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76期:中国南方版画之乡——兴宁(一)

 高世现 2021-12-08

被誉为版画之乡的兴宁,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版画创作长盛不衰,人才辈出。鲁迅倡导和扶植的第一个革命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13个成员中,有5个兴宁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第一代战士罗清桢、陈铁耕、陈卓坤、张慧、钟步卿、黄山定、罗映球等著名版画家,都是兴宁人。兴宁版画为宣传抗日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奠定了兴宁作为“中国南方版画”之乡的历史地位。

1980年,老版画家罗映球先生倡导成立了兴宁市第一个版画组织“清桢版画会”,1991年清桢版画会会长罗映球先生和清桢版画会顾问王立先生荣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近年来,兴宁版画活动频繁,在北京、广州、东莞、珠海、澳门等地展出,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有数十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先后举办了版画名家讲座等多项活动,兴宁版画先后被评为梅州市文化名片、梅州市非遗保护项目。2021年12月,“中国新兴版画运动90周年——全国版画展”将在兴宁市举行,版画使兴宁这个偏居粤东北的小城备受全国美术界瞩目。

在兴宁,古老的版画艺术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兴宁市正将“版画”进行品牌打造,积极传承发扬版画艺术,深入挖掘新兴木刻运动版画史料,大力推进“十里版画长廊”和磐安围版画创作实践基地建设,强化版画宣传推广力度,推动版画进景区、进校园,不断擦亮“版画之乡”名片。

兴宁市美术家协会

“中国南方版画之乡”

—— 兴宁版画的光辉历程

文/陈其伟

导  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又是新兴版画运动诞生90周年,回顾90周年历程,波澜壮阔。

在1930年代由伟大的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先生倡导和扶持的新兴版画运动而产生的中国第一个革命美术团体“一八艺社”,13位成员中有5位是兴宁人。此后,版画艺术长盛不衰,出现了像罗映球这样堪称中国现当代版画发展史的大家;在2017年举办的广东省版画作品展上,兴宁作者作品就独占了十分之一,2017年4月被省社科联专家评为“梅州文化名片”。

时代精神与乡土情怀的相互交融,“学院味”与“乡土味”的有机融合,这就是兴宁版画的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

鲁迅与新兴版画运动第一期木刻讲习班成员合影。参加讲习会的学员有陈广、倪焕之、陈铁耕、江丰、胡仲明等13人。讲习会结束的当天,鲁迅、内山嘉吉和13位学员在附近草地拍照留念,这张照片成为中国第一次现代木刻技法讲习会的见证。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左起:鲁迅、林夫、曹白、白危、陈烟桥。1936年10月8日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照片来源于网络(沙飞后人博客)

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兴宁籍的先驱们

中国现代版画是现代中国美术中最具革命性、战斗性和开创性,最有影响也是最普及的一门大众艺术。兴宁是粤东北的一个山区县级市,经济欠发达,但文化底蕴厚重,版画艺术在兴宁市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难能可贵的是兴宁籍的杰出版画家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一代接一代的群体涌现,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鲜见的文化艺术形态。远在1930年代,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兴起,由鲁迅先生亲自倡导和扶植的第一代版画家陈铁耕、陈卓坤、钟步卿、罗清桢、张慧、黄山定、邓启凡、吴渤、罗映球、荒烟、王立、陈耀寰(杨漠因)等先驱们都是兴宁人。1931年8月22日,鲁迅先生邀请日本版画家内山嘉吉在上海举办中国第一期木刻讲习会,在13位会员当中,有5位是兴宁人,他们是钟步卿、邓启凡、黄山定、陈铁耕、陈卓坤。1991年9月上海出版的一部巨型画册《版画纪程——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全集》中,就收入了陈铁耕、黄山定、钟步卿、罗清桢和张慧5位兴宁籍版画家的195幅作品。

