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克丨简述玄学对魏晋书法的审美启示

 mengk4fz0yyf5h 2021-12-08

作者:肖克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魏晋时代的书法是书法艺术的“自觉时代”, 玄学为书法的审美提出了许多启示, 正如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的那样:汉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然后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关键词

审美、启示

正文

影响艺术的根源是哲学, 中国艺术是受中国哲学的根本性影响, 而在中国哲学中对于文人影响最大的是哲学中玄学。

玄学开端于魏正始年间, 玄学的“玄”最早出于《老子》“玄之又玄, 玄众妙之门。”因为玄学的主要经典是《周易》、《老子》和《庄子》这三部书, 被称为三玄, 玄学即因此而得名。玄学的产生是从西汉到魏晋的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 它标志着西汉儒学的没落和一种哲学新潮的崛起。

文章图片1

魏晋时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 战乱频繁, 时局动荡, 政权更跌, 民不聊生的时期。封建社会经过了秦和汉的大统一, 步入了分崩离析的时代。人们不得不对理想与现实、哲学与政治等关系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探究, 这是玄学崛起与兴盛的根源。封建性的门阀氏族地主阶级, 它正是魏晋玄学得以产生的阶级基础, 正是有了这个新的阶级的存在, 玄学由之兴起。

魏正始年间, 侗晏、王弼等人在思想领域宣扬老庄思想。《文心雕龙·论语》云:“魏之初霸, 术兼各法。侗晏之徒, 始盛玄论。于是蚺、周当路, 与尼父争途矣。”以老庄哲学为体的玄学思潮成为士大夫阶层人士普遍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意识。它既能为大族的特权寻找理论体系又能为大族的奢侈腐朽生活进行辩护, 并给大族在现实斗争中的不安以精神寄托。

魏晋重清淡, 这时的贵族士大夫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寻逸乐, 标榜超脱虚静, 追求放任自然。后来阮籍、嵇康等人为代表的人物, 在朝生不知夕死的混乱年代, 补天之志不得施展, 使舍儒学而趣好老庄, 操情独往, 纵逸傲世, 蔑视礼法, 纵酒放达, 在玄分日盛的历史条件下对士大夫的精神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样, 玄学一度成为艺术文化的主流。

在玄学思想的“有”“无”“形”“神”“自然”“言”“象”“意”影响和启示下, 造就了一大批魏晋文士。在这种美学追求下, 书法艺术出现了神韵异常, 风度翩翩的行书字体, 出现了王羲之, 人品字品高妙的书圣。在社会人伦天地万物中, 更为重要更为本质是无形无相, 寂然无为, 玄妙莫测的“无”。而这个无所不在, 无所不能的“无”, 不是别的, 正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道”。在对“道”的景仰与推崇中, 人们进而注重人的精神风貌, 注重人的形貌举止的神采风韵, 当这种思维审美方式扩展, 渗透到书法艺术领域的时候, 就必然要求以书法艺术的神采风韵为鉴赏对象了。

文章图片2

再次形神问题, 自先秦就已提出, 到了魏晋南北朝, 形神问题讨论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玄学对人的性情, 才智, 品质的思考。何晏、王弼把“神”规定为有限“形”的一种无限自由的境界。嵇康既主张“形恃神而立”, 也主张“神虚形以存”。在艺术上有“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书法艺术正好在这一时期, 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形态。当他们从人物品藻转向书法鉴赏时, 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品藻的目光来鉴赏书法, 将人的气格神貌比作书法的风格神采, 将客观事物的韵度精神也纳入书法艺术中来。

魏晋文士追求书法的“神采”, 这“神采”就是恬淡玄远、清新自然的“韵”。魏晋文大志士在艺术理想中追求的是一种清单纯朴、恣意飘逸的艺术表现, 从书法表现出来的仍然是飘逸的魏晋风流。举凡书法艺术中的精品, 都不特定书写技巧的古法再现, 而更为重要的在于它的形式之美去反映发出其中蕴集者的精神之美, 二者之间, 以形传神, 神借形现, 形神兼备、互为辅成, 共得益彰。这种形式美与精神美, 外美与内美、形成神的辩证统一就构成了我国汉字书法的完整的艺术美。在魏晋时期书法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魏晋时期, 崇尚自然的观念很盛, 文士以遁入竹林崖穴维高迁, 故晋人书法审美多以自然比拟。“远而望之, 若翔风厉水, 清波涟漪;就而察之, 有若自然。”“远而望之, 摧焉若阻岑崖, 就而察之, 一画不可移, 几微要妙, 临时从宜。”这是卫恒《四体书势》中对古文和草书的描写。最高层次的“美”, 必定“若自然”, 也是不可言喻的, 因为它是“道”的精神体现。

魏晋文士注重对审美主体的体察, 即“受使其形者”。王弼提出“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 发展了庄子的“得意而忘言”的思想, 这为“尚意”的审美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尚意”即“须使书意转深, 点画之间皆有意, 自有言之不尽.得其妙者”必“意在笔前, 然后作家。”这便揭示了书法创作过程中主体渗透客体与情感, 必须以“意”而入字, 达到人书两深, 相互交触, 提出书法作品中所具有的主体精神——“意”。

文章图片3

书法既然倾注了书法家的情感, 那么, 情感的流露就是作品中的“意”的展示。为了表现人物心灵与外表和谐统一的玄意美, 在书法审美上, 正是这种“尚意”思想的影响下, 逸笔草草, 迎合了魏晋文士的审美要求,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心语》中说:而晋人风神潇洒, 不滞于物, 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 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 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邓以蛰在《书法欣赏》中也谈到:“魏晋人浸润于老庄思想, 入虚出玄, 超脱一切形质所在, 于是'逸笔余兴, 淋漓挥洒, 或妍或丑, 百态横生’之行草书体, 照耀一世”。王羲之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中道:“书之气, 必达乎道, 同混元之理……把笔抵锋, 肇乎本性”, 书法的审美完成了一次革命, 从重“象”转到重“意”。

玄学是魏晋美学的精髓, 魏晋玄学其宇宙人生观恰恰是一种审美的艺术观。魏晋文士富于这种宇宙人生的深情, 所以在艺术上有着不可企及的成就。晋代书法, 如朝霞、如烟云、如清风、如丽水、如春华, 是玄学的映照, 以超妙的艺术为盛康时期的中国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从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来看, 可以说魏晋玄学是有着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