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新石器时代玉器工痕特征及鉴别方法

 积祥轩 2021-12-09

初具雏形的古玉图片库
自今起,将为大家系统的、详细的解析古代玉器工痕。首先,我个人依据古人治玉工具及工艺特征,将古玉工痕分为五个阶段:
一、新石器时期;
二、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
三、战国、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辽、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至20世纪60年代。
最近在与粉丝交流、沟通、古玉鉴定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我问及粉丝会不会看工痕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结果发过来的古玉,现代电动痕迹清晰可见
工痕到底该怎么鉴别?其实很简单,同时也很复杂。简单的是,比如古玉手工打磨痕迹,只要能分辨出解玉砂在游离状态下产生的无序痕迹就可以了。复杂的是,每个历史阶段的治玉工具、工艺不同,如果不能详细了解、掌握相关知识,那就只能凭借手工打磨痕迹来分辨古玉工痕。而随着古代治玉工具、工艺的发展,玉器的打磨越来越精细,有时甚至看不到解玉砂打磨的痕迹。我曾遇到一位“古玉高手”,以红山文化玉器打磨产生的解玉砂痕迹作为古玉鉴别真伪的唯一条件来鉴定汉代玉器,得出的结论是看不到解玉砂打磨痕迹,故认为是假的。对此,我的回答是:“一切都以你的认知为准!”
言归正传,如何通过工痕鉴别新石器时代玉器?我认为,首先要先知道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制作过程及所使用的工具。目前所有已发掘的新时期时代遗迹、遗址、墓葬中,并未有碾琢玉器的砣机出土。但通过对现有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器研究后,有专家、学者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已有简易砣机出现,并出现了金属砣具。
我个人在实际古玉鉴别中,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对于所有带着明显砣具琢刻的阴刻线纹的新石器时代玉器一概鉴定为仿制。因为没有明确的考古发掘证据能够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砣机,那么就按照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绳、线、片状切割及磋刻的治玉工艺作为鉴别条件。对于这种鉴别方式,可能会有漏掉的真品,但绝对不会买到仿品。如果有人对此有疑义,完全可以忽视此篇文章,更不必找我辩论,因为我的回答永远都是:一切都以你的认知为准!
那么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先民是如何制作玉器的呢?以现有的考古发现实物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古代先民以兽皮或植物纤维制成的绳索,蘸以解玉砂浆,将绳索中间套在要琢制玉器的部位,手持绳索两头,左右往复拉扯,便可以在玉器上留下沟槽痕迹,或用以切割玉料。如图:

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箍形器

红色标记为绳切割时留下的类似于波浪的痕迹,这件箍形器的制作过程:先在边缘钻一个上下通孔,然后将绳索穿入,配合解玉砂浆,来回拉动绳索,达到切割出箍形器内芯的目的。而波浪痕迹就是由于绳索偏离原有轨道所形成的。一般箍形器成器后会将切割形成的波浪痕迹打磨掉,但如果偏离过大,则通过打磨也会留下痕迹。有研究表明,在当时红山先民切割一件箍形器内芯的时间最少要在十年以上。

台北故宫、红山文化晚期 玉猪龙 7.8X5.65X2.6厘米

放大观察此件玉猪吻部的阴刻线,线槽宽大,非砣具所碾琢而成。
有人可能会问,你怎么能确定不是砣具痕迹?对于这个问题,我可能会需要几千字甚至上万字回答。但我只想告诉他,去看馆藏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吻部,是否都是如此。

台北故宫藏  良渚文化晚期 玉琮、47.2厘米高

1、管钻痕迹。手持空心圆柱状工具,蘸解玉砂浆,双手左右搓动即可完成;
2、边缘陡直,底部平滑,应用板状工具如木板、骨板蘸解玉砂浆前后磋动所形成;
3、靠近玉琮棱角处线槽越深,且宽度增大,应为绳索蘸解玉砂来回拉动所形成。

故宫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青玉琮

江苏常州出土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组合纹玉琮 

1、边缘陡直,底部平滑,应用板状工具如木板、骨板蘸解玉砂浆前后搓动所形成;
2、管钻痕迹。手持空心圆柱状工具,蘸解玉砂浆,双手左右搓动即可完成;
此件神人兽面纹玉琮标注1、2处的制作工艺,与上图无神人兽面纹玉琮一致。
如果认为此件玉琮细密的阴刻线为砣具所碾琢,那么砣具一定是非常薄的扁状圆盘,而且圆盘中心点要有孔穿以木棍固定,并使用砣机带动其转动,配以解玉砂浆在玉琮上琢刻出纹饰。玉琮细密的阴刻线的宽度达到毫米级,作为以青铜为材质的商代砣具所碾琢出的阴刻线比之宽大甚多,只有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制砣具才会碾琢出毫米级的阴刻线。但战国时期的阴刻线虽然细密,却多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而曲线多为绞丝纹,更没有达到此件玉琮上阴刻线纹的弯曲扭转的程度。如果解释不了上述的问题,就无法证明此件玉琮上细密的阴刻线纹为砣具所碾琢。
既然无法证明是砣机碾琢,那么就只能认为是刻划所致。我认为,刻划此种细密弯曲扭转的纹饰,需要尖锐之物或配合解玉砂浆,或直接刻划。无论何种操作方法,皆可做到。另外,手动刻划的最大优势是曲线,而最大的劣势是直线,这点与砣具正好相反。如不相信,请自行尝试在石头上刻划。

