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笔法,书法理论大纲有过系统地介绍

 笃行居主人 2021-12-08

什么是笔法?我们现在说笔法更多的是指行笔方法,而古人盛熙明在他的《法书考》中将笔法分为操执和挥运两部份,文中分别整理了古人在这两方式在相关论述,他的《法书考》可以说是书法理论中的大纲,相当于中国史上的《国史大纲》,如果其它书论没时间看,那一定要看一下《法书考》。

文章图片1

因为篇幅比较长,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关于笔法中的操执部分。

卷三 笔法

  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然挥运之妙,必有神悟,而操执之要,尤为先务也。

译:书法,是内心的呈现,所以内心的想法通过书法的各种形态来展现,手按照心里的想法书写。然而挥毫行笔的奥妙,在于内心有了领悟,而控笔拿笔的要领,尤其先要掌握。

文章图片2

  操执

  • 卫夫人

  卫夫人曰:学书先学执笔。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行草去笔头三寸一分。下墨点墨,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译:卫夫人说:“学书法先要学会拿笔。真书拿笔位置在离笔头一寸二分的位置,行书草书离笔头三寸一分的位置。每个笔画都经尽一身的力量运笔。

文章图片3

  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译:拿笔有七种情况:有人心思比较急迫但下笔缓慢,有人心思缓慢而下笔急迫,如果笔逼近纸面而笔还没跟上,这种就是心思与手没有统一,想法在笔后是不可取的,如果拿笔离纸面还是远远的而心里却很急迫想写出来,这就是想法在笔前,意在笔前才是可取的。

文章图片4
  •  唐太宗

  唐太宗云: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锋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译:唐太宗说:腕立起则笔锋正直,笔锋正直则笔四面的笔锋才能周到。其次手指要握紧笔,指握紧则用力才均匀。其次手掌要放松,手掌放松则运用方便轻松。

文章图片5
  •  虞世南

  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

译:虞世南说:笔长超过六寸,真书拿笔要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行书离笔尖二寸的位置,草书拿在三寸的位置,拿笔的手指要用力,手掌要放松。

  •  韩方明

  韩方明云:以双指包管,亦当五指共执。要在实指虚掌,钩擫讦送,亦曰抵送。若以单指包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撮管法,以五指撮管末,可大草书。

译:韩方明说:用两根手指抓笔管,也应当五根手指共同用力。要做到使手机紧手掌放松,钩擫揭送,也叫抵送。如果是单包法握笔,则会因力量不足而显得没有神气。撮管拿笔方式,以五指撮管末,可以用来写大字草书。

文章图片6
  •  张敬玄

  张敬玄云:楷书把笔,妙在掌虚。运腕不可太紧,紧则腕不能转而字体粗细上下不均。不可悬臂,气力有限。其行草须悬腕,笔势无限也。

译:张敬玄说:楷书拿笔,奥妙在于手掌放松。运腕不能太紧,紧了碗就不能自如地转动,这样字就会粗细上下不均匀。不可以悬臂写,因为气力会受限。写行书草书时应该悬腕,这样才能使笔势不会受限制。

  •  卢进士

  卢进士用笔之法,拓大指,擫中指,敛第二指,抵无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弹丸,此大要也。而以大指节外置笔,令转动自在,无名指抵中指,小指抵名指,此细要也。

译:卢进士用笔的方法,大拇指向右拓,中指向左擫,食指向内敛收,无名指向外抵,使掌心空得像握着弹丸,这个是大方面的要领。用大拇指关节外侧搁笔,使笔转动自由,无名指支撑中指,小指支撑无名指,这个是更细致的要领。

文章图片7
  • 张怀瓘

张怀瓘云:执笔亦有法,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其故何也?笔在指端,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气在焉;笔居半则掌实,如枢不转,掣岂自由,转运旋回,乃成棱角。笔既死矣,宁望字之生动。

译:张怀瓘说:拿笔同样有方法,如果拿笔太松, 书写流利,抽笔三分而留一寸着纸面,笔势有余;如果拿笔紧而会导致拘束,同样是留一寸着纸面,但笔势已经到尽头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笔在指端,则掌

《法书考》中所收集的这些前人论述,关于操执其实用8个字就可以概括:指实掌虚,意在笔前。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介绍笔法中的挥运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