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盛银:例谈如何运用体育活动激发初中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昵称15221501 2021-12-09

知网收录:《基础教育参考》2112月刊

例谈如何运用体育活动激发初中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夏盛银   邮编:444322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时期,在校期间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为初中生身体良好发育、心理素质良好锻造提供坚实的基石。科学表明,适当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得压抑的心理得到有效的释放,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团结同伴、尊重观众,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体育   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     心理品质     培养策略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用,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扰、克眼心理障碍。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又是青春叛逆朗。难于外界的影响和个人自身的特殊性,孩子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理由,表现为:思想落后、意志薄弱、不服管教、我封闭、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和消极对抗、沉迷网吧等等。。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长期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躯体的健康是外在的表现,而心灵的健康与否,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应更加重视。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家庭教育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让学生做相同的体育项目与同等负荷的体育运动时就表现出不同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而应该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充分沟通之后,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发展状态,并依照心理发展水平及能承受的运动量划分不同层次。这样就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运动项目,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进行集体协作方面的教育,这样能平衡他们的性格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坚持以正面积极的教育评价为主,要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少苛求,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捕捉和扩大学生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生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二、体育活动与心理沟通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我在教学原地踏步立定这课,我发出了原地踏步的口令后,学生们便开始有节奏地练习着,尽管有的学生动作做得并不到位,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跟着我的口令练习踏步。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右手朝一个男生指了指,我的眼光落在站了第四小组第五排的王光身上。只见他低着头,双眼看着脚尖,呆呆地站着。我急忙来到这位学生的跟前,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练习呢?”“我的脚…………不是……”听着他语无伦次的回答,你的脚怎么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原因。原来他很小的时候脚受过伤,走路有一点瘸,如果跟着同学们做练习的话,步子一高一低,他怕同学们嘲笑他,所以不敢做。看着他自卑的样子,我暗暗发誓,要让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充满阳光和朝气,健康快乐地学习。这时我让全班分散自由练习,把他留下,亲切地对他说:身体上的这点缺陷不是你的错,没有关系的,同学们不会嘲笑你。你愿意试试吗?”“嗯!看着他开心地一遍又一遍练习,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那充满自信的眼神让我感到很欣慰。有身体缺陷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产生我有缺陷因此我难以应付的消极自我暗示,这种暗示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紧张,导致能力不能正常发挥而失败,使其蒙上了自卑的阴影。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多鼓励,培养自信、自强的人生观,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三、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
用适当的语言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疏导。
学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一句话中感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脑子里就会涌现出我能行”“我最棒等渴望成功的欲望。要尽量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在明白一个道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实践操作,心理教育可以融入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
        2.
创设集体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的爱并在爱中学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
       
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对学生独立性、坚韧性和果断性的培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同伴的指导下改正,在同伴的合作下完善。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下去练习,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时,他们会在主动、自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实现身体与心理完美的统一。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都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机,只有在与学生的活动中共同分享快乐、分解困难,才能使学生摆脱陌生感和恐惧感,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注重课堂的延展性,在耐人寻味的结束语中感悟生活的乐趣、课堂的美好。
       
要为学生确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当代学生成长及成材的重要保证,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和探索。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 

        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其它学科主要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有轻松快乐的一面,也有吃苦劳累的一面。教学中我们不能以一面去取代另一面,我们不可忽视一些学生不愿参与的运动项目所起到的塑人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的环境太过呵护而使得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耐久跑教学是这一类学生所惧怕的。曾有人提出取消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达标考试,认为这一教材与快乐体育相背驰。我却不这样认为,快乐不等于健康,我们不能为追求快乐而抛弃健康,耐久跑教学的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类似的教学内容,以弥补部分学生成长环境的不足,当然教学策略不能死板,以免枯燥的教材更加枯燥,要善于运用教具,并给予学生参与的动力,合理地安排运动场景,适时地锻炼学生的忍耐力,让学生体会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其心理环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关注学生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课训练中集体性的活动,能使学生学会理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助于学生摆脱消极、焦虑等不良心态,克服这些狭隘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而且,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协调配合和竞争的机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有的体育活动一般一个人是无法进行的,必须多人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进行对抗竞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之中更加注重小组内的协作配合,锻炼每个学生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有着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增强和提高有重要作用。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和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激起学生的上进心,从而达到体育教学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鸿 对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全程研究.体育教学,2009,第3期。
        [2]
赵建震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田径,1996
        [3]
吴建 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理论依据与课堂教学设计.体育教学,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