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这个方法,你可以真正看透一个人

 如何提升自信 2021-12-08

自信

     弱弱的问一句:“你了解自己吗?”

      我的这个问题并不是想要知道你的答案,而是想知道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思维!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分享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文章了。大多数人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快速的对自己进行一个回顾,能够搜索出一个或几个描述自己的特点,然后回答“了解”或“不了解”。

      我们经常也会对其他人做出评价或评判,也许是家人,或者是同事、老板、朋友等,当你做出评判的时候,你真的了解对方吗?

      同样,当你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再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身上,来搜索其比较显著的一个或几个特点,然后回答“了解”或“不了解”。

      之所以一开始就问这两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与人交往交流,而我们产生的情绪,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与人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所谓的了解,其实也都是一知半解,今天我们将通过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每一个人如何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奥尔波特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关于对人格的了解,他曾提出了“特质”这个概念。所谓的特质就是指一个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且持久的特性。比如,一个人很诚实,他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会想各种办法归还给失主;在考试的过程中,即便监考老师不在旁边,他也不会想着作弊;开车在路上,即便十字路口没有摄像头也没有交警,他仍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那我们能否认为这个人因为一次捡到钱包并归还了,就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呢?不能。

       这也是为什么上面我会问那两个问题的原因,而且通过这个问题主要帮助你了解两个方面:一是你的思维方式,二是帮助你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人思维方式只集中在意识层面,认为此刻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就是这个人的整体;这就很难真正的了解一个人,因为这并不是他的特质。只有在无意识情况下,在不同的场景当中表现出一样的行为方式,才是一个人的潜意识表现,才认为这是他的特质。人的意识会进行掩饰、欺骗,所以你很难通过他的有意识来真正了解他;而潜意识是人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没有经过掩饰的,能够表达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

      特质,使一个人的行为具有一致性,它将一个人对于各种来自外界的刺激的反应联系并统一起来。为了更近一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性,特质又分为三类不同的层次。比如上面我们能够用一个词描述的自己或他人的独特之处,这是第一类特质,叫首要特质。它是在你想到自己或想到别人之后马上表达出来的,说明自己或别人在与人相处交往过程中持续而且非常明显的展现出这个特征。在大家聚会的时候,每次都是小张花钱请客,那么“大方”就足以说明他的个性,且是所有认识他的人公认的。小刘每次吃饭一到要付钱的时候他就说有事出去了,是大家公认的“吝啬”,那么“吝啬”就是小刘的首要特质。

      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明显的首要特质,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想去了解自己或思考是否了解别人时,似乎很难有一个词或一句话总结出来。即便有某些方面的特点,但是也并不足以表达就是这样!这就需要用到第二类特质“核心特质”,核心特质往往是5--7个词来形容描述一个人的特征,比如要总结一个人的首要特质很困难,却可以用很聪明、做事很干练、勤奋、亲切、实在.....等,而这些特点,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特质。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某个人在陌生的场合会表现的很拘谨、害羞、焦虑,但是在熟悉的场合又表现的自然、洒脱、谈笑风声。那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个人的特点呢?似乎两种场景下相互矛盾!这就是他的第三类特质----次要特质,这类特质只是个人在某种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特定的、个人的特征。

       那通过这些特质了解自己与他人有什么用处呢?既然去了解一个人,那难免会与之相处或交往,在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深入了解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会使我们果断的做出选择。比如一个朋友问你借钱,通过分析得知他习惯拖延,那么他借你的钱以后说一个月还,就有可能拖延两三个半或半年,你就要掂量是否借给他。或者要与一个朋友合作做一件生意,通过分析他的人格特点,发现他有斤斤计较的个性,那就要慎重思考要如何合作!对自己也是一样,只要对自己有更加深入了解,在面临择偶、就业等方面,才能从容、果断的做出选择!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