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腊八节 郝守华 流水的光阴迅步如飞,腊八节带着风雪和故事来到我们身边。千古流传的腊八节,远源流淌着古老而文明的传说。 腊八节是古代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腊八祭灶,新年来到。” 儿时的腊月是迷人的,一进腊月就盼过腊八,每到“腊八节”打腊八人,吃腊八粥。那高大的雪人,香甜的红粥,浓浓的亲情,屡屡的温馨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啊! 小时候的天特别冷,雪特别厚,到处是雪白如银,瑞雪兆丰年的景象。堂哥郝守尧带我和堂弟郝守禹用小平车打“腊八人”,我们兄弟三人找一处厚厚的积雪,用铁锹铲一块两米长、一米宽、一尺厚的大雪块,小心地抬到小平车上,拉回家中放到厕所的粪堆上,堂哥用菜刀削出雪人的头和身,我和堂弟用炭给雪人安装了眼睛,用青石安装了鼻子,用瓦片安装了耳朵。如遇下雪,我们兄弟三人就把院子里的雪堆个大雪人。 第二天早晨,母亲天不亮就起床了,把做腊八粥的红汤浇在雪人头上,给雪人带顶红红的腊八帽。在阴冷的寒冬里,暗淡的煤油灯下,开始做“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红豆、黑豆、大豆、豌豆、高粱、小米、黄米、江米八种粮食和红枣做成。头一天晚上,要把洗好的食材泡好,第二天把各种食材放入锅里,先用大火煮,再用小火慢慢熬,母亲不时地掀开锅盖,拿起锅铲翻搅。那跳跃的炭火映红了她彤红的脸庞,热腾腾的蒸汽缭绕在她的左右。 天刚亮,腊八粥的香气已经弥漫在整个窑洞里。每年的腊八节我都是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一家四口温馨地吃“腊八粥”,每当我手捧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看着碗里各色豆子,红色枣子,阵阵美味粥香沁人心脾,心里暖暖的,有种说不出的畅快,那滋味在我嘴边流淌,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父母亲自己碗里的红枣舍不得吃,都放到我的碗里。 时光在记忆中潺潺流过,记忆中的腊八粥是那么地让人回味和想念。其实,腊八节除了一碗美味的腊八粥之外,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怀念。那母子之情,血脉深亲就好像这碗腊八粥的浓和甜。儿时那碗融合着爱与祝福的腊八粥,既是对母亲的一种回忆,又是对母亲的一种思念,更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2021年1月19日于神池县 ![]() 郝守华,1956年11日5日出生于山西省神池县龙泉镇南庄子村。神池税务局公务员,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文章主要发表在《神池文苑》和《太原道》等媒体。《童年忆事》被神池县文联、神池县作家协会、神池县总工会入选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神池文学作品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