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胆系病证-黄疸(二)

 ll无为 2021-12-08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本病证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 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临床常见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以及蚕豆病、钩端螺旋体病、消化系统肿瘤等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治法方药】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再根据疫毒、湿热、寒 湿及气血的具体情况灵活施治。

图片

【临证要点】

 1.急黄的临证处理。急黄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死率高,应及时 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中医临证辨治见热毒炽盛,正气未衰者,可以茵 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以顿挫三焦燎原之火,荡涤血 分蕴蓄之热毒。若热深毒重,气血两燔,见大热烦躁,皮肤发斑,齿龈 出血,可用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救阴,或以犀角地黄汤加侧柏 叶、仙鹤草、地榆炭凉血止血。若病势继续发展,热毒内陷,疫热火 毒,内攻心肝,而呈现神昏谵语之候,临床可见痰热互结或痰湿蕴滞, 以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凉开透窍,或至宝丹、猴枣散芳香开窍、清心涤 痰。

 2.注意黄疸的变证与兼证。阳黄病情发展,侵犯营血,内蒙心窍, 可见神昏痉厥;黄疸经久不愈,湿浊之邪积聚于内,气血瘀阻,可转为 积证;津液代谢紊乱,水停于腹,则为鼓胀;久病血脉瘀阻,血不循 经,可见吐衄发斑之血证;久病耗伤气血,脏腑失养,又可为虚劳。

【名医经验】

 利湿、解毒、活血、化痰之法在黄疸辨治中颇受重视。关幼波提 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治黄要治 痰,痰化黄易散。”他主张黄疸或为外感湿热疫毒,或为湿热内蕴,日 久酿毒,湿热夹毒胶固难解,瘀阻血脉而发病。湿热邪盛助其毒势,毒 盛湿热鸱张,两者成为互助之势。毒邪不去,则湿热难解,黄疸难消, 故退黄必解毒。黄疸为湿热瘀阻血脉而成,病在血分,故治黄当从治血 入手,活血凉血。湿郁化热,热煎液成痰,痰阻血络,血液瘀滞,而致 痰瘀互结,气机阻滞,脉道不通,使黄疸加重,故治黄必化痰,化痰又 当结合理气、活血之法。

 李振华强调,黄疸湿热证形成的病因中,虽有外邪致病因素,但关 键在于脾土之不足,脾虚致湿,湿阻气机而化热,以成湿热互结之证。

 丁甘仁强调,宿瘀不行,则水湿不能随之下行,瘀湿郁而化热,蕴 生黄疸,并仿硝石矾石散消瘀逐湿之法,以当归尾、藏红花、赤芍、桃 仁、丹参养血化瘀,肉桂心、延胡索、砂仁温散活血行气以止痛,茵 陈、茯苓、泽泻清利退黄。活血化瘀法在临床黄疸病的治疗中亦受到广 泛推崇,贯穿退黄的全过程。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百度网络,文字内容部分来源于“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