陈铁耕1932年冬在上海参与组织“野穗木刻社”“M·K木刻研究会”“春雷美术研究所”及“野风画会”。1933年冬又成立“上海绘画研究会”。面对白色恐怖,陈铁耕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投身于革命文艺运动,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韧”的战斗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贴近生活,紧跟时代的木刻作品。他联合江丰、艾青、野夫等进步木刻家举办画展、印刷抗日画报、抗日传单和出版画集,援助东北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陈铁耕与鲁迅有频繁的接触和深厚的感情,在鲁迅应法国《TU》周刊记者绮达·谭丽德邀请于法国举办“革命的中国新艺术展览”时,鲁迅将陈铁耕的《母与子》《殉难者》等17幅版画推荐去展览,是参加这次展览的作者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中国第一个革命美术团体——“一八艺社”的组织者是陈卓坤。陈卓坤又名陈广,经常得到鲁迅的指导,从此走上了以木刻创作活动为主的革命美术活动,并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野风画会于1932年底被破坏后,他被迫中止木刻创作,转入党的地下工作,时任上海沪东区委青年团书记。1933年秋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忠贞不屈,1937年出狱后进入陕北青训班学习。此后一直随解放大军转战南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汕头市文化局长、广州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等职。

弥足珍贵的我国第一幅鲁迅像就出自陈卓坤之手。2000年广东美术馆隆重举办“苍凉的天真——陈卓坤画展”,并出版了他的画集。

罗清桢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锋,是第一代版画家中名闻中外的佼佼者。鲁迅对罗清桢的艺术成就,评价很高:“擅长木刻的,广东较多,我以为最好的就是李桦和罗清桢”,“罗李二人,其技术在中国是很好的”。

1934年1月,鲁迅为了把中国现代版画推向世界,挑选了58幅中国青年木刻家的作品在法国和苏联展出,当中有罗清桢的《挤兑》等6幅及他的松中学生的5幅,占全部展览作品的近五分之一。1934年冬,平津木刻研究会发起组织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罗清桢的30幅作品在这次展览中占有重要地位。

1935年春,《清桢木刻画第三辑》出版。从1933年7月至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在《鲁迅全集》中,收入了致罗清桢的信达20封之多,是现代版画家中鲁迅复信较多的人之一。

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们都是用批判的眼光面对社会现实,以积极的姿态关注贫苦的社会底层,极力唤起人民大众的斗争意识。他们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了木刻单纯有力的美学品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想激进、刀法简练、严谨精细、黑白分明、气魄雄大,充满刚健的力之美。

陈卓坤      鲁迅像      版  画

罗清桢       火炬的传递      版  画

陈铁耕      苦难家庭      版  画

罗映球       到前线去      版  画

荒  烟      克服了的城堡      版  画

黄山定       穷人的家      版  画

张  慧      待  赈      版  画

王  立       野菜无处寻      版  画

钟步卿       三农夫      版  画

中国新兴版画从前驱至殿后的光辉典范—— 罗映球

著名版画家、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贡献奖获得者罗映球老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06年逝世,近70年来,一直是兴宁美术兴宁版画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以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地方特色、催人奋进的独特个性与品格驰誉画坛!2007年广东美术馆为罗映球举办了大型个展并出版其作品选集《雕刻时光——罗映球的版画艺术》。此后,先后在深圳、珠海、肇庆、东莞等市举办版画展。罗映球是中国新兴版画第三条艺术路径的典范,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版画事业。他一方面以宁中中学、兴宁师范为教学基地,一手培养了曾道宗、潘晋拔、陈伟巨、罗幼新、张治平,陈其伟等一代又一代的美术人才;另一方面又高擎新兴版画的旗帜,与著名版画家王立于1980年6月一起组织了清桢版画会,影响波及广东、福建、江西、新疆等省市,培育了陈亦行、罗冠环、罗昌明、陈庆雄、陈诚谋、刘可为、钟海祥、李道祥、肖希正等一批有作为的版画家。

罗映球从1936年发表第一幅木刻作品到2006年3月临终前几个月才放下刻刀。他是中国新兴版画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殿后战士之一,也是迄今版画艺术实践最为长久的中国艺术家。在2013年8月罗映球百年诞辰之际,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了“铁笔如椽——罗映球版画艺术展”。最近几年,“罗映球艺术精品全国巡回展”先后在广州、合肥、黑龙江等地展出。

