障期限,都受法律和银保监会保护,不是哪家公司说改就能改的。 假如你买了某款保障终身的重疾险,它停售了,但你的保单合同效力不受任何影响,仍要按这个保障保一辈子。同样,你买了某款保障5年的百万医疗险,它停售了,但保障期结束前,它的服务和理赔都不受影响。往前看例子,年初重疾险新规,把轻度甲癌从重症踢到轻症,轻症保额也强制限制为到30%。但这只影响以后新出的产品,不影响以前的保单。另外这次调整,很多产品不是停售,而是下架!由网上变成网下,短期的医疗险到期后,仍能续保。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我们没必要担心保单来自什么渠道,线上还是线下,它们都由保险公司承保,都受监管和司法保护。 从银保监会大家长的角度看,发展太快的渠道,最好是先捂一捂、缓一缓,步子迈稳点,平衡一下。有人说,互联网保险被调整,是因为小公司,但是人保、平安、太平洋、泰康、光大永明也做互联网保险。也有人说,调整是存在大量销售误导,但这个问题,电销、银保、个险都很严重,监管一视同仁。提高门槛,让参与的公司少点,家长也少操点心,腾出时间来慢慢梳理。上一次我们粗略列举过,储蓄险可以网销的公司很少,只有不到22家,甚至更少。 百年人寿、信泰人寿、昆仑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弘康人寿。这五家公司的名字,还真是让人百感交集,差不多覆盖了互联网保险黄金时代的全部阶段。弘康人寿,旗下的健康人生是2017年前最好的重疾险。百年人寿,旗下的康惠保拉开了互联网重疾险新时代的序幕。信泰人寿,2020年的成人重疾险市场统治级的存在。昆仑的健康保系列,复星的妈咪保贝和康乐一生系列,都是数一数二的经典产品。缺少几家积极公司的参与,明年保险的产品力不容乐观,竞争太少。小公司虽能继续出好产品,但销售范围局限于少数地区,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寄希望于大哥们出好产品也不现实,毕竟他们要权衡既有市场的利益,很难全力以赴。新规中要求有区域服务机构,这增加了小公司的成本压力,但对大公司来讲影响不大,又是他们互联网探索的排头兵,产品力不会有问题。和新规关系不大,但定期寿险基本到底了,今年的市场情况就能看出来,明年不会有太大变化。它是目前价格最低,性价比最高的单次重疾险。最大的特色是“同种重疾两次赔付”。此外它的可选责任丰富,健康告知宽松,尤其是甲状腺和乳腺结节等常见病。达尔文5号荣耀:保障平衡,基础版性价比高,目前核保放宽,肺结节有机会除外承保;朱雀守卫加:保障丰富、配置灵活,支持预核保,不留记录;健康保普惠版:性价比最高的不分组多次重疾险,体检异常、双肾结石、错构瘤等核保宽松;光武1号守卫盾: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这4大高发重疾及其对应轻症,终身额外给付50%。橙如意:重疾额外给付的年龄扩展到65岁,中轻症的额外给付目前市场最高。大黄蜂5号:性价比很高,保障丰富,多次重疾没有三同条款。最后一个月,上述产品都放宽了核保政策,身体情况异常的小伙伴不妨再次试试。关于核保我们写过很多文章,也可以加微信直接问我(shibu990)。储蓄型产品前一段我们讲的比较多,不多介绍了,这些文章里都有:如果你了解保险已经很长时间,有中意的产品,只是还在犹豫观望,建议抓紧时间投保。 如果你才接触保险,还不清楚保险的配置逻辑,没必要盲目抢购,等弄清楚再说。保障型的产品有配置顺序,不同人群也有取舍;储蓄型产品要在最后配置,属于标准普尔模型里长期储值和养老的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