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的世界里 做一个 沉静的读书人 ![]() 主播:雨朦 作者:香蕉鱼 1 关于杨贵妃的死,有好几种说法: 一、死了,死在了马嵬驿。 二、没死,漂洋过海去了日本。 三、像正在上映的《妖猫传》上说的,虽死犹生。 关于杨贵妃的故事千古流传,似乎每隔几年就要把她与李隆基的爱情翻拍一遍,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重现她的那个时代。 可是,光有翻拍和传说,还是不足以解释一个宠妃只活了36载春秋,为何会如诗人般永垂不朽。 2 她的死,定格了绚烂。 当时,安禄山叛乱。 756年的一天,天色已晚,延秋门内,士兵和宫女们却秩序井然,车队分两支而出。杨国忠站在最前面,等待着皇帝的车马——他们载得多,拉得重,走起来要慢一些。 到了渭水,天色已亮,一缕缕光线从山的另一头翻了过来。 那里有一座古桥,是汉武帝时期建的,车马走到桥上,李隆基伸头回望,宫殿已经很远了,仿佛一种遥远而虚幻的魅影,不再由他掌控。 他转过头来,望着他的贵妃。 高力士来报,“长安城已大乱,百姓流离失所。” 逃亡是秘密进行的,知道此事的人不足一半,所以当他们确定皇帝已经不在,便开始抢劫。 那么,到了咸阳应该没事了吧? 到了金城应该没事了吧? 不行,都不行。 金城城外呢? 杨国忠笑着说,“那边的驿站应该可以歇脚。” 马嵬驿,距长安城有四十多公里,抵达的时候,所有人都饿了。 李隆基吃了一半的饼子,问贵妃要不要也吃一点。 她笑着说,“不用。” 从宫里出来这一路,她心惊胆战,没睡过一个好觉。 她要打扮一下自己,尽量弄得漂亮些。 从表面上看,她似乎还没预料到死亡将至。 不过,她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命运,心中也再无侥幸。 屋外聚集了很多人,火把星星点点穿插于众人之间,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风一吹,火星子窜上天际。 大家都在交头接耳,有的说处死杨国忠,有的说处死杨贵妃。 这时,有人蹭蹭走进来,大声报告,“宰相大人被杀了。” 原来,杨国忠刚一出去,一箭飞来射穿了他的胸膛。 之后,十名金吾卫冲上前来,举刀砍死了他。 杨贵妃只是点点头,什么都没说。 陈玄礼亲自来报,“杨国忠已死,贵妃不宜供奉,将士们请皇上正法。” 高力士跪倒在皇帝面前,“老奴罪通于天,皇上力不能及,请贵妃自便。” 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保全贵妃已经无望。 杨玉环被请入了内屋。 两名內侍用帛勒住了她的脖子。 只听大喊一声,“行刑。” 脖子上的帛收紧了,紧紧地压在气管上,她感到呼吸不畅。 “再绞!” 一声令下,贵妃气断。 高力士立刻请陈玄礼等人来验尸。 近看之后,确定人已死,他们便立即退下了——所有人还守着传统的礼仪不放。 几个时辰后,众人心满意足,渐渐散去。 李隆基也跟着队伍离开。 马嵬驿只剩下一个人,准确的说,是一具尸体。 她整个人躺在冰冷的地上,穿着华丽的衣裳,一动不动。 她脖子上的勒痕还在。 她就是杨玉环。 3 安禄山叛乱,开启了延绵8年的安史之乱,再不复盛唐壮景。 做了太上皇的李隆基来马嵬驿探望,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连冤魂都散去了。 他追悔莫及,每天以泪洗面,眼睛都哭坏了。 他午夜梦回时,处处是贵妃音容笑貌、婀娜舞姿,一伸手却抓了个空影。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杨贵妃不再属于李隆基一人。 她成了盛唐的象征。 她成了诗人的梦幻。 她成了千年时空的终极秘密。 她成了四海八荒的至尊瑰宝。 4 李白写她,说云想衣裳花想容。 那天傍晚,天色靛蓝。 李白正与几个朋友在酒楼里喝得烂醉。 李龟年从宫中赶来,“李白人呢?” 小二指指楼上,李龟年拉起裙子,往上奔去。 看见李白,抓起一杯冷水就朝他脸上泼去。 “贵妃和皇上正在沉香亭赏牡丹,你还不赶紧的!” 说完,手一挥,几名大汉把李白架起,快步架到宫中。 兴庆湖畔,皇帝和贵妃正在长廊里散步,身后跟着一顶空轿和一群梨园帝子。 牡丹正在园中盛放,与微微月光争奇斗艳。 皇帝问了一句,“此景此景,怎能唱旧词?” 李龟年喊道,“李白到。” 李白酒气熏天,“臣今天醉了,倘若陛下借我胆子,我就写。” 他左右望望,“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皇帝心情好,爽快地答应了,让两名内侍架着李白,另外两名内侍抬着朱丝为栏的稿纸。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云做衣来,花儿当容。 