罗映球艺术的革命性创新包括:是我国“绝版木刻”“减版法”的最早践行者;是“大景山水版画”独树一帜的先行者;是“长卷版画”(10米以上)的独创者。

与罗映球同时代的本土版画家还有中学美术教师罗戈汉、张绿波、钟再生等人。

罗映球      长空雁叫霜晨月      版  画

罗映球      丰收的日子      版  画

罗映球      千年古刹灵光寺      版  画

罗映球      完工归来      版  画

以清桢版画会为核心力量的创作繁荣期

已故画家王立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画院秘书长、顾问。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投身新兴版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刀笔热情讴歌新中国、新建设、新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他曾组织60多幅兴宁版画作品应邀分三批送往日本参加“日中交流美术展”并获殊荣。1991年王立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新兴版画运动贡献奖。他的油套版画《建设水电站》被评为广东美术家协会50年经典作品候选提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1952年,由几个资深的画家罗仲基、马玉书、饶毓林(女)、罗树基、饶力培等有识之士在神光山麓办起了一所新型的艺术学府——兴宁人文艺术学校,成为兴宁艺术人才的摇篮。刘济荣、李权华、李定民、徐林风、陈焕强、张桂仙、钟钢城、曾均华等许多著名画家均从该校毕业。人文艺术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考上美术大专院校继续深造,在外发展,开创新天地;一部分留在兴宁等地,他们忠诚于祖国教育事业,辛勤培育美术幼苗,桃李满天下!他们都曾经创作了不少版画佳作。

在这一代画家群体中,我国当代著名版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运辉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人物。1960年代初他的黑白版画《客家山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国传统绘画中的线刻以及砖刻艺术和现代创作木刻相结合,在我国画坛上独树一帜。此后,张运辉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独创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版画艺术,他的石版画也极具功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凸显了他在我国版画界的位置。《客家山村》在2006年被评定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年经典作品”候选提名,1991年荣获“鲁迅版画奖”。

在这一代画家群体中,真是人才济济,灿丽多姿。当代著名国画家刘济荣、李仁康、曾道宗、陈伟巨、军旅画家罗幼新等在2009年的“兴宁市版画作品展”中,都有版画作品参展,人们喜出望外,原来他们也曾醉心过版画艺术,有那么成熟而精湛的版画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曾道宗的《六月的歌》《朝晖》和《龙羊古峡起宏图》三幅都以个性鲜明和娴熟的版画技法入选全国版画展。

在这一代画家群体中,徐林风、张桂仙、曾均华、钟钢城等人都是很有成就的版画家。他们是承先启后的一代。如果把193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作为兴宁版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的话,这个时期当属兴宁版画艺术的第二个高峰期。我们不能忘怀的是原《光明日报》美术编辑荒烟的版画艺术,不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国际上都享有崇高声望。原《广东画报》编辑、著名版画家罗超群英年早逝,他的代表作黑白木刻《春》被十九家报刊杂志争相转载,《木棉树下》被评定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50年经典作品”候选提名。

1950年代末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在兴宁文化馆的配合下,热衷于培养版画事业接班人的罗映球先生主持过两届版画业余作者培训班,以中小学美术教师和学生及社会上的骨干作者为培训对象,很有成效。

1965年至1979年,兴宁版画进入了低潮,只有少数作者在“文革”中,仍然坚持版画创作。

罗映球为会长、王立为顾问的清桢版画会。成立30多年来,坚持创作,活动不断,曾出版过三集会员版画作品选集。

19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兴宁版画的又一个高峰期。在这个高峰期,50多位作者创作出了800多幅作品,其中有300多幅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和海外报刊上。在地市级美展获奖的作品有42幅,参加省级以上美展的作品有54幅,其中获奖13幅。有22位作者的36幅作品陆续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日中交流美术展”“现代中国国画版画展”和入编《中国女版画家作品集》。王立的大型黑白版画《古林泉声》、罗映球的套色版画《嘉应风光》分别荣获日本横滨市长奖和教育委员会奖。

在这个高峰期,1986年在深圳市举办了“兴宁版画作品展”,《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珠海特区报》《梅州日报》等报刊分别发表了画展作品专版及相关的评论文章。罗映球、曾均华、钟钢城、陈诚谋、陈其伟、刘可为、朱天玲等人先后出版了个人版画作品专集。鲁迅先生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这是作者们共同的艺术追求。立足乡土,怀着浓厚的乡土之恋,认真塑造客家人勤劳俭朴的美好形象,描绘客家地区独特的民情风俗,努力发掘生活中带有时代精神和浓厚地方色彩的人性美和风情美,是他们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兴宁版画的主要特色。

