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民兵英雄冯二娃

 李振堂 2021-12-09

1915年,冯二娃出生在宁武县石家庄乡沟口村一户农民家庭,六岁时父亲病逝,随后嫁母亲到今静乐县中庄乡长坪村。由于家庭贫困,冯二娃只读了三年书,十一岁开始在村放牛务农,家里只有两眼破土窑洞,生活异常贫困。

19377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侵华战争,从此把中华民族带入了艰难岁月。冯二娃正值年轻力壮,对日寇的烧杀抢掠恨之入骨,点燃了他仇恨日寇的火焰。经常奔波于磨管峪杜家村、磨管峪、任家村、堂尔上等周边各村,和其中的进步人士频繁交往,思想也逐步趋向成熟,于是较早的投身于抗日救国活动。

组织民兵送情报组织民兵送情报、埋地雷、锄汉奸。日本鬼子在沟口村设立据点后,鬼子和伪军经常到周边的村里抢牲口、抢粮食,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当地都是农耕地区,村民没有牛、驴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父亲为了解决村民无牛耕地的问题,秘密组织民兵开会,组织民兵深夜到沟口日军据点把日本鬼子抢走的牛、驴牵走,然后一一送还村民。通过几次这样的行动,不但直接解决了农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反抗意识。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积极武装自己,组织民兵组织,顽强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才有出路。

冯二娃先后亲自建立了多个民兵武装组织,从1939年至1945年期间,曾多次带领民兵参加过抗日活动,担任当地民兵大队长期间,协同磨管峪、任家村、堂尔上、前文猛、双路等地民兵共同抗击日寇抢杀。

曾带领80多人民兵队伍,杀死伪军、汉奸11人,在当时威振整个静宁地区,是日军、伪军闻风丧胆。在一次偷袭沟口据点日伪时,不小心被对方发现,两个鬼子穷追猛打,父亲凭借自己当时身强体健和熟悉地形的优势,翻山越岭。拼命地摆脱鬼子的追击。但也因筋疲力尽口吐鲜血落下了病根。

由于敌人的骚扰与破坏,村民们不能进行正常生产,许多耕地荒芜,粮食大幅减产,人民生活极度困难。根据地、游击区人民,为了打破这种被动局面,在与伪军战斗中,逐步创造了变工互助合作、劳武结合、联防战斗等以武力保卫生产的方法。晋绥民兵英雄冯二娃领导的中庄村之劳武结合,就是搞得较好的。

中庄村位于今静乐县北中部,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庄。多年来,在阎锡山的反动统治盘剥下,人民生活非常贫困。一九四零年春天,赶走了顽固派,建立了抗日民主新政权,村里成立了农救会,有了共产党的领导,经过减租减息快,大生产运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一九四零年春天,日军在南沟口扎下据点。三天两头出来抢粮、抢牲畜、抓民夫,强迫老百姓搞“维持”。村里有些地痞流氓开始与敌人勾结。农会主任冯二娃告诉他们:“我们是中国人,决不能出卖祖宗,给日本侵略者当奴才!”冯二娃教育群众:“日军是油捻捻套耗子,如果上了圈套,以后就不自由了!”

“维持”,敌人又不肯罢休。到了第二年春天,敌人经常出来骚扰,不让老百姓种地。农救会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提出一步一步“把敌人挤出去”的战斗方针,决定首先整顿民兵组织,准备用武力斗争保卫春耕生产。

敌人常常在佛晓前出击,冯二娃带领民兵每天鸡一叫,就起床,一面查岗,一面拾粪,加强对敌人的警戒。

二月初的一天,驻在南沟口的敌人真的跑出来了。冯二娃把民兵集合起来,立即派人通知掩护群众转移。其余的民兵由他带领,埋伏在村前的山洼里。当敌人刚进村,冯二娃一声令下,民兵向敌人一起射击。步枪子弹和手榴弹在敌人群中开了花。敌人碰了钉子,很快扭转屁股逃跑了。

自此以后,民兵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老百姓都说民兵有本事,村里一些青年人自动参加了民兵组织,民兵经常出去侦察敌情,骚扰敌人,保护群众开展春耕生产。