春风拂来,露香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的你,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李白走笔成章,一挥而就。 可惜,这首诗并没有为李白某得一官半职。 高力士与杨国忠服侍他之后,一直怀恨在心。 事后,两人总是在贵妃身边嚼舌头。 以致,皇帝要重用时,贵妃却极力反对。 无奈,只好赏金银,让李白云游四方去了。 5 杜甫写她,气她骄奢,叹她哀婉,嫌她祸国。 杨国忠成为宰相的第二年,杜甫的政治理想破灭了。 他愤愤然写下《丽人行》。 这时候也是春天,长安曲江河畔聚集了很多人。 杨贵妃也在,她面若桃花,身段妖娆。 皇帝给她了一个专属的700多人的设计团队,所以她周身尽是绫罗绸缎。 杨国忠正在与她的姐姐虢国夫人挤眉弄眼,好不自在。 这一天,极尽奢华,金鸟纷飞,好一派生灵涂炭般的奢华。 不过,很快,安史之乱来了。 战乱延绵,百姓流离失所。 亲身经历了战乱杜甫回到长安,再次来到了曲江边。 这次,他却看呆了,一片萧索,满目废墟。 当年的奢华再次闯入回忆中,却愈发显得此情此景荒凉无比。 他非常痛苦,回去之后就写了一首《哀江头》。 其诗,最后两句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变了之后,国破山河。 变了之后,盛景不再。 那些人,那些事,都不见了。 黄昏时,只有骑兵满城里转悠。 唉,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对贵妃有了些许同情。 可是,半年后,对贵妃的哀叹变成了怨怼。 他突然发现,安史之乱中的皇帝没一个比得上当年的玄宗。 谁是罪魁祸首? 杨贵妃。 她就是盛唐的褒姒,就是盛唐的妲己。 杜甫愤恨不已,写下《北征》。 长篇叙事,道不尽爱国衷肠。 对贵妃,对玄宗,又爱又恨,不能自已。 但最终,也没有办法转环。 6 白居易写她,长恨歌里恨绵绵。 一天,他与友人在马嵬驿附近游玩,友人突然说起,杨贵妃与皇帝生死离别时的情状。 “这样的故事,非神来之笔,不得加工润色。” 他鼓励白居易写下来,把这旷世绝恋写下来。 做寿王妃的那几年,已成过去。 做道士的那几月,也化为历史。 白居易的笔下,杨贵妃的人生只剩痴与爱。 她小名叫玉奴。 长大后名玉环。 凤凰飞上枝头。 她舞姿翩翩,让人眼花缭乱。 她从不干政,让人放得下心。 是李隆基发现了她,便把她带回了宫中。 入宫后,她曾两次被赶出宫。 一次,皇帝不忍心,当晚就把她接回宫里。 二次,她在家里哭了好几天,见皇帝派人来看她,她便痛哭流涕,剪下一缕头发送给皇帝,皇帝大惊,又将她召回。 从此,宠爱日盛,一发不可收拾。 她爱吃荔枝,每逢荔枝熟透的季节,皇帝就设派人五里一地,十里一站,给她从千里之外运送新鲜荔枝来。 她善妒,见皇帝与其他妃子交好,便借酒消愁,放浪形骸,皇帝见了,也不生气,只是将她送回榻上,好生照顾。 然而,灾难也在酝酿中。 她的哥哥杨国忠被封为宰相。 她的几个姐姐,全成了有名头的“夫人”。 她的亲戚(父母早已去世)全都大胆敛财,大胆敛权。 所以,白居易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爱至极,还不够。 七夕时,贵妃与皇帝一起,站在长生殿外,仰头望着满空星辰。 那天已经是半夜了,他们手拉着手,对彼此许下愿望: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白居易写完《长恨歌》时,时间已经来到806年了,离杨贵妃去世,已经整整50年。 7 因为李白,因为杜甫,更因为白居易,杨玉环的故事传遍了五湖四海。 她真人已去世多年,但在那些被生死界定好了的、无法经历那段盛唐旧事的人眼里,她却栩栩如生,不仅活着,还有了后裔。 2000年,山口百惠接受采访时就说过,“我是唐朝杨贵妃的后代。” 当然,这种话说说也就过了。 但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杨贵妃虽然去世,无数人却要她活过来,再过一次,多活几次,恨不得作为自家祖先活着,让自己也沾沾光。 8 那么,一个宠妃,何至如此: 因为爱情故事的坎坷崎岖? 因为伦理纲常被置于不顾? 因为旷世绝恋当真前所未有? 不。 史学家们说,历史上界定的盛唐是650年到820年。 明代高棅说,他以为的诗歌史上的盛唐,是713年到766年。 无论哪个区间,杨玉环都正好在最中间,属于那极盛之时的终极璀璨。 她不像武则天,改朝换代,千古女帝。 她不像太平公主,翻云覆雨,孤独一世。 她只是,像极了谜一般的盛唐。 当我们怀念她,我们怀念起那个想象中的盛唐。 当我们惦记她,我们惦记起那个传神般的盛唐。 耳边三次,玉碎声响, 一生一次,梦回唐朝, 便是朝朝暮暮,不回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