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乡村长效治理 拓宽产业发展新路

 yangsuorong 2021-12-09

垃圾分类促环境改善

“垃圾分分类,资源不浪费。”团结村虽地处深山,可垃圾分类标语却随处可见,村民们的家门口,也常年摆着一白一蓝两个垃圾桶。

“刚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时,村上就组织了多次培训。”村民吴明照说,自从实行垃圾分类后,村里的整体环境有了极大提升,路面硬化后环境就更好了。

近年来,该村创新基层治理,把垃圾分类作为基层治理着力点,提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分类模式,并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

加强乡村长效治理 拓宽产业发展新路

晏场镇团结村一隅

“我们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实行'户长’制。同时聘请保洁员加大道路保洁力度,实行奖惩机制,对清运不及时的进行罚款。”晏场镇团结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徐雅蓉说,为了让村民看到村里实行垃圾分类的决心,团结村拆除了原有的垃圾池,配置垃圾清运车,每个村民小组还配备一名以上保洁员。

通过教育、引导和监督,村民已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生活垃圾处理农户覆盖率达100%。同时,团结村借着“厕所革命”东风,全村实行厕所改造。

“没想到国家还会补贴修厕所,我感到很高兴。”吴明照说,家里厕所改造后异味就不见了。

产业发展助村民增收

从垃圾分类到厕所革命,团结村收获的不仅是洁美的村庄,还有发展机遇。

团结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时,还积极谋划小农户的发展需求,有效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尽可能让广大村民参与进来。该村将自身发展摆进晏场镇农旅大镇的定位中,依托“巨星养殖”等现代种养殖业、海子山国际森林康养项目和九龙水库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在此,该村还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鼓励企业经营者带动村民增收,并让村民自发修葺闲置房屋。

在多方努力下,村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变成了乡村治理的巨大合力,更将团结村建成“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大力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生态旅游,整个村庄小河纵横、粉墙黛瓦、小桥轻卧、风光怡人”的网红打卡地。

同时,该村在现有林、竹、茶等基础产业上,积极探索特色中药材种植业和现代化的生猪养殖业。目前,该村正在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不断打造精品农产品助推乡村治理的同时,还吸纳富余劳动力以培训、入股等方式促进其就业。

如今,团结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均得到了稳步发展。“就以雅安市格瑞竹编专业合作社、雅安市雨城区儒风雅家庭农场等来说,其直接带动就业和增收的农户就已达到200余户。”徐雅蓉说。

本报记者 胡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