民兵保护了春耕生产,可是他们的地让谁去种呢?冯二娃和群众商量提出工变工的办法,决定成立变工队,把民兵分别插编到变工队里,由民兵掩护群众生产,群众帮助民兵种地。在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民兵在变工队里种地。大家感到这种办法很好,所以就按居住条件,自由结合,全村组织起十二个变工小组,各组挑选了组长,大伙公推、冯二娃为大队长。他带领群众一面生产,一面开展对敌斗争,不管春耕秋收,天一亮变工队就上地,民兵出去活动,如果发现敌情,就鸣枪报警,地里的群众听到报警,立即进行有组织的转移。

由于民兵竭力保护春耕生产,所以一全村的土地基本上都下种了。但是离敌人据点不远的地方,还有二十多垧土地没有下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冯二娃召开了变工队会议,他说:“政府号召我们扩大生产,不能荒芜一垧地。咱们可以组织突击队,带上几个民兵,牵上几俱大犍牛突击下种。如果敌人出来骚扰,我们就很快往回跑,如果情况紧急,由民兵在前面抵挡一阵……”

大家都赞成他这个办法。第二天,组织了八个人,由四个民兵作掩护,牵了四条耕牛,突击四天,就把二十多垧地都下了种。放哨的民兵还活捉了两个特务。

快到秋收的时候,民兵发现敌人要出来抢粮食。冯二娃组织全村群众快收、快打、快藏。全村十二个变工组,合编成七个抢收队。突击了五六个昼夜,就把所有的庄稼全部收打埋藏起来。赶敌人出来抢粮的时候,场里边收拾的干干净净,连禾秸、干草也找不到了。

民兵事先在路上埋了两颗地雷,敌人往回走时,踩着了地雷,炸死一个日军,还炸伤两个伪军。

在劳武结合中,民兵提出“不让敌人抢走一条耕牛”的口号,变工队则报以“不荒民兵一垧地”。一九四三年,中庄村二十四户群众参加了变工队,节省下两千多个劳动日。因为民兵保护了生产,所以全村很少遭受损失。

一九四四年一月,晋绥边区召开第三届劳动英雄大会,冯二娃当选为晋绥边区特等劳动英雄,成为全边区群众学习的榜样。

冯二娃获得了头等奖,他牵着一条大犍牛,背着一只新步枪,戴着崭新的子弹袋,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

他给群众传达了群英会的盛况,提出要在变工队里普遍开展爆破运动。他说:“现在只有四十几个民兵,保卫全村一千多口人的生产,困难是大的。如果让全村人都拿起武器,进行自卫战争,我们的生产就更有保障了。”

大家同意他的设想,于是就在变工队里筹集资金买地雷,接着又成立了妇女儿童爆破组。

他们把筹集起来的资金,除买了一部分地雷外,同时买回一批造地雷的原材料,在群众中又收回一些瓷瓶铁壶,准备制造土地雷。他派出两个民兵到县上学习爆破技术,回村后先教民兵,由民兵又传授给变工队。不多几天,全村就有五十多人学会埋地雷,有二十八人学会造爆发管。

此时,冯二娃又组织全村群众挖雷坑,每人每天埋一个,不到一个月,河滩里、大路上、山腰间……到处布满了雷坑。

消息传到敌占区,敌人惊慌地说:“哎呀,中庄村不知道有多少地雷呢?”