故宫藏  凌家滩文化  玉刻图长方形板

图中这条阴刻线可以看到中途变向痕迹,如果是砣机碾琢需要变向时,会出现接刀或者歧出现象,而这条线却在线内完成变向,这是手动刻划特征。如不信,可自行在石头上刻划实验。

故宫藏  玉人首  石家河文化,高3.7厘米,宽4.2厘米,厚1.7厘米

石家河文化距今5000多年,标记部分放大观察,可以看到为刻划痕迹,非砣具碾琢。右下应为一条阴刻线,但却出现了两条阴刻线,而重合分开明显。应为磋刻时出现失误所致,而这种现象在砣机碾琢的阴刻线上基本上是见不到的。如不信,那就在国有博物馆馆藏古玉中查找,如果找到请把玉器的图片及出处、所藏地点一并告知我,谢谢。

甘肃定西众甫博物馆收藏的齐家文化玉琮
虽然图片放大不是很清晰,但也是可以看到横向线槽特征与砣机所碾琢的阴刻线特征完全不同。

放大观察可以看到齐家文化玉器片切割痕迹
由此可见,齐家文化先民已经可以熟练利用片状工具、解玉砂浆对玉料进行切割,同时也可以刻划出简单纹饰,如上图玉琮的横向线槽。
假如对此有疑义,那么请先去甘肃定西众甫博物馆实地观察此件玉琮,如果找到玉琮横向槽纹为砣机所琢制的证据,请一定要发给我,谢谢。
以上选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石家河文化及齐家文化时期五件带有纹饰的玉器做观察对比,以验证我个人认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无砣机工痕的观点。将此观点应用在实际古玉鉴定中,并延续到整个新石器时代玉器无砣机痕迹。再次声明,此观点不能作为学术观点,但作为购买新石器时代古玉的重要鉴别条件,是不可或缺的。正如我所坚持的“宁可错过,绝不买错”的原则。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无砣机痕迹虽然是鉴定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重要条件,而且具有一票否决权。但是,此条件不具有一票鉴真的权利。即使一件疑似新石器时代古玉,经过仔细观察未发现砣机痕迹,而且也可以看到明显的片状、绳或线状切割痕迹,但也不能百分百认定为真品。还需要辅助沁色、器形、纹饰、玉料等条件是否符合新石器时代玉器特征和习惯。例如:鉴别一件古玉,如果鉴别为假只需要一个条件即可,但如果鉴别为真,则需要三个或者更多的条件,最关键的是不能有一条符合为假的条件。绝对不能拿着一件假古玉比照真古玉的特征而生搬硬套,不然假到不能再假的玉都能鉴别成真古玉了。因为,哪怕是臆造的古玉,或多或少也要参考一些真古玉的特征,所以鉴别古玉时,千万不要只想着手中要鉴别的玉有哪几个条件像真的,而不去想哪个条件与真古玉不一致。

牛河梁遗址出土  红山文化双人首三孔玉梳背饰
另外关于古玉打磨痕迹本来想跟着工痕一起讲解的,但转念一想,如果合在一起讲,很有可能会把本来不太明白的粉丝彻底讲糊涂了。虽然古玉打磨痕迹和工痕在鉴别上有本质的区别,但对于新手而言,很有可能会学混淆,到最后变得一塌糊涂。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有人自认为打磨痕迹就是古玉的工痕,结果看不到解玉砂痕迹的古玉一概鉴别为假。虽然这种方式不予提倡,但精神可嘉。假如,古玉作伪者专门针对此类人而所作假古玉呢?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其实,玉器表面打磨留下的解玉砂痕迹作伪简单至极,一般现代玉器揉光多用机器抛光。如果换做金刚砂条手动打磨,那么放大后一定会看到玉器表面遍布看似无序的解玉砂痕迹。如果以鉴别打磨痕迹作为鉴别古玉真伪的唯一条件,遇到这种玉器该如何应对呢?

牛河梁遗址出土  红山文化玉发箍。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均有此物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只是我不想说的太直白,因为得到的越容易,就越不会珍惜。所以,我举个例子来解答这个问题,只有实际操作后才会明白如何分别古代玉器打磨后留下的解玉砂痕迹与现代手工使用金刚砂条打磨玉器留下的痕迹。
准备一块带有漆面的木板或者铁板,如果不差钱可以用自己的汽车前机盖或后备箱盖。首先要分成两块区域。一块区域用砂纸摩擦几次,砂纸颗粒的大小应与另一区域所要使用的细砂相同或差距不大;另一块区域用细砂,加水成砂浆状,然后涂在要打磨区域的漆面上,用毛巾按住摩擦几次。无论用砂纸还是细砂浆,一定要做到摩擦的次数相同、方向相同、力度相同。最后,用放大镜观察两个区域漆面的变化,心中自然就明白该如何区分真正古玉与作伪古玉的打磨痕迹了。
第二阶段的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玉器工痕,受篇幅限制,我将分开详细讲解。如果诸位粉丝觉得此篇古玉工痕解析对你收藏古玉有所帮助的话,那么就请点赞、转发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