在这个高峰期,中国版画家协会于1991年1月30日从北京发来致清桢版画会成立10周年的贺词,开篇第一句就明确肯定“兴宁是我国南方版画之乡”的历史地位,并“希望再接再励”,“在改革开放中,为新的精神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在《清桢版画会黑白版画选》第三集编辑时,时任梅州市市长的黄华华同志拨出专款,中国版协副主席和秘书长、著名版画家李桦、古元、彦涵、王琦、谭权书教授等从北京寄来了热情洋溢的题词,为画集增辉添彩,全体作者无不深受鼓舞和激励。

在这个高峰期,随着罗映球等前辈们年事增高,他们的学子辈、兴宁美术家协会和清桢版画会的主要负责人成为传承和发展兴宁版画继续前行的领导核心。凭着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凭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对版画艺术的赤诚情怀,他们“背着挎包干革命”,带领广大作者积极创作,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刻刀。

历届兴宁市委市政府和文化文艺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使兴宁的版画活动搞得有声有色。2009年先后在兴宁、梅州举办了大型的“兴宁现代版画作品展”,画展展现了1931年—2009年几代近百位兴宁籍版画家和作者的120多幅作品,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我国当代著名版画家肖映川先生在“兴宁现代版画展”梅州展览的开幕式上致词说:“这个画展太激动人心了!兴宁不愧是中国新兴版画的红色根据地,而且后继有人……”

2009年11月,陈其伟、刘可为被评为梅州市第一批兴宁版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罗映球      嘉应风光      版  画

张运辉      瓜  棚       版  画

王  立      古林泉声      版  画

钟钢城      生生不息       版  画

陈诚谋      月光曲       版  画

肖希正      明日家园       版  画

刘可为      迎  灯      版  画

陈其伟      横眉冷对千夫指       版  画

陈焕强      春  光       版  画

朱天玲      南国乡情       版  画

罗戈汉      金  秋       版  画

迈进新时代兴宁版画的创新高潮期

在2013年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清未以来画家作品660幅)中,兴宁籍版画家作品就占了13幅。至2013年为止,中国美术馆馆藏的兴宁籍画家版画作品就超过250幅。目前,在世的兴宁籍版画作者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共有65人,市级美术家协会会员中长期从事版画创作的有100多人,活跃的版画班学员及爱好者有1000多人,年长的国家级会员版画作者已经超过80岁,而年轻的才20多岁,人才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2013年以来,兴宁版画开始从娃娃抓起,在兴宁市第一小学等场所开展了版画兴趣班的试点工作,成果喜人。近年来,兴宁版画已进入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2015年,我市在“第七届广东省版画作品展”中取得10位作者10件作品入选的优异成绩,占全部展品的十分之一。2016年选送十位作者前往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深造,学习内容涵盖了木刻版画、丝网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等所有版种。2017年,我市版画作品有2件入选“第二十二届全国版画展”,4件入选“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20件入选“第八届广东省版画作品展”;2018年有20幅作品入选“第十七届全国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袁炽彬版画《大道有痕》入选“2018中国百家金陵画展”;2019年,在“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兴宁版画有1幅获银奖,2幅入选;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分别入选1幅版画作品;2幅版画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3幅作品入选“中国第23届版画展”。2014年至今,先后在兴宁市举办了李全民、郑星球、喻涛、谢应云、黄启明教授等版画名家讲座、现场辅导点评等多项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作者的创作水平。

刘济荣      入  川      版  画

张运辉      贯通南北      版  画

曾道宗      六月的歌      版  画

罗戈汉      家庭副业      版  画

陈伟巨     小仙女       版  画

李仁康      正  点      版  画

罗幼新      喜待明日银花开      版  画

罗超群      青山流水长流水      版  画

袁炽彬      上善若水       版  画

罗秋帆     致敬!百年英烈       版  画

邱  辉      韵       版  画

黄丽娟     红红的五月       版  画

曾均华      暮  归       版  画

罗远娟      校园一角       版  画

刘向上      忆景之一       版  画

谢景文      鲲鹏击浪从兹始      版  画

样板展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