冯二娃把民兵和变工队埋雷的地区和时间作了统一的规划,平时,每天晚上民兵在敌人可能行走的路上埋雷,第二天早上起雷,到了战时战况紧张的时候,民兵就在村外大路上埋雷,变工队、妇女、儿童则分别在村内、院内、大门口埋雷。

为了在战时统一指挥民兵作战,保护群众转移,冯二娃在中庄村统一成立了生产战斗指挥部,除分担领导指挥民兵作战、侦察敌情、变工生产、后方转移、运输供给、抬担架、抢救伤员以外,并分别领导各变工小组的生产,指导群众适时播种,及时收打埋藏粮食。

有了变工组织,又建立了生产战斗指挥部,使中庄村成了反“扫荡”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一九四四年秋天,他们在紧张的备战中,使劳武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全村以场面为中心,组成八个战斗小组,统一分配了每个人的战斗任务,做到了随收、随打、随藏,同时收割一块庄稼翻一块土地。变工队每天天刚亮就把牛羊赶到指定地点,并把行李捆扎好,准备随时转移。

每当锣声一响,全村男女老少,带着镢头、镰刀、地雷、步枪、火枪一齐下地。到了晚上,把武器集中起来,由几个人带回村,其他人往回背庄稼。夜里警戒锣一打,地雷立刻下地,由自卫队看守,民兵巡查户口,把村内村外严密地封锁起来。这样,不仅防止了敌人偷袭骚扰,而且使汉奸敌探也不敢随意活动了。

有一天,冯二娃得到敌人要出击的情报,马上通知全村老百姓捆扎好行李把民兵集中起来,轮流放哨,并规定有了敌情,由民兵打枪,全村马上转移。同时,把这个消息通知了联防区。

放了一夜哨,天亮了敌人还没有来,一个民兵跑回来说:“又是汉奸小子在造谣哩,敌人不可能来了!”

冯二娃说:“天刚亮,可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监视敌人!”说完,他独自一个人跑出去察看敌情。

刚出村,他就听见从对面的山坡上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他扭头跑回村里,叫来民兵,通知老百姓赶上牲口分头转移。

这时,民兵怕山上有敌人,要群众顺着山沟躲藏,冯二娃却说:“不行!民兵应分成两股,互相掩护老百姓从山峁上走。要不然,让敌人占据了山头,山沟里的老百姓就没法转移了!”

当他们爬上山坡的时候,联防区的周丙文带领民兵赶来了。这时,对面山上的八路军六团侦察员,正在配合联防区的另外三个民兵小分队同敌人激战。日军从另一个村里抓来四十多个老百姓,还赶着一群牛羊,急急忙忙地往据点里跑。他们只顾招架对面山上的民兵,根本没有注意朝中庄村方向冲上来的这股战士。

冯二娃和周丙文乘敌人撤退之际,指挥民兵向敌人打了一阵排子枪,骑马的伪班长被击中跌下马来,另两个敌人也受了伤,鲜血流了一地。

在两面夹击下,敌人丢下了抓来的群众和牛羊,顺着山沟拼命逃窜,有两个敌人钻进前面的水磨坊躲避。民兵以为敌人敌人都跑了,争着冲下山去打扫战场。冯二娃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他叫周丙文带着民兵在半山腰作掩护,他独自跑下山沟指挥战斗。民兵刚下山,躲藏在水磨坊的日军疯狂地向民兵扑上来,在半山腰作掩护的周丙文“啪啪”发枪,两个敌人便应声倒地。

从此,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抓住战争间隙,冯二娃发动群众订立生产计划。当时群众怀疑怕种得地多了要缴公粮,找出了许多借口,说什么:“种在地里,收在天上,谁知道能打多少!”有的还说:“籽儿也没有,还不知该种啥哩!”

冯二娃给大家作解释:“订生产计划是个奋斗目标。该开多少荒,翻多少地,除几遍草,搞什么副业,都得有个奋斗目标。”经过他的说服教育,每家都定了自己的生产计划。接着,由变工队组织剩余劳动力开荒地,到外村揽地耕地,组织了七头毛驴搞运输。结果一个春季就开了五十一垧荒地,挣回一千六百多元工钱,搞运输解决了全村群众的食盐、点灯和拌莜麦籽所用的烧酒。

自从日军被挤离南沟口,老百姓就产生了一种和平麻痹思想。他们感到民兵的力量大了,日本侵略者也怕的躲上走了,咱们可以安心搞生产了。对此,冯二娃感到问题严重,他说:“日军被挤走了,固然有咱中庄民兵的一份功劳,但是绝不能因此放松了对日军的警惕。日本帝国主义者现在还有进攻的力量,他们退到宁化堡,正是为了等待时机,图谋反扑。我们一定要加强战备,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工作。”

有人嘴里不说啥,心里却在想:敌人住在南沟口,一转眼就能到了中庄村,实在叫人提心吊胆。现在退到宁化堡,准是离得远了,即便要来骚扰,我们还可以想办法躲避哩。所以,对敌人的防御不是那么太认真了。冯二娃问他们:“兴县离敌人远,还是我们离敌人远?兴县离敌人几百里,敌人每年要去'扫荡’三、四次,而我们离敌人只有几十里,还愁敌人来不了吗?”

经过冯二娃的耐心开导,打消了一部分人的麻痹思想,全村掀起了抓武装、搞战备的热潮。群众自动捐献资金,购买军火,开展爆破运动。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借口没办法,不愿意筹集资金。经过调查走访,原来他们不是没办法投资,而是怕干部捉弄群众——光让群众投资,干部卖嘴。

第二天,冯二娃首先拿出五斗谷来,二千元晋西北农民币,其他干部也带头集了资。这一下,就好像决了口的洪水,群众自动捐献了资金,连同妇女儿童都把自己积存的东西拿出来,支援了爆破小组。冯二娃发动群众集资买了一部分地雷,自己又造了一部分地雷,遍地挖下雷坑,于是搞了一次战地爆破实地演习。因为大家提前都知道是演习,所以搞起来很不认真,许多地雷埋得太浅、太慢,伪装的又粗糙。后来,冯二娃召集三个村的联防演习。先告诉群众,说是有了敌情,叫老百姓连夜把牲畜赶出去。天一亮民兵打枪,老百姓以为敌人真的来了,像打乱了的马蜂窝一样!有的把地雷埋上了,有的人只顾逃命,把地雷放在那儿不管了。事后,大家都做了检讨,批评了和平麻痹思想,提高了敌情观念。

第三天举行了全行政村民兵联防演习。这次,中庄村变工组很有秩序,他们在预先规定的地段都埋上了地雷。特别是妇女,埋得很细致,伪装的也很好。以后,就把埋地雷列为经常的一项战斗任务了。

每天晚上由民兵查自卫队的哨,自卫队要是睡觉了,就要给民兵背一百斤柴;民兵不查哨,替自卫队放两夜哨。

由于加强了警戒,汉奸敌特也不敢随便活动了,小偷和个别坏人也比较老实了。冯二娃不时地带领民兵和群众站岗放哨。搞了一段时间,民兵干部感到疲劳的不行了。中队长提出:“今晚上把民兵转移到别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吧,住在村里是休息不成的!”

冯二娃从全村群众的安全考虑,不同意这个意见,他说:“宁可叫民兵疲劳一点,也不能叫村里的老百姓受了损失!”

就在这天夜里,驻扎在宁化堡的敌人,以闪电式的战术,偷偷出发袭击中庄村。一百多名日军,还有一部分伪军突击包围了中庄村。由于民兵和群众事先有准备,及时发现了敌情,所以给敌人以猛烈的反击,敌人伏在村外的土坎下被动挨打。待全村的群众都转移了,民兵才爬上了山头。

此时,联防区的民兵听到了枪声,赶来袭击敌人。敌人遭到联防区民兵的四面袭击,进攻不得,后退不了,被压缩在中庄村子里,结果踏响了民兵和老百姓事先埋好的地雷,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把这群财狼炸得东倒西歪,狼狈不堪。最后,只好拼命杀开一条血路逃跑了。

解放战争中,带领担架队200多人积极支前,救护伤员120多次,曾三天三夜不休息。期间两次负伤,但仍然坚持战斗。

太原解放后,回到家乡,搞土地改革,成立互助组,成立农业合作社,曾任中庄村公所所长。全国解放后,担任过大公社书记、双路公社书记、中庄公社书记。1963年调任静乐县工业局副局长,带领千名工人首次开辟静乐城至杜家村公路,终因积劳成疾,旧伤新病,医治无效,于1966年夏与世长辞,享年51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