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奇微谈到的三个战术:“磁性战术”是误传,另外两个压根没有|美军|范弗里特|麦克阿瑟

 思悟er 2021-12-08

第一、被误读的三个词

第二、开国将军的回忆,澄清历史

第三、“磁性战术”的本来面目和真正的使用者

第四、正视历史,勿信传言。

第一、被误读的三个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三星上将李奇微是继麦克阿瑟之后的第二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因为摸清了我军的战术特点和存在的弱点,从而制定出了专门针对我军“礼拜攻势”和“月夜攻势”的“磁性战术”。

什么是“磁性战术”呢?就是李奇微利用我军在作战中的因为机动能力差的弱点,以少数兵力和我军保持接触,掩护主力部队后撤并建立新的阵地。特别是此人抓住了我军徒步一夜只能前进20—30公里的特点,他充分发挥美军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的优势每次也后撤20—30公里。当我军进行了一夜的行军之后,“联合国军”主力的新阵地也刚好建立完毕。这样一来,我军以疲惫之躯攻击严阵以待的敌人,便很难获得有效战果。出奇制胜的优势便大打折扣,擅长的运动战便打得更为艰难。

这些都是坊间一些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书籍里惯用的话语,甚至还煞有介事地拿第四次、第五次战役来佐证。说什么当奔走一夜的志愿军进入“联合国军”预设阵地后,不仅攻势停顿,反遭对方炮火杀伤。待志愿军撤退时,“联合国军”便全面反扑,美军的装甲部队沿着公路向志愿军后方穿插、空降部队伞降到各个山头、桥梁要点,和地面步兵齐心协力,“齐头并进”战法和“磁性战术”结合使用,发挥了巨大作用。

似乎“磁性战术”所向无敌!

当我们只要看到类似抗美援朝战争或朝鲜战争之类的书籍时,总会看到“磁性战术”、“礼拜攻势”、“月夜攻势”这类词语。于是很多读者朋友便会认为李奇微创造的“磁性战术”,成为了对付我军的有效手段。


然而笔者想说的是,这里面的水分实在太大了,大到连李奇微本人都不敢承认!

不信你可以看一遍《李奇微回忆录》,你会吃惊地发现,什么“磁性战术”、“月夜攻势”、“礼拜攻势”这些词居然都找不见。如果李奇微还活着,估计看到这些词后一定会想方设法来找这些词的发明者们,说上一句:“谢谢你们的吹捧,但不要太过了,要尊重历史!”

第二、开国将军的回忆,澄清历史

不光是李奇微没有这么说过,一些参加过战争的我军著名战将也没觉得所谓的“磁性战术”有专家说得那么神乎其神。

开国少将、曾经是志愿军第39军116师师长的汪将军,全程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汪将军曾在他的回忆录里谈到过第二次战役中39军追击美25师时的情况。

“敌人撤退时的战术是以坦克分队在撤退的公路,特别是山谷中的公路上展开,以火力和装甲组成防御,后面以摩托化步兵和炮兵阻击。我追击部队接近后,以坦炮组织压制,以空军掩护,在白天的条件下,我军只有挨打的份。用什么还击敌人?而每到黄昏,敌机械化部队只需1-2个小时的时间即可后撤30-50公里的距离,而我军要追击,又得一夜的时间才能赶上。天亮了,敌人又像前日如法炮制,我能奈何敌人?”

为了增加真实性,汪将军还专门标注了一下,说:

“这是这次追击中我亲自的经历,我亲自看到敌人是如何阻击的,我曾亲自命令先头步兵分队停止无畏的进攻的;也曾想翻山包围敌人,可是未等我步兵爬上山去,敌人坦克只几分钟就远走高飞了,又怎能奈何敌人?”

汪将军对这次的行动的总结是:

“难得的战机,永远的遗憾!”

认真看完以后,是不是觉得美25师这种打法和“磁性战术”如出一辙?而从时间点看,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是麦克阿瑟,指挥前线作战的是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


而李奇微还在华盛顿当着他的陆军副参谋长,朝鲜前线的美军部队和他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美军的传统中,似乎也没有一个和前线部队毫无关系的将军可以制定战术战法。1950年12月23日,沃克死于车祸后,李奇微才奉命紧急前往朝鲜战场。

事实再一次证明,“磁性战术”的套路,美军早在李奇微上任前就开始用了。

这其实并不奇怪,如果足够熟悉历史,你就会发现这和古代游牧骑兵的战术比较类似。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也就十几万人,如何能够打败欧亚大陆上的40多个国家?那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灵活的优势,边打边撤,消耗敌人的战力,待机反扑。1937年的马家军也用过!而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一是拥有绝对优势的火力,二是机动性也很优越。无论如何不会蠢到等李奇微上任后才听他的指挥。不然如何解释在第一、二次战役中已经陷入志愿军包围中的美军还是大部分逃脱的事实?

第三、“磁性战术”的本来面目和真正的使用者

那么李奇微上任后的所谓“磁性战术”究竟有何特点?

1、这种战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是在美军进行机动防御战斗时进行战场退却和撤出战场时使用!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进入抗美援朝阶段,美国人就有点心有余悸,迟迟不敢增兵前线。也就是说,在整个抗美援朝阶段,美军在前线的兵力是不足的,别的国家军队根本起不了主要作用。

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时的美军兵力密度算是历次战役中最小的,呈梯队部署。平均下来第8集团军每个师的正面也达到了18-25公里,最宽的地方达到了38公里,而纵深只有9-19公里。这种正面宽大、纵深薄弱的态势给了志愿军以穿插分割、迂回包围打运动战的良机。对于美军来说,一旦攻击受挫、阵线被志愿军撕裂,想要撤退的时候,想要把部队收拢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李奇微正是总结了这一特点,制定出了机动防御的措施,所谓的“磁性战术”正是主要手段。充分发挥海陆空立体的火力优势,拦截潮水般追杀而来的志愿军部队,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撤退。这也正是李奇微高明的一点,即便是防御战也需要掌握主动权。当然,任何一个优秀将领和强军大国,都要保持此种军事思想。


既然是争取主动权,当发现对手的攻势受弱后,己方力量还在,自然会迅速进行攻防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说,“磁性战术”确保了美军的顺利撤退,同时也为反击创造出了有利条件!毕竟作为全球头号强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军队,美军并不缺乏人才和实力,发现志愿军弱点,及时总结经验,拿出应对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所不同的是,第一、二次战役中的第8集团军一是对志愿军实力估计出错,二是己方战线过长、兵力不足,所以还达不到机动防御并转入反击的效果。而沃克又倒霉透顶,没看到希望自己先挂了。这才成就了李奇微!

2、李奇微并没有真正使用过“磁性战术”

笔者这个观点相信应该会颠覆不少读者的认知,别急,慢慢往下看。

李奇微初到朝鲜战场接替沃克的第8集团军司令职务后,总共指挥了两次战役。也就是我方所说的第三次、第四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前“联合国军”士气低迷,李奇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扭转过来,而且布置了几道防线。然而志愿军攻势迅速,李奇微还没来得及使用“磁性战术”,汉城就丢了,“联合国军”一路狂奔到了三七线附近。

第四次战役则是李奇微指挥下的进攻战,完全是火力覆盖、坦克开道、步兵跟进,根本谈不上机动防御式的“磁性战术”。这一仗打完,李奇微因为推进到三八线的功劳取代了骄横的麦克阿瑟当了总司令,第8集团军交由范弗里特指挥。由此可见,李奇微任内,根本没有搞过机动防御,“磁性战术”也就谈不上是美军的主要战术手段了。

当然,李奇微当第8集团军司令100多天的时间里,总结出了志愿军的行动特点和战术短板,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为“磁性战术”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成就了范弗利特。不只是李奇微脑子灵光,这段时间里战场态势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美军的情况。那就是战场空间缩小,美军兵力增加。美军的防御正面和防御纵深相比第一、二次战役时有了大幅度的缩小和扩大。比如此时美军步兵师的防御正面仅为10—12公里,纵深则达到16—30公里。

这样一来,美军的兵力火力都相对集中了,防御更有弹性。第一梯队进行防御作战时,预备队迅速设置预设阵地,保障第一梯队撤退。同样,撤退到预设阵地的第一梯队也可以掩护顶上去的预备队进行同样的行动,两个梯队交替配合进行机动防御作战,完成反攻的准备,这才是“磁性战术”真正的价值体现!


3、真正使用磁性战术的是范弗里特

英雄所见略同!为进攻战斗创造条件的机动防御不只是美军一家的战术,志愿军也同样使用。第四次战役对于志愿军来说就是一场典型的机动防御作战,消耗了敌人的力量,同时为第3、19兵团入朝并初步完成作战准备提供了条件。彭德怀于是决定刚结束第四次战役马上动用新部队发动进攻性的第五次战役。


而此时履新第8集团军司令的范弗里特享用前任的总结成果,也完成了进行“磁性战术”的必要条件。

秉承李奇微“缩小正面、加大纵深”的战术原则,范弗里特将主力部队配置在一线,一部兵力配置在纵深。志愿军的攻势行动开始后,一线的主力部队在纵深部分兵力的掩护下边打边撤。承担掩护任务的部分兵力在不被吃掉的前提下保持与志愿军进攻部队的接触,同时充分发挥航空兵、炮兵、坦克等一切火力优势,最大限度的消耗志愿军的力量,不使其接触主力,也不使其吃掉掩护部队。而走在最前头的主力部队则抓紧时间重新部署,创造反攻条件。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基本上就是美军主力撤退、偏师掩护,创造条件。第二阶段趁着志愿军主力东调的机会完成了实施“磁性战术”的一切条件。趁着打完第二阶段作战的志愿军力量衰竭之际发动了进攻性质的第三阶段作战。

由此可见,所谓的“磁性战术”成于李奇微,用于范弗里特。


第四、正视历史,勿信传言。

专家们创造出来的“磁性战术”一词实际上是机动防御作战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我军还是美军都非常了解其精华所在。战争初期,美军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机动优势和火力优势创造出使用“磁性战术”的最佳条件和时机。李奇微通过总结前任的经验教训、摸索志愿军的优缺点、把握战场态势,将美军的机动和火力优势结合在了一起并创造出反攻条件。而他本人并没有搞过更没有发明“磁性战术”这个词汇。

李奇微创造出来的条件被范弗里特运用,占了点便宜。

最后再多说一句,不仅“磁性战术”不是李奇微发明的词,什么“月夜攻势”、“礼拜攻势”这些光鲜亮丽的词汇也不是出自此人之口,希望读者朋